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8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61.
近年来,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各地逐渐兴起,水鸟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其行为是否因游憩活动而改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以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调查了骨顶鸡(Fulica atra)对湿地游憩活动的行为反应,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分别观察了码头区、游船区和对照区骨顶鸡成鸟及幼鸟的日行为活动。结果表明,码头区成鸟比对照区取食时间显著减少,隐藏的时间明显增加,游走和整理活动显著降低;游船区成鸟比对照区出现更多的攻击和隐藏行为。游憩区幼鸟与对照区的取食、隐藏和躲避时间有显著差异。游憩干扰还表现在码头区成鸟的取食节律片段化,成鸟和幼鸟隐藏频率较高的时段与游人的活动高峰相一致。研究认为,游船区干扰对骨顶鸡的影响较码头区小,幼鸟比成鸟对干扰的适应能力更强。由于高强度的游憩干扰对骨顶鸡等水鸟种群秋迁前的能量蓄积不利,因此建议增加码头路边隔离绿化带,在游船与骨顶鸡领域间设置浮标隔离带,加强对游憩活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62.
毛竹地上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其随个体大小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毛竹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随个体大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毛竹生物量的种内变异规律,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毛竹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的估算精确度;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毛竹林定向培育,以提高毛竹附加值和促进竹农增收。利用收获法在皖南毛竹分布区砍伐227株标准竹,研究毛竹地上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地上器官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量分配随胸径和竹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株水平上皖南毛竹叶、枝和秆的生物量分别为0.84、1.42和6.84 kg,约占其地上总生物量的9.21%、15.60%和75.19%;皖南毛竹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R20.75,P0.001);毛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其胸径和竹高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可用幂指数关系拟合;拟合曲线表明,相对于大胸径的毛竹,小胸径的毛竹倾向于把代谢产物更多地分配到上部器官(如光合器官叶)。本结论支持异速分配理论关于生物量的分配受到植物体大小制约的结论,但是否支持最优分配理论,还需进一步开展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63.
2010年11月—2013年2月,以上海动物园繁殖场内的10只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2次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分析了丰容前后对圈养赤斑羚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丰容设施后,赤斑羚的卧息和刻板行为明显减少,摄食、移动和修饰行为明显增加,与预期结果一致;进一步增加丰容设施的复杂性后,卧息行为明显减少,移动和修饰行为明显增加,但其他几种行为变化不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在食物丰容阶段,卧息和其他行为有所减少,站立行为有所增加,但以上3种行为变化都不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对丰容设施的利用上,进行食物丰容和增加丰容设施的复杂性有效地促进了赤斑羚对丰容设施的利用,分别使赤斑羚在丰容设施上活动的时间百分比由2.07%和1.44%提高到12.17%和10.83%。首次加入丰容设施后,赤斑羚在丰容设施上主要以站立行为为主;进一步增加环境复杂度后,赤斑羚在此设施上主要行为变为卧息行为。食物丰容前,赤斑羚在丰容设施上主要行为是站立行为;在食物丰容阶段,赤斑羚主要的行为变成了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964.
In short photoperiods, plants accumulate starch more rapidly in the light and degrade it more slowly at night, ensuring that their starch reserves last until dawn. To investigate the accompanying changes in the timing of growth, Arabidopsis was grown in a range of photoperiods and analyzed for rosette biomass, photosynthesis, respiration, ribosome abundance, polysome loading, starch, and over 40 metabolites at dawn and dusk. The data set was used to model growth rates in the daytime and night, and to identify metabolites that correlate with growth. Modeled growth rates and polysome loading were high in the daytime and at night in long photoperiods, but decreased at night in short photoperiods. Ribosome abundance was similar in all photoperiods. It is discussed how the amount of starch accumulated in the light period, the length of the night, and maintenance costs interact to constrain growth at night in short photoperiods, and alter the strategy for optimizing ribosome us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day- time and the night between growth rates and the levels of the sugar-signal trehalose 6-phosphate and the amino acid biosynthesis intermediate shikimate, identifying these metabolites as hubs in a network that coordinates growth with diurnal changes in the carbon supply.  相似文献   
965.
正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职业怠倦、职场人际关系紧张、冲动性的行为——这是现代职场人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情绪上表现为易怒、沮丧、喜怒无常,除了对个人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之外,对社会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学会应对压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6.
从种子植物器官特征,比较分析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茎、叶、花和种子进化程度的不同,显示出它们对环境适应性的不同,旨在进一步充分、全面的了解种子植物一些进化特征以及种子植物进化过程中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967.
云南纳帕海越冬黑颈鹤日间行为模式与年龄和集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云南省西北部纳帕海,采用路线调查结合瞬时扫描行为取样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的时间分配及其与年龄、集群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说明,黑颈鹤越冬活动主要是以觅食为主,占日间时间的(76.81±9.1)%。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行为的节律性较为明显,具有适应高寒气候的特点。集群形式对成鹤的行为有着显著影响,集群和家庭中活动的成鹤在觅食、警戒和争斗中存在显著差异(F1,76= 0.27、0.77, U= 279, P= 0.001—0.000)。年龄是影响鹤群行为的因素之一。幼鹤相比成鹤有较多的觅食时间和休息时间,警戒行为比例较低(F1,76= 0.04—2.59, U= 188—299, P= 0.006—0.000),且不受集群形式的影响。随着越冬期间的早、中、晚3个时期的环境变化,黑颈鹤的时间分配有显著变化(F2,36= 4.63—26.54, 22= 5.29—13.68, P= 0.0016—0.000)。不同越冬地的黑颈鹤行为存在差异。气候、食物资源和人为影响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8.
2007年11月、12月和2008年3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地区,采用扫描取样法对雌雄蒙原羚繁殖期及其前后昼间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1)繁殖期前、繁殖期和繁殖期后,雌性蒙原羚采食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为(44.9±3.8)%、(43.5±4.0)% 和 (46.2±3.1)%;卧息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 为(32.3±4.8)%、(29.2±2.9)% 和 (28.0±4.8)%;雌性蒙原羚在繁殖期及其前后采食、移动和卧息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P>0.05),站立、繁殖、“其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性显著(P<0.05)。(2)繁殖期前、繁殖期和繁殖期后, 雄性蒙原羚采食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为 (52.6±3.8)%、(17.5±2.8)% 和 (29.8±4.8)%;卧息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为 (13.4±6.4)%、(24.2±4.1)% 和 (44.2±4.7)%。雄性蒙原羚在繁殖期及其前后采食、卧息、站立、移动、繁殖、“其他”时间分配均有显著差异(P<0.05)。动物采食卧息的行为时间分配反映动物的能量平衡策略。雌性蒙原羚的时间分配表明,雌性蒙原羚的能量平衡策略在繁殖期前、繁殖期和繁殖期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均为能量摄入最优化策略,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在采食上;雄性蒙原羚的时间分配表明,在繁殖期前,其能量平衡策略为能量摄入最优化策略,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在采食上;雄性蒙原羚繁殖期及繁殖期后其能量平衡策略转变为能量支出优化策略,尽可能少的支出能量,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在卧息上。  相似文献   
969.
矮岩羊夏季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和集群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取样法(每隔10 min进行一次扫描纪录,记录时间为5 min)对36只矮岩羊夏季昼间节律与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将矮岩羊行为划分为取食、移动、站立、卧息和其他行为等5类。结果表明,矮岩羊在夏季有3个取食高峰(6:00-9:00、10:00-11:00和16:00-20:00);1个卧息高峰(11:00-15:00)。在时间分配上,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30.14±3.32)%,其次是卧息(26.44±3.59)%,站立(24.90±4.27)%,移动(15.73±1.26)%,而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仅占(2.82±1.00)%。通过不同个体的比较,发现成年雄性用于取食和站立的时间最多,幼体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最多,成年雌性用于卧息的时间最多。在矮岩羊集群方面,其集群类型有:混合群、母仔群、雄性群、雌性群和独羊,在夏季集群平均大小为(7.81±8.42)只,2~8只的羊群,占总群数的54.05%;不同集群类型的大小差异极显著(χ2=13.197,d&#402;=3,P=0.004),混合群群体最大,而雄性群最小;雌雄比为1∶0.54,雌幼比为1∶0.26,成幼比为1∶0.17。这些都说明矮岩羊这类独特的行为和种群特征是长期适应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0.
混合碳源流加对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PGL)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诱导期采用多种碳源与甲醇混合添加的模式。实验结果发现:甘油、山梨醇、乳酸与甲醇的混合添加均可以提高PGL的产量,其中山梨醇与甲醇的混合流加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表明,通过双碳源混合流加可以提高细胞活力,增强醇氧化酶活力,提高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效率。当山梨醇的流速为3.6g/(h·L)时,PGL酶活可达1593U/mL,生产强度为16.7U/(mL·h),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4.6%和45.2%,实现了碱性果胶酶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