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8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不同氮源对异养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球藻因其快速生长和易培养等特性可用于制备生物能源。与传统的光自养相比,异养小球藻可获得更多的生物量和更高的油脂含量。低成本的马铃薯淀粉水解液可作为小球藻的理想碳源,在氮饥饿条件下可诱导产生更多的油脂。为了探讨不同氮源对异养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并筛选出异养条件下的最适氮源,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无机氮源NaNO3以及有机氮源丙氨酸和酪氨酸对异养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为唯一碳源,在SE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氮源培养小球藻。设定的NaNO3和丙氨酸浓度均为1.5 mmol/L、3.0 mmol/L、6.0 mmol/L,酪氨酸浓度为0.75 mmol/L、1.5 mmol/L和3.0mmol/L。所有小球藻培养实验均为暗培养并持续10 d时间。实验过程测定的指标为:小球藻的细胞数目、比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中性脂含量和总脂含量。实验结果表明:(1)在异养条件下以硝酸盐为无机氮源时,氮源促进叶绿素积累从而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减少硝态氮可以使小球藻快速进入稳定期积累油脂。在NaNO3中氮含量为1.5 mmol/L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2.65 g/L和51.21%,总油脂含量为1.36 g/L。(2)在不添加其他氮源的异养培养基中,丙氨酸可促进小球藻的生物量增加,在稳定期仍促进单位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但总油脂含量普遍偏低。(3)酪氨酸可抑制小球藻生物量增加,使细胞膨大从而促进单位细胞内叶绿素和油脂合成,油脂含量高达38.78%—47.02%。这些结果表明小球藻可通过诱导氨基酸转运系统适应氮源的变化,其中酪氨酸所在的第三个转运系统在葡萄糖诱导条件下可促进油脂的合成。 相似文献
862.
瑞士西部农田周围生态保留带中小型兽类种群结构特征及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生态保留带对小型兽类种群的影响,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在瑞士西部Salavaux,chevmux和Montbrelloz 3个地区采用标志重捕方法对小型兽类种群进行了研究。在3个生态保留带中,共发现6种1206只小型兽类,其中普通田鼠、小林姬鼠、中麝晌捕获数量多。普通田鼠为优势种。普通田鼠的种群数量在生态保留带间有差异,但具有相同的季节性波动趋势,一般种群数量随着植被覆盖度和食物丰富度的增加,春季末开始出现增加,仲夏达到最高水平。种群中雌雄个体年龄结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成体和亚成体的数量比幼体多,雄性亚成体的数量比雌性多,雌性成体数量比雄性多(X^2=44.09,df=10,P〈0.001,N=203)。普通田鼠种群中雌雄个体体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雄性的体重比雌性大(t一检验:t=5.011,df=162,P〈0.05,N=213)。种群性比之间有明显的月间变化,雌性的捕获次数比雄性大。普通田鼠只在短距离范围内活动,在生态保留带中的巢区为350~400m^2,雌雄个体的巢区大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63.
应用复合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乳粉中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根据普通变形杆菌的blaA和blaB基因及奇异变形杆菌的ure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并以37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经复合PCR-DHPLC可同时检测乳粉中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是乳粉中致病菌高通量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64.
一株芽孢杆菌在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对小菌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更好促使小菌生长和产酸的芽孢杆菌B601,作为伴生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发酵液中B601活菌数小于巨大芽孢杆菌,而其芽孢数则多于巨大芽孢杆菌。对B601组成菌系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如下结果:100g/L L-山梨糖、6g/L尿素、10g/L玉米浆、培养温度30℃和发酵周期44h。与巨大芽孢杆菌组成菌系相比其底物,L-山梨糖质量浓度提高了25%,尿素下降了50%.玉米浆质量浓度下降了33%,温度提高了2℃,发酵周期缩短了4h。结果表明:B601作为伴生菌,与巨大芽孢杆菌相比,该菌株明显提高了发酵效率。 相似文献
865.
目的:回顾性比较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11-01至2012-12接受PCI术患者共200例,根据PCI使用肝素不同分为LMWH组(n=117),UFH组(n=83)。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后,根据患者术中靶血管TIMI血流评价各组疗效,根据术中、后72h内出血/血肿、死亡、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安全性。结果:(1)各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PCI术中支架植入后靶血管血流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在疗效上优于UFH。(3)各组间死亡发生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血/血肿及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的发生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结论:LMWH在PCI术中疗效更为显著,且较UFH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更适用于PCI术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66.
867.
868.
对12个普通小麦品种的LMW-GS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含有LMW-2亚基的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明显优于含有LMW-1亚基的品种。利用硬粒小麦中克隆LMW-1和LMW-2的特异引物,在"泰山201"和"PH82-2-2"两个普通小麦品种中分别克隆了一个编码LMW-1和LMW-2的基因,分别命名为PL1和PL2。通过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L1属于LMW-m型,PL2属于LMW-s型。这两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主要区别,一是PL1的氨基酸开始序列为METRCIPGL,PL2则直接以SHIPGL开始。二是PL1的氨基酸序列比PL2的有一段16个氨基酸的缺失。对PL1和PL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硬粒小麦中已知的LMW-1和LMW-2序列进行了比较,PL1和PL2在与品质相关的重复区分别有三段和两段缺失。这些差异可能是影响其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