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8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生物制药技术以提高人们生命质量,预防疾病为发展宗旨,符合医疗预防时代的要求,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医药的需要,此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因此被界定为21世纪的朝阳行业。文章从这个角度入手,探究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并且提出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2.
采用14份柳枝稷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北京地区条件下其生物量差异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低地型柳枝稷Kanlow生物量最高,其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分别达到175.48 g/株、299.18 g/株和447.66 g/株,而高地型柳枝稷Nebraska生物量最低,其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分别为29.86 g/株、58.08 g/株和140.51 g/株。就柳枝稷整株植株而言,Kanlow地上部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达到63.13%,S2最低,为40.55%,Kanlow地上部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达到48.67%,Nebraska最低,为31.88%。就柳枝稷地上部而言,Alamo、Kanlow和Trailblazer茎秆生物量分配比例及茎叶比均较高,分别为35.91%和2.75,37.09%和2.56,34.39%和2.48。起源纬度显著影响了柳枝稷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就柳枝稷整株植株而言,起源纬度与柳枝稷生物量显著负相关,与地下部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种子和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就柳枝稷地上部而言,起源纬度与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及茎叶比显著负相关,与叶和鞘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分配规律反映出柳枝稷对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生殖与生长策略。本研究为柳枝稷遗传资源引种和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3.
魏萍 《生物信息学》2016,1(3):40-55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的同时,也将促使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教育是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扩展、分布与质量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理论上,在结构效应和工资压缩效应相互作用下,教育扩展对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教育分布不平等则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教育扩展与质量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即存在“经济门槛效应”。本文采用1995-2011年中国24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教育的扩展、分布与质量三方面重点考察了教育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教育扩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倒U”关系,且目前中国仍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教育分布越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教育质量的改善未能起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原因在于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因此,政府应加快普及高中教育,贯彻落实教育扩展政策;统筹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分布公平;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44.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8):775
Aims In the cold life zones, snow cover is 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directly influences soil temperature, soil water content, light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Plants in these zones develop a series of unique mechanisms involving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physiology and morphology to adapt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responses of plant leaf traits, height and biomass partitioning to variations in snow cover thicknes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spons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specific adaptation strategies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Methods Three transects were established along a gradient of snow cover in an alpine meadow of Mt. Kaka, in the 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Primula purdomii, Pedicularis kansuensis and Ranunculus tanguticus, which are thre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dominant ephemerals, were sampled and studied, particularly at their blooming stages. Plant height, specific leaf area (SLA) and biomass partitioning were measured accordingly. Important findings The values of SLA in Pedicularis kansuensis and R. tanguticus were relatively greater under better soil conditions; it was smaller in Primula purdomii with thick snow 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Primula purdomii was allometric at sites with both thick and thin snow cover.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Pedicularis kansuensis and R. tanguticus at some individual sites. However, when samples of the three species were pool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ere allometric at all sites, which did not support isometric scaling hypothesis. In addition, on sites with either thick or thin snow cover, aboveground biomass had greater rate of accumulation than belowground biomass; whereas on sites with medium snow cover, the rate of biomass accumulation was greater for belowground component than aboveground compone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biomass variables were better correlated in Primula purdomii and Pedicularis kansuensis than in R. tanguticus.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在新医改政策背景下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研究构建临床医生模块化绩效分配模型。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法和专家咨询法进行了模型构建和评价指标遴选。结果 构建了以“岗位能力、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患者满意”为关键模块的模块化临床医生绩效分配模型。结论 该绩效分配模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适用于公立医院临床医师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46.

以Z医院为例,基于智力资本和职业承诺的维度,构建了一种护理人员智力资本管理矩阵,将护理人员分为天使员工、雏鸟员工、风险员工、问题员工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护理人员,提出不同的管理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护理人员智力资本分析、管理框架,突破了医院从“工具人”“经济人”角度开展的人资管理,将医院发展和护理人员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医院绩效管理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947.
人工长白落叶松冠层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最优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强  李凤日  谢龙飞 《生态学杂志》2016,27(8):2420-2428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15年生人工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RH)、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指数模型(EM)、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MRH)和修正指数模型(MEM)分别对4种不同光响应特征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光抑制型光响应曲线,PLCi;光饱和型光响应曲线,PLCs;未饱和型光响应曲线,PLCu;弱光环境下植被的光响应曲线,PLCw)进行拟合,计算出光饱和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表观量子效率(AQY)等重要的光合生理指标,综合对比5个候选模型对不同响应曲线的拟合优度和对光合生理指标的估计精度.结果表明: MEM模型仅适用于拟合光抑制型曲线,MRH对光抑制型曲线和光饱和型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Ra2分别为0.9986和0.9978),NRH最适合拟合未饱和型曲线和弱光环境型曲线(Ra2分别为0.9996和0.9963).在所有类型曲线中,MRH模型估计Pn max时,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最低(0.1%Rd表现出更准确的估计(MAPE分别为1.8%、0.1%和3.9%);RH模型对光抑制型曲线的LCP及光饱和型曲线的Rd有更好的估计效果(MAPE分别为1.0%和2.7%);EM模型适用于估计弱光环境型曲线的LCP(MAPE为0.2%).MRH在保证较好的模型拟合效果及光合生理指标估计精度以外,还在拟合不同类型曲线时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选择MRH模型作为拟合人工长白落叶松冠层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948.
设置不同光强梯度(透光率分别为100%、40%、20%、10%和5%,光照强度PPFD分别为201.3、77.0、37.5、19.2、9.8 μmol·m-2·s-1),研究光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分析杉木种子萌发、幼苗存活、生长、形态响应、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格局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 杉木种子的萌发率、存活率、建植率和萌发指数在不同光强梯度下均有显著差异,且40%的透光率是种子最适萌发条件,萌发率最高,而全光照下存活率和建植率最高;随光照强度的减弱,杉木幼苗茎长增大,根长、子叶长、子叶厚、真叶数呈降低趋势,而基径在各光照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均表现为全光照下最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组织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呈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呈增加趋势,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无显著差异.弱光环境促进杉木种子萌发,不利于杉木幼苗存活和生长.在弱光环境下,杉木幼苗通过增大茎生物量来提高对弱光环境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949.
范例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主要表现是紧盯范例本身不放,没有通过范例帮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因此教学需要由点及面、从个别案例走向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