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He YK  Xue WX  Sun YD  Yu XH  Liu PL 《Cell research》2000,10(2):151-160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progenies of plant lines transgenic for auxin synthesis genes derived from Ri T-DNA.Four lines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self-crossed and the foreign auxin genes in plants of T5 generation were confirm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Two lines,D1232 and D1653,showed earlier folding of expanding leaves than untransformed line and therefore had early initiation of leafy head.Leaf cuttings derived from plant of transgenic line D1653 produced more adventitious roots than the control whereas the cuttings from folding leaves had much more roots than rosette leaves at folding stage,and the cuttings from head leaves had more roots than rosette leaves at heading stage.It is demonstrated that early folding of transgenic leaf may be caused by the relatively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auxin.These plant lines with auxin transgenes can be used for the study of hormonal regulation in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 orgens and for the breeding of new variety with rapid growth trait.  相似文献   
72.
空间分布型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国法  徐汝梅 《生态学报》1998,18(5):516-522
具合影个研究了广义空间分布型和复合空间分布型的形成问题,解释了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11种广义空间分布型和9种复事空间分布型;同时提出了空间分布型的3种判定方法:扩散系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参数变动法,它们以可用于区分常见的空间分布型,也可以用于判定分布型的形成过程;为研究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以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是复合负  相似文献   
73.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魔芋(Amorphophalusconjac)球茎中甘露聚糖粒和淀粉粒的形态。两种贮藏多糖分别位于不同的细胞中。淀粉粒在造粉体内发育,以复粒存在,用魔芋球茎仔茎茎尖为材料观察显示,淀粉粒的形成早于甘露聚糖颗粒的形成。甘露聚糖粒形态多数近随圆形,一些甘露聚糖颗粒内包含了针晶体,但多数的甘露聚糖粒内部不包含针晶体,由纯净的甘露聚糖构成。  相似文献   
74.
光照、湿度和培养基对苎麻疫霉卵孢子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光照、湿度和培养基对苎麻疫霉(hytophthoraboehmeriae)卵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卵孢子产生量的影响效应大小次序为培养基>光照>湿度,其中培养基和光照两因子影响均在0.01水平上显着。在供试的4种常用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量的大小次序为:SLA培养基(SLA)>利马豆培养基(LBA)>V6汁培养基(V6A)>澄清的V6汁培养基(V6B).在设置的3种光照条件中,卵孢子产生量以连续黑暗处理最高,连续光照最低,光照与黑暗交替处理居中。3个试验因子间的所有互作对卵孢子产生量均有极显着的影响。在不同光照、湿度、培养基组合中,卵孢子产生量以低湿+连续黑暗+SLA组合最高,低湿+连续光照+V6B组合最低。  相似文献   
75.
林隙(gap)更新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林隙(gap)更新动态研究进展臧润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93)ResearchAdvancesofGapRegenerationDynamics.ZangRunguo(InstituteofEcologyandEnvir...  相似文献   
76.
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正交试验得出无花果曲霉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用1%的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25%蜗牛酶+0.25%溶菌酶)作用无花果曲霉菌体细胞,原生质体产量达3.2×107个·ml-1,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1KCl于0.2mol·L-1PO3+4(pH5.8)中,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分别为3.0h、30℃.比较不同酶解时间、再生稳定剂和碳源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可确定最佳再生条件,再生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77.
用胃癌细胞株GC32,对乙型脑炎、基孔肯雅、兰加特病毒进行敏感性研究。并用BHK21细胞作对照,发现GC32细胞对两种病毒的敏感性与对照细胞BHK21极为接近。BHK21和GC32细胞对基孔肯雅、乙型脑炎和兰加特的免疫荧光实验,于感染后48h或72h都出现+++~++++的阳性结果。两种细胞对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都形成空斑,BHK21细胞对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空斑形成单位分别为5.65和5.36;GC32对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空斑形成单位分别为6.48和5.61。实验表明,GC32细胞可以作为有关病毒实验的理想细胞株。  相似文献   
78.
黄瓜和菠菜LHC-Ⅱ的二维结晶及其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tch法生长了黄瓜和菠菜LHC -Ⅱ较大面积的良好有序的二维晶体 ,并用电子显微术和计算机图象处理方法获得了该 2种晶体的分辨率约 1 5nm的投影结构 .文章分析了黄瓜和菠菜LHC- Ⅱ二维晶体形成的异同 ,以及影响膜蛋白二维晶体生长的主要因素 .比较了 2种晶体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 .并讨论了 2种LHC- Ⅱ多肽组分和叶绿素a/b比值的不同与它们结构的关系 .  相似文献   
79.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无蹼壁虎精子头形成的过程。早期精细胞具有显著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集合及细胞质桥、接着高尔基体成熟面分泌出前顶体囊泡,并逐渐向核移动。以后精子形成可分四个时间:时间Ⅰ,当前顶体囊泡移至核膜时,核膜凹陷形成封闭的顶体囊泡,囊泡底部靠近核膜有一电子致密的顶体颗粒;时间Ⅱ,细胞核延长,顶体囊泡变扁平;时期Ⅲ,细胞核进一步延长,核内染色质纤维变粗并沿核纵轴方向排列有序;时间Ⅳ,精子发育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4例每组。观察组行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照组行经典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86.36%,视力0.5率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68.18%(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和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功能滤泡形成率为84.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6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60%(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较经典三联术式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保护角膜内皮、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