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白洁  罗深秋  冀群升 《生命科学研究》2001,5(3):212-216,220
通过对敲除磷脂酶C-γ1基因的细胞株及其转染磷脂酶C-γ2基因后克隆形成能力的统计学分析揭示出磷脂酶C-γ2有显著的促克隆形成作用,磷脂酶C-γ1作用微小,但与磷脂酶C-γ2有协同作用,提示磷脂酶C-γ2与γ1有功能上有一定的交互性、冗余性,但不可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22.
氨肽酶N的表达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大鼠高胆固醇饮食时 ,肝脏氨肽酶N(APN)在实验结石形成中可能的结石发生作用 ,采用 1.2 %胆固醇饮食 4周 ,诱发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 .根据兔APN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 ,提取肝脏总RNA .利用RT PCR检测肝脏APNmRNA水平的变化 ,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脏毛细胆管膜上APN的表达 .观察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肝脏APN的mRNA水平的变化、APN表达及胆汁中APN活性、胆脂、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探讨APN在胆石形成中可能的作用 .经成石饲料饲养后 ,随着胆汁饱和度增加和APN活性加强 ,胆囊结石组肝脏APN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胆囊结石组胆汁中总胆固醇、CSI、总蛋白浓度及APN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胆汁中APN活性与肝脏APN的表达及胆汁CSI增高呈正相关 .结果提示 ,当存在胆汁过饱和的情况下 ,APN很可能作为促成核因子在胆结石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3.
124.
詹士高 《化石》2002,(4):27-29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 ,地处北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与中天山的觉罗塔格山之间。盆地东西长约600公里 ,南北宽约60~130公里 ,总体轮廓呈一不规则的狭长盆地 ,面积约4 8万平方公里。吐—哈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盆地 ,其最低处的艾丁湖湖面比海平面还低154米。盆地地形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吐—哈盆地有厚达近万米的陆相沉积地层 ,象一本厚书 ,较完整地记录了盆地的地质演变过程 ,记录了盆地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气候特征 ,记录了盆地动、植物界生灭兴衰和更替。除此之外 ,…  相似文献   
125.
我国北方稻区1991年稻飞虱大发生虫源形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北方稻区在一般年份只有少量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ercifera)迁入,而与虫源区相隔千余公里的沿渤海湾稻区却在1991年稻飞虱暴发成灾,通过分析1991年各地稻飞虱主要迁入峰期的天气学背景和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及我国东部稻作区各地虫源的对应关系,表明大尺度低空急流的时空动态与南方(江岭区)大发生虫源的迁出期(区)相吻合的程度及维持时间乃北方稻虱大发生虫源得以形成的关键因子和暴发成灾的触发机制,其北上前缘左侧的暴雨区即远迁种群的集中降虫区,是否存在与南方大发生虫源时空同步且贯通南北的大尺度低空急流及其前缘的暴雨区可作为北方稻虱暴发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26.
三链形成寡聚核苷酸的反基因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Felsenfeld等发现一条PolyA链能跟两条PolyU链形成三螺旋 ,这是三链形成寡聚核苷酸 (triple formingoligonucleotide ,TFO)研究的开始[1] 。随着DNA合成技术的进展 ,人们能合成各种序列的寡聚核苷酸。1 987年LeDoan等[2 ] 发现聚嘌呤或聚嘧啶寡聚核苷酸能序列特异地结合于同聚嘌呤 /同聚嘧啶DNA双链的大沟内 ,识别的机制包括形成Hoogsteen和反Hoogsteen氢键。现在常用的包括含 (G、A) ,含 (G、T)或含 (C、T)的 3种TFO以及它们的类似物。…  相似文献   
127.
胰酶对皮肤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考察不同的胰酶浓度及其作用时间对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实验发现在胰酶浓度 0.25%时作用5min可获得的总活细胞量和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量均优于其它培养条件 ;而在胰酶浓度0.05%时作用 5min可获得最大的原代角质细胞贴壁率。随着胰酶浓度的提高 ,传代角质细胞的贴壁率和贴壁速率常数以及克隆形成率均随之增加 ,因此在传代培养时使用 0.25%胰酶浓度进行消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8.
蛋白质构象病提示的疾病防治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构象病是由于组织中特定的蛋白质承受了构象变化,进而聚集并产生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构象病概念的提出提示人们可以通过抑制或者逆转组织蛋白的变构来防治疾病,本文就蛋白质构象病的概念以及近年关注较多的β折叠形成阻断肽和分子伴侣两种防治思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9.
大阪大学助教小守寿文等人发现了促进骨形成所需的新遗传基因。试验证明,没有这种遗传基因的小鼠骨形成很难。上述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骨质疏松症、软骨病和关节痛等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0.
江鳕耳石年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江鳕耳石年轮的特点探索出了江鳕耳石年轮形成时期及生殖洄游、生长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