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陕西洛南龙牙洞动物群的特点、时代及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陕西洛南龙牙洞中采得哺乳动物化石30多个属种,与之共存的有洛南直立人及其石制品。该动物群中同时具有古北区和东洋区的动物,为华北-华南动物地理区系间的一个过渡性动物群,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可与公王岭动物群对比。动物群的性质反映了当时洛南地区乃至秦岭东段为一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部分属种可能主要因为不适应急剧变化的气候而绝灭。  相似文献   
112.
甘肃庆阳早更新世马属(奇蹄目,马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的庆阳马新种(Equus qingyangensis sp.nov.)是一种中等大小的真马,生活于早更新世泥河湾期。庆阳马的材料相当丰富,包括大量头骨、颊齿和肢骨化石,标本采自甘肃庆阳巴家嘴。新种胶骨的纤细度小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已知的早期真马,它的原始特征还包括浅的眶前窝、沿鼻骨中缝的深沟、长的上颊齿原尖和深的下颊齿外谷等。庆阳马以中等的尺寸和纤细的肢骨显著区别于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大型而粗壮的三门马(E.sanmeniensis)。  相似文献   
113.
山西曲沃县西沟新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源 《人类学学报》1986,5(4):325-335
本文分析了朝阳西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和人牙化石,并考虑到遗址的地层、地貌、年代学和孢粉分析的资料,西沟遗址的石器工业在技术传统上与许家窑、峙峪文化较为接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丁村文化的成分。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5万年。当时这一带属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疏林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14.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号地点仅出土了石制品。本文只研究2号地点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石片和石器。从石片特征判断,2号地点剥片技术为直接锤击法。石器的类型简单,只有刮削器和凹缺器两类,均以石片为毛坯。通过地质地层对比以及石器工业面貌,推测其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朝阳洞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构建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序列增添了新材料,而且对揭示该地区的早期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境内古人类活动遗迹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演化进程和史前人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三峡及周边地区发现有一批遗存丰富的早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包括年代由2.48 MaBP到1.54 MaBP间的龙骨坡遗址、建始人遗址、人字洞遗址、元谋人遗址、马圈沟遗址第Ⅰ-Ⅲ文化层等。这些丰富的古人类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时代较早的人类活动的证据,蕴含着早期古人类在东亚演化的重要信息。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中国第二级阶梯,个别地点在第三级阶梯丘陵地带;均位于东部季风区,区域古地貌特征为山地、丘陵环绕的盆地,并濒临河湖,具有与大型水源环境位置相近的特点;植被特征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森林或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过渡地带。各遗址均出土有丰富的伴生哺乳动物化石,说明当时生态环境良好,可供人类狩猎、采集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远古原始生境下,人类主动进入洞穴、开发利用洞穴资源,反映了人类对生存空间的开拓和对生活条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6.
<西侯度>石制品之浅见   总被引:19,自引:15,他引:4  
卫奇 《人类学学报》2000,19(2):85-96
《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址》中报道的石质标本有一部分应该论其为石制品。石制品的本质属性是人工作用痕迹。石制品遭受水流碰撞和磨蚀,只要其本质属性犹存可辨,它的文物性质就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7.
周口店田园洞大中型哺乳动物记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田园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含不少动物化石,其中主要为大中型哺乳动物,并以鹿类为主。除一枚残破鬣狗牙齿以外,目前在此所发现的材料全可归入现生种。该地点主体堆积的地质时代可能与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同期。本化石组合中有几个种现在已经离开本地区,如貂、黑熊、香麝、梅花鹿、马鹿、牛及鬣羚等,它们可能代表了这些动物在北京地区的最晚记录。但有些动物却是北京地区的首次发现,例如猪獾和鬣羚。  相似文献   
118.
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旧石器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2003,22(3):192-200
近年来对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与幅度以及对邻近地区及全球性气候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在亚洲中部隆起的巨大高原山脉,不但改变了全球的气候系统,形成东亚季风气候区,也造成中亚及邻近地区的干旱与沙漠化,在东西方之间形成天然屏障,阻碍早期人类基因与文化的交流。东亚地区古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清楚地记录了这种情况。本文拟通过对早更新世以来东亚与西方旧石器文化关系的比较,初步探讨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及整个旧大陆地区远古人类及其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9.
贵州大干坝孢粉分析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干坝洼地发育了一套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富含孢粉,明显可分两段:两万三千多年前为茂密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水青冈属一度占优势;两万三千多年后森林稀化,蕨类植物生长,尔后阳性树种恢复,这反映该地从大理间冰段(阶)向盛冰期过渡时,环境条件发生了跳跃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