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51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诺卡菌及其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睦 《微生物与感染》1997,20(3):30-31,48
诺卡菌病过去认识不够,临床上有许多误诊。现因服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缺陷病,特别是艾滋病病例增多,应适当注意。  相似文献   
22.
流感是由正粘液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局部流行。流感起病急,剧烈头痛、发冷、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背部务上肢疼痛为主要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很重,呼吸道炎症却很轻。严重病例发生下呼吸道并发症,如支气 、气管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流现毒传播快,新亚型出现,几个月内扫全球因流感大流行时,造成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机  相似文献   
23.
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前沿生物技术。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平行化、多样化和自动化。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现已在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基因诊断,药物及毒物基因组学等多个领域显示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专门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疾病基因诊断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越来越多研究证明线索细胞(clue cell)是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感染率在15%~50%,且易复发[1,2].在BV的诊断中线索细胞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我们采用妇科细胞学涂片快速多项染色法(CTB)和盐水湿片法检查白带中的线索细胞,并且进行比较,了解二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5.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肌钙蛋白T快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脏酶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传统检测的各种酶学标志物存在灵敏度较低或升高持续时间较短等不足,临床上尚不能及早、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损伤情况。近年来,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测定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敏感、特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
本文33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研究中24例有1.5至30年的肝病史。最近一次确诊为肝硬化者或无肿瘤者到首次发现肿瘤的时间为3至98天,平均27.3天,其中一例仅隔3天再查就发现肝左叶有多发性低回声肿瘤,最大肿瘤为64×65mm;首次发现肿瘤到第二次复查的时间为15至158天,平均49.4天,肿瘤平均增大约1.5倍,从单个发展至多个。本文就上述原发性肝癌发展的超声诊断跟踪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7.
肺炎支原体     
<正>前言 一般认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ce,M·P)引起发病及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宿主,而与M·P的致病性程度无关。因此,在M·P感染的DNA诊断中,关键是采用对M·P有高度特异性的DNA探针,而不必对病原性因子进行DNA诊断。以前有关在感染初期起重要作用的细胞粘着蛋白(PI蛋白)等的DNA的特异性探针曾有过报导,但在菌种鉴定时,如果用核糖体RNA(rRNA)的互补DNA作为探针,则可在很短的碱基链上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故甚有实用价值。本文对以M·P 16S rRNA互补的单链DNA作探针,通过RNk-DNA杂交检测M·P的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CT诊断对于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胰腺癌患者,在他们进行手术前全在距离肿瘤边缘1cm内的血管进行分期和诊断进而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经组织学术后病理切片染色发现胰周动脉29条,静脉48条。运用外科手术探查方法发现86条胰周动脉,89条胰周静脉。在这些血管中,有23条动脉、47条静脉经外科手术证实的确是肿瘤侵犯,并且经过CT诊断,我们最终断定为有25条动脉、46条静脉处于1~4级。结论:胰周动、静脉受到侵犯时,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征,因此在利用CT方法判断胰周动、静脉遭受侵犯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相似文献   
29.
线粒体病—Leber‘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宏 《生物学通报》2001,36(10):12-13
Leber′s病也称遗传性视神经网膜病(Leber ′sherdeitary Optic Neuroretinopathy LHON).自Leber于1871年首次将此病作为1个独立的临床疾病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以后国内外陆续报道.其主要症状为视神经退行性变.故此病又称Leber′s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30.
《生命科学研究》2017,(4):370-37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可逆的记忆力丧失与认知功能的衰退。AD起病隐秘,不易察觉,病程长达数十年,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AD早期的诊断与干预尤为重要;但是,当前AD早期诊断缺乏灵敏、简便的检测方案。体液(特别是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能成为AD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现主要综述了与AD病理进程相关的脑脊液、血液、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并对其应用与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