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健  王君  应伟  王静  何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1):6119-6121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 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80 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 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CRRT 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 天,治疗后24 h,72 h空腹静脉血TNF-alpha、IL-6、IL-8 水平。结 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72h 后两组患者 TNF-alpha、IL-6和IL-8 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 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 者血清中TNF-alpha、IL-6 和IL-8 水平,有助于对炎症反应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针对不产氧光合细菌(APB)类胡萝卜素(Car)标准品缺乏的问题,以替代标准品实现螺菌黄质系多种Car组分同步、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为材料,采用吸收光谱、薄层层析和HPLC等方法制备螺菌黄质系Car标准品;以柠檬黄和番茄红素为替代标准品,采用HPLC法,建立了螺菌黄质系Car多组分的定量方法。【结果】制备的6种Car标准品纯度达95%以上。确定了Car的HPLC分析条件,以Car标准品为对照,得到了螺菌黄质系6种Car组分的定性HPLC指纹图谱。在选择的HPLC 条件下,测定了6种Car标准品和2种替代标准品的标准曲线,确立了2种替代标准品分别与6种Car标准品之间的定量校正函数关系,并用于实际样品YL28和CQV97菌株的Car定量分析。采用Car标准品法测定的6种Car含量的RSD小于1.5%、回收率在96%-104%,替代标准品法与Car标准品法测定结果吻合,其相对误差小于0.1%。【结论】通过替代标准品校正函数关系,建立了2种准确定量分析螺菌黄质系Car多组分的方法。替代标准品柠檬黄和番茄红素均能准确地传递待测Car的量值关系,实现了螺菌黄质系6种Car的同步、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弥补了现有Car组分相对定量方法的不足。讨论了替代标准品法校正因子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提出了校正函数关系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全面实现APB球形烯系、奥氏酮系等其它Car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科医师培训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对拟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地区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34.
研究表明, 在一些进化分支或有机体之间存在着核苷酸或氨基酸替代速率差异.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种群内的中性分子突变与物种多样化相关. 超过98%的陆生真菌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而且前者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多于后者. 获得了地衣型真菌红脐鳞的21种蛋白编码基因序列, 并应用这些及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了随后的分析. 建立了3组矩阵: (1) 13种真菌, 包括105种蛋白编码基因; (2) 9种真菌, 包括21种蛋白编码基因; (3) 299种真菌的nu LSU rDNA序列. 应用这些数据, 检测了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以及子囊菌内部主要纲之间的基因替代速率. 蛋白质数据和nu LSU rDNA数据分析显示, 子囊菌的基因替代速率显著快于担子菌; 而且在子囊菌内部, 物种丰富的粪壳菌纲进化速率最快, 物种数量较少的锤舌菌纲进化最慢. 结果提示, 子囊菌的快速进化不是得益于互惠共生、生态条件、无性繁殖、代谢速率或者短世代时间, 而可能是由奠基者效应引起的. 这是物种数量与进化速率相关的又一证据, 与奠基者效应是导致物种丰富的分支进化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的假说相吻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抢救的55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2.88%;其余患者均经紧急抢救及行必要实验室检查,病情稳定,好转率达97.12%。平均抢救时间为(1.37±1.05)h。结论强化多发伤的急诊科早期救治,树立创伤急救"黄金1 h"观念,是提高多发伤患者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施肥对苗期紫茎泽兰和黑麦草相对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林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743-1747
为种植黑麦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提供依据,运用取代实验法,研究了施肥(氮、磷)对苗期紫茎泽兰和黑麦草的相对竞争力以及生长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磷肥均能够提高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力,而仅磷肥对黑麦草的竞争力略有促进作用;但在各种施肥水平下,黑麦草的竞争力仍然明显强于紫茎泽兰。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紫茎泽兰的株高、分枝数和干质量,而磷肥仅在较高时才显著提高其干质量;增施氮肥虽然可以提高黑麦草的分蘖数量,但对其干质量没有影响,而增施磷肥(2次)可以显著提高其干质量;在竞争中紫茎泽兰植株生长的能量分配(用根茎比表示)对磷肥不敏感。建议适当增施磷肥、不施或少施氮肥,以提高黑麦草的替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7.
王柚芸 《蛇志》2007,19(2):113-113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 s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其发病率与胎龄和体重有关。因呼吸暂停而导致的缺氧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若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害,可致死或致残。以往认为原发性呼吸暂停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不成熟有关,最近有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8.
医用供应装置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从气体、电气和机械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和评估医用供应装置的风险,提出加强医用供应装置安全性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并介绍ISO国际标准关于医用供应装置的完整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9.
代平礼  徐志强 《昆虫知识》2007,44(3):402-405
利用中间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蛹大量扩繁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经多代后寄生效果下降,系由蜂种退化所致:利用一种中间寄主导致蜂种的营养来源单一;采用同一种群的蜂及较低的蜂虫比造成近亲繁殖。据此设计复壮措施:利用自然寄主回接、杂交和控制交尾方式。结果表明:(1)回接1代,其子代蜂种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分别提高26%和28%~33%。(2)用外缘蜂种与本群蜂种杂交,其子代蜂的发育历期比对照少4d,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分别提高22%和17%。(3)控制交尾方式促进蜂种复壮。  相似文献   
40.
基于文献数据,研究了南方不同稻区水稻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N2O排放)、硝态氮或铵态氮淋洗(N淋洗)、硝态氮或铵态氮径流(N径流)、氨挥发(NH3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单季稻区,损失量分别为1.89、6.4和10.4 kg N·hm-2,损失率分别为0.8%、3.8%和5.3%,较高施氮量和稻田土壤干湿交替可能是主要原因;NH3挥发主要发生在华南晚稻,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为54.9 kg N·hm-2和35.2%,晚稻生长期较高的温度可能是NH3挥发较大的主要原因.田间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某一途径氮损失的同时可能会增加另一种途径氮素损失,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田间管理措施对各种活性氮损失的影响,活性氮损失量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主要是因为施氮量也在逐渐增加.随着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加,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损失率逐渐下降,因此,努力减小单位产量的氮损失,是协同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