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817篇
  26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896年和1986年黑龙江省几种森林景观的特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 1896和 1986年的黑龙江省的森林分布图中提取的 5种森林景观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 :在 90年中 ,云杉 (Picea)、冷杉 (Abies)林、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in)林和阔叶红松 (PinuskoraieusisSieb .etZucc .)林斑块总面积分别减少 87%、40 %和 84%。北纬 5 1°以北地区阔叶林斑块面积增加 5 0 0 % ,北界向西北扩展约 2 90km。云杉、冷杉林和针阔混交林斑块在 1986年的斑块的分维数小于 1896年的斑块的分维数 ,而樟子松林、阔叶红松林和阔叶林的 1986年斑块分维数都分别大于 1896年的分维数。云杉、冷杉林、樟子松林、阔叶红松林和阔叶林景观破碎化增加。云杉、冷杉林 ,樟子松林和阔叶红松林转化为针阔混交林的比率大于各自保留的比率。  相似文献   
62.
云南松半同胞家系初期子代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尹擎  罗方书  舒筱武   《广西植物》1996,16(2):165-170
对收集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292个半同胞家系进行栽培试验,经方差分析知各家系子代间高生长有极显著差异,真正的优树占参试总数的29.7%(广西);树高广义遗传力为58.0%,遗传增益为38.89%;同一林分内家系间高生长变异幅度小于林分之间的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63.
林跳鼠亚科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虽然种类及数量都不多,但对该亚科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近几年对林跳鼠哑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产生了一些与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不同的结果.本文对林跳鼠亚科系统学研究的一些工作加以述评,归纳出林跳鼠亚科在系统学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并对林跳鼠亚科系统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4.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丰富的声景观资源。由于声景观及声学方法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低侵入的特点,因此其研究和应用对生态系统健康及监测具有较高价值。声景观研究通过总结生物声的活动或多样性来衡量生物多样性。记录了北京20个城市公园的春季声景观,使用定量方法描述了声景观特征与变化;测试三种了已被证明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并被广泛使用的声学指数(BIO、ADI、NDSI)与植被群落关系,完成了城市环境中声景观与环境关系的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声学指数能够有效表征城市公园声景观信息,具有显著的时间动态特性,能准确反映鸟类黎明合唱等重要生物生态活动;(2)声学强度指数也具有显著的时间动态变化和沿频率梯度的变化,不同的频率区间反映了不同声学群落的活动信息;(3)植被结构尤其是垂直结构对声景观起着重要作用,垂直异质性越大,声学多样性越高。发现支持声景观作为公园植被状况的度量,强调了其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方法,用于城市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5.
陈思淇  张玉钧 《生物多样性》2021,29(10):1411-92
乡村景观是一种人文和自然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 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支持。目前, 中国传统乡村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正面临着农业集约化、人工林树种单一化、非农业用地急剧扩张及生态传承机制解体等复杂多样的威胁, 亟待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在总结乡村景观生物多样性相关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文献分析概括了国际乡村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热点研究方向, 包括农业集约化下的生物多样性管理、区域尺度乡村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关系、局地尺度不同乡村景观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乡村景观中的生物文化多样性, 进一步梳理了国内在相关研究方向上的主要进展并指出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包括突出生物文化多样性特征、加强多时空尺度分析、深化动态维持机制研究、推进生物多样性研究在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中的全过程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6.
利用三期(2010年、2013年和2017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选取景观指数指标,在修正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基础上,探讨重庆武隆仙女山度假小镇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7年仙女山度假小镇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加的同时,林地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呈缩减趋势....  相似文献   
67.
借助地表沉陷预测模型,预测了地表沉陷状况,依据地表沉陷对景观的破坏程度划分出重度影响区和轻度影响区;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把植被景观现状与地表沉陷影响区叠加,通过沉陷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对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探索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重度影响区地表会出现盆型、马鞍型和波浪型等塌陷或裂缝,土壤侵蚀的作用将导致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塌陷或裂缝周围生境恶化,成为养分流失源,植被恢复困难;养分汇处土壤水、肥条件优越,植被演替迅速,适当的人为干扰可以加快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步伐。2) 地表沉陷后,植被景观破碎及隔离程度严重,原有的稳定态景观格局被打破,随着地形、土壤的空间变化,植被开始新一轮发展演替。由于原先占绝对优势的退化植被类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emum)-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型优势度下降,同时,大部分次优势景观的内部生态功能受影响不大,这对景观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次优势景观类型的演替是有益的,但是,重度影响区对斑块的隔离呈直线性,这对物种迁移的障碍是明显的。因此,重视井田区的封育与引种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引导植被演替沿着白羊草-百里香型—白羊草-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型—灌木丛—阔叶林的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森林砍伐对苦槠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耘  石磊  李丹  张纯淳  石苗苗  王嵘  陈小勇 《生态学报》2008,28(12):6228-6234
人类活动严重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其中砍伐是对森林生态系统最常见的干扰之一,它导致森林退化,植物种群变小,甚至灭绝,遗传多样性也随之下降。当被破坏的森林未被转换性利用时,则会逐渐恢复,但由于瓶颈效应,恢复起来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可能会改变。恢复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方面与干扰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受植物生活史特点的深刻影响。然而,我国对于砍伐后恢复起来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改变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在浙江省宁波市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选择了5个苦槠种群,采用SSR微卫星标记来分析砍伐对苦槠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5对多态SSR引物共得到了29个等位基因。种群内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因流达8.68。恢复林和成熟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差不大,以阿育王寺地区恢复种群的最高;表明砍伐对于苦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大,这与苦槠较强的萌条能力有关。尽管如此,在恢复种群中观察到近期的种群瓶颈,显示出砍伐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而在一个成熟林中也观察到种群瓶颈,这是因片断化导致种群变小之故。植被保存最好的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苦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却较低,这可能与成熟林中苦槠优势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69.
根据对思小公路沿线两边各100m宽的区域进行的调查,得知该地区维管植物有885种,隶属于105个科、403个属,分布于8个植被类型、11个亚类型、16个群系中。其中可用作思小公路附属绿地建设的景观植物有68个科、124个属、200种,根据园林用途将其划分为7类,并重点推荐90种植物作为思小公路附属绿地建设植物。同时,对本公路附属绿地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念珠菌病的新类型和新条件下小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致病菌。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5~2005年的临床资料44例,进行体外毛发感染试验、电镜观察、动物试验,流式细胞(FCM)、随机括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DNA基因序列检测等。结果 ①累计发现44例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其中病期长者可感染头发。②粉末毕赤酵母可致婴儿皮肤感染。③一种罕见的林生地霉可致脓癣样地霉病。结论 我们发现的婴儿头部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伴皮肤粉末毕赤酵母感染和罕见的林生地霉引起儿童脓癣样地霉病,均为文献率先报道,对防治和降低念珠菌病和其他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