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9篇
  5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棘孢曲霉SM-L22木聚糖酶系主要组分的纯化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冠军  王娜  迟菲  刘稳 《微生物学报》2004,44(3):351-355
经超滤浓缩、分子筛色谱、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 ,由棘孢曲霉发酵液最终分离得到 4个电泳纯的木聚糖酶主要组分Xy 1、Xy 2、Xy 3和Xy 4。通过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 92 1 3、32 4 0、4 2 4 0和 2 7 0 3kD。实验证明这些酶组分均属于酸性木聚糖酶 ,Xy 1、Xy 2、Xy 3和Xy 4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 5 0、4 0、4 6和 3~ 3 5。各酶组分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碱性条件下酶活丧失较快。Xy 1及Xy 2的最适反应温度在75℃ ,在 5 0℃以下比较稳定 ;Xy 3及Xy 4最适反应温度为 5 5℃ ,在 4 0℃以下比较稳定。通过对各酶组分米氏常数的测定可知 ,Xy 1及Xy 2对底物桦木木聚糖的Km 值分别为 0 36 %和 0 2 6 % ,Xy 3及Xy 4的Km 值为 2 4 6 %和1 3 9%。 4种组分的Vmax 分别为 4 0 1 μmol min mg、8 81 μmol min mg、81 97μmol min mg、4 71 μmol min mg。Cu2 、Ag 对各组分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Mg2 、Ba2 、Ca2 能促进Xy 3的木聚糖酶活 ,Ca2 也可大幅度促进Xy 4的木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2.
甘草药材上的污染真菌类群及其产毒素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娟  杨蕾  蔡飞  杨美华  高微微 《菌物学报》2010,29(3):335-339
对药材市场上霉变甘草样品的污染真菌进行分析,共得到4属7种真菌,包括Penicillium、Aspergillus、Fusarium、Mucor属,其中Penicillium polonicum、Aspergillus parasiticus以及P.crustosum是优势真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势菌菌株产黄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的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parasiticus主要产生黄曲霉毒素(AFG2、AFG1、AFB2、A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而Penicillium polonicum主要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  相似文献   
43.
米曲霉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米曲霉木聚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进行分泌表达。方法:以米曲霉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米曲霉木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木聚糖酶基因cDNA序列,将其与pPIC9K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后转化毕赤酵母,经MM/MD快慢斑筛选,得到Muts型重组子,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克隆得到的cDNA序列全长666 bp,连续编码221个氨基酸;阳性克隆子在诱导培养数天后,将菌液点于RBB-木聚糖平板上,产生了明显的透明圈,表明重组木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结论:木聚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  相似文献   
44.
《生物加工过程》2004,2(1):75-78
CN0 31192 80 :1,3 丙二醇的两段双底物集成发酵生产方法本发明特征在于二级种子培养是以葡萄糖和甘油为混合双底物,将好氧条件下的二级种子培养和厌氧条件下的甘油厌氧转化集成在同一个发酵罐中进行,并以葡萄糖是否消耗完为好氧到厌氧转换的条件。本发明能够减少工艺步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缩短工艺周期而不影响1,3 丙二醇最终的浓度,还避免了系统转换所造成的感染杂菌的机会。CN14 5 0 16 9A :制备性基因重组蜘蛛拖丝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本发明涉及制备性基因重组蜘蛛拖丝蛋白(简称蛛丝蛋白)工程菌表达目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可…  相似文献   
45.
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正交试验得出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用1%的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25%蜗牛酶+0.25%溶菌酶)作用无花果曲霉菌体细胞,原生质体产量达3.2×107个·ml-1,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1KCl于0.2mol·L-1PO3+4(pH5.8)中,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分别为3.0h、30℃.比较不同酶解时间、再生稳定剂和碳源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可确定最佳再生条件,再生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46.
寄生曲霉CICC40365利用木糖产L-苹果酸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L-苹果酸产量及木糖利用率,以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 CICC40365)为菌种,木糖为碳源,对其发酵工艺及木糖代谢途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木糖100.0 g/L、硫酸铵2.0 g/L、酵母浸粉3.0 g/L、硫酸镁0.20 g/L、硫酸锰0.15 g/L、硫酸亚铁0.08 g/L、碳酸钙80.00 g/L,L-苹果酸的产量为53.58 g/L,较优化前提高40.5%。发酵条件较好组合为:接种量为8%(体积比)、摇瓶装液量60 mL/250 mL、发酵温度32°C、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周期8 d,L-苹果酸的产量为55.47 g/L。Mg2+、Mn2+对木糖代谢中相关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酮糖激酶在该菌株代谢木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寄生曲霉CICC40365能够较好地利用木糖发酵产L-苹果酸,其产量及木糖的利用效率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7.
用几种蛋白质侧链修饰试剂对β-N-乙酰氢基己糖苷酶进行化学修饰,在一定条件下,当巯基、羟基、酪氨酸残基分别被IAA及NEM、PMSF、NAI修饰后,酶活力不受影响,说明这些基团与活力无关。当羧基、组氨酸及色氨酸残基分别被EDC、DEP、NBS修饰后,酶活力大幅度下降,说明这些基团或者参与了酶催化作用,或者位于酶活性位区附近。  相似文献   
48.
从无花果曲霉(Aspergillus ficuum)3.4322中用RT-PCR方法扩增出一条约1.4kb的特异性条带,DNA序列测定表明,目的片段为不含信号肽的植酸酶编码序列,全长1347bp。无花果曲霉(Aspergillus ficuum)3.4322phyA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注册(注册号为:AF537344)。将该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中,构建成不带信号肽phyA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YPA2。用醋酸锂法将pYPA2转进urd缺陷型的酿酒酵母(s.oeraisiae INVSc1),筛选获得含植酸酶基因的酵母转化子。经半乳糖诱导表达后,用磷钼蓝显色(AMES)法对酵母菌体进行酶活测定,测出了明显的植酸酶活性,pYPA2胞内植酸酶活性约11.55IU/mL,表明无花果曲霉(Aspergillus ficuum)3.4322phyA基因能在酿酒酵母中表达。  相似文献   
49.
占萍  王冲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8(3):179-184,191
近年来,一系列重要医学致病真菌全基因组数据陆续被公布,使人类对这些致病菌的认识提高到全新水平.本文在回溯医学真菌基因组学和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历程、综述其发展现状及应用的基础上,再分别介绍重要医学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进展.  相似文献   
50.
常敏  王娟  田峰  张庆华  叶波平 《微生物学报》2010,50(10):1385-1391
摘要:【目的】鉴定一株来自于红海榄根际土壤并具有分泌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真菌菌株F12,并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抑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F12进行鉴定;利用色谱技术分离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化合物的质谱、氢谱、碳谱以及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并检测它们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株F12被鉴定为Aspergillus awamori strain F12;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到3种化合物:1,4-二甲氧基苯(1)、大黄素(2)和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3),其中化合物1属于在本属真菌中首次报道。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ng/L和32ng/L,化合物1和3对上述菌株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活性。【结论】首次发现从红海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菌株F12具有合成1,4-二甲氧基苯和大黄素的能力,其中后者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