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71.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C.(R.)unicolor)、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羚羊(未定种)(Gazella sp.)、斯迈提丽牛(未定种)(Leptobos(Smertiobos)sp.)8个种类。毕节扒耳岩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与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湖北建始龙骨洞的偶蹄类可比性最大。毕节偶蹄类含有较多的古老种类, 指示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同时显示其生态环境为植被既有密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草地(或草坡), 局部镶嵌有半开阔树林,而附近分布有一定的水域, 气候温暖, 非常适合高等灵长类栖息。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新发现的鼠类化石, 共有7属11种, 包括了4个绝灭种, 占鼠类总数的40%。经系统比较研究显示, 三合大洞鼠类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显然要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进步, 且较相似于湖北建始龙骨洞的相关鼠类; 古地磁的测年结果为距今在120—160万年, 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三合大洞鼠类除了个别广布型外均为东洋界成员, 而且几乎都是树栖和半树栖以及林地生活的种类, 与大哺乳动物反映的生态特征基本一致, 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气候温暖炎热, 森林茂盛的环境。三合大洞鼠类化石的研究填补了广西巨猿动物群缺少鼠类记载的空白, 这对于探讨其生态环境将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4—2006年在湖北省郧西县黄龙洞发现的7枚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进行了观测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与相关的化石人类及近代现代人类标本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发现:黄龙洞人类牙齿总体特征与现代人接近, 同时也保留部分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特点, 包括前部牙齿(侧门齿与犬齿)尺寸及粗壮程度都明显大于现代人。黄龙洞人类牙齿呈现的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臼齿釉质延伸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具有了东亚人群的典型牙齿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4.
伏龙观遗址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保存在汉水中游第四级阶地白色细砂层中。动物化石种类包括无颈鬃豪猪、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李氏野猪、云南水鹿、青羊、水牛等。文化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组合包括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遗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文化面貌属长江流域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5.
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现的人工制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998年发现于安徽省繁昌县人字洞旧石器遗址的非灰岩石质标本进行了初步整理,从中选出59件石制品做了分类记述,其主要结果将载于本文中。对目前性质难定的非灰岩石质标本亦作了必要的记述,以备考。这些石制品打片用锤击法,无论从石片或石核上均可见转向打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是刮削器,加工粗糙,方式多样,以向背面修理为主,单层修疤,以深宽型的居多。同时被记述的还有几件骨制品。该遗址的地质时代,依同层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应归早更新世早期,可能在距今2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76.
安徽繁昌早更新世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及其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在安徽繁昌县癞痢山发现了两处洞穴、裂隙堆积。在随后两年中对其中之一的人 字洞进行了系统发掘,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骨制品和属种丰富、生态习性多样的大量脊 椎动物化石。人字洞发育于三叠纪灰岩中,洞穴堆积物厚约30米,可分为上下两个堆积单元, 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物主要产于上堆积单元。经初步研究,人字洞动物群包含67种哺乳动 物,与我国南、北方第四纪早期的其它主要动物群相比,其绝灭属、种比例更高,动物群中主 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更原始,然而该动物群中真马(Equus)的出现,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 早期。这一动物群具有浓郁的北方色彩,显示出更新世初期我国境内有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促 使北方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徒,在长江以南形成东洋界和古北界动物地理区系交错带的过渡区动 物群。人字洞动物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第四纪早期动物群的特征和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及古气候 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7.
王頠  莫进尤 《人类学学报》2004,23(2):130-137
广西扶绥县南山洞发现人类化石及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包括2枚智人牙齿化石,分别是左下第三臼齿和右下第二臼齿,其形态特征与广西其他山洞发现的智人化石相似,归入晚期智人。哺乳动物化石多为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时代属更新世晚期。该地点新发现的蒙古野驴化石属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南山洞所有化石发现于洞内浅褐色砂质粘土中,堆积物第二层钙板层的铀系年龄为30—40ka。蒙古野驴的出现暗示中国南方大陆可能在末次冰期出现过干冷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8.
泾河流域旧石器考古工作开展很早,1920年法国神父桑志华(E.Licent)在甘肃庆阳地区赵家岔、辛家沟黄土堆积中发现石英质石制品,标志着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开端.在之后的近100年时间里,学者们陆续在属于泾河流域的甘肃庆阳、平凉等地发现牛角沟、寺沟口、楼房子和陕西长武窑头沟、乾县大北沟等旧石器地点,这些发现丰富了泾河流域...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对晚更新世以来(~45万)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与南海北部和南部该时期的浮游有孔虫组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南海浮游有孔虫组合在以Globigerinoides ruber和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组合面貌为特征的背景下,其不同海区的浮游有孔虫组合具有...  相似文献   
80.
蔚县盆地牛头山(铺路)剖面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头山(=铺路)剖面6个含化石层位中,第3、6、9和第12层为晚上新世,第15、16层为早更新世。晚上新世以Hypolagus,Nannocricetus mongolicus,Sinocricetus progressus,Mesosiph- neus,Pliosiphneus,Pseudomeriones complicidens,Micromys tedfordi等的最后绝灭为特征;早更新世以Allophaiomys deucalion,Yangia等的出现为特征。根据岩石地层和小哺乳动物组合分析,该剖面上新世/更新世界限应在第12-13层之间。根据动物组合或动物群的对比,将牛头山剖面、钱家沙洼村的洞沟剖面与小水沟剖面、东窑子头村的大南沟剖面及稻地村的老窝沟剖面的不同层位进行了时代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