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ODB基因在植物同源重组依赖性的DNA双键断裂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植物诱变育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克隆烟草NtODB基因并分析其表达特征为丰富ODB基因在同源重组DNA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证据。为得到烟草NtODB基因序列,采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该基因cDNA序列并克隆验证。进一步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表达特征,对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高级结构等进行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NtODB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579个碱基,蛋白含192个氨基酸残基,NtODB蛋白具有碱性和亲水性,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NtODB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特征;亚细胞定位检测提示NtODB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叶绿体。NtOD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及其蛋白高级结构和理化性质的预测,可为进一步丰富ODB基因在同源重组依赖的DNA修复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2.
王智  华南 《生物资源》2021,(6):638-642
为了探究硼酸对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回避行为的影响,评估硼酸在其回避行为试验中的效力,采用双控制试验法,以动物生活区域的土壤为底物,通过设置浓度为250、500、750、1 000、1 250、1 500 mg/kg的硼酸来探究普通卷甲虫的回避行为。结果显示:随着土壤中硼酸浓度的增加,普通卷甲虫的回避率不断增加,硼酸浓度为1 500 mg/kg时,普通卷甲虫表现出回避行为。由此可以得出,硼酸可作为普通卷甲虫回避行为试验的参照物,普通卷甲虫也有望作为土壤环境的替代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23.
考察5种萃取体系(A:正己烷,B:正己烷/乙醇,C:正己烷/异丙醇,D:氯仿/甲醇,E:氯仿/乙醇)对小球藻(Chlorella phyrenoidosa)油脂的提取效果及藻渣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萃取体系下,油脂得率为D(12.27%)、E(8.87%)、C(7.71%)、B(6.80%)、A(3.91%),藻渣蛋白含量为A(52.60%)、E(46.23%)、B(40.19%)、C(39.52%)、D(32.52%),藻渣碳水化合物含量为A(23.28%)、E(16.15%)、B(13.24%)、D(13.50%)、C(9.06%);藻渣色素含量为A(1.75%)、E(1.29%)、B(1.14%)、C(0.96%)、D(0.58%);藻渣灰分含量为D(3.63%)、E(2.94%)、C(2.23%)、B(2.25%)、A(1.48%)。综合考虑微藻生物柴油的生产及藻渣的可利用性,V(氯仿)/V(乙醇)=1是一种油脂萃取效果较好,藻渣营养成分损失较小的小球藻油脂萃取体系。  相似文献   
24.
利用芽孢菌发酵废水培养小球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25℃、光照12h/d(4500lx)条件下,芽孢茵发酵废水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废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浓度为10%Ya发酵废水对小球藻的促进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近,纯发酵废水培养的小球藻最高密度为对照组的7.4倍。研究同时表明,小球藻对芽孢菌发酵废水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10d的培养,发酵废液中的COD下降95.53%,氨态氮下降81.27%,亚硝酸盐氮下降88.33%。  相似文献   
25.
普通烟草LBD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鉴定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BD是一类具有LOB(lateral organ boundaries)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LBD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和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烟草基因组中共有98个LBD基因成员,其基因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含有1~3个外显子。LBD基因家族可分成I和II两大类,两类均含有CX_2CX_6CX_3C保守结构域,但II类不含有LX_6LX_3LX_6L形成的"卷曲螺旋"二级结构,根据与拟南芥LBD蛋白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则可细分成5个亚家族(Ia、Ib、Ic、Id和II)。将LBD基因与表达序列标签(EST)比对,发现36个基因有EST证据;EST、芯片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LBD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部分基因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普通烟草LBD基因家族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超声刀与普通电刀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超声刀与普通电刀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等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皮下积液、游离皮瓣坏死、术后出血和术中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比较,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筛选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无菌解剖组织划线分离法分离致病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菌体和菌落形态观察、API20E系统鉴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及分类地位,并对该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牛蛙体内分离细菌NWG20141026,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API 20E系统鉴定和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认为NWG20141026菌株为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人工感染试验显示,NWG20141026菌株不仅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感染引起蛙体表溃疡溃烂病症,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蛙肠炎病。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恩诺沙星、红霉素等7种药物对普通变形菌具有较好的抑杀菌作用。【结论】引起牛蛙(R.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NWG20141026为普通变形菌(P.vulgaris),所患疾病命名为牛蛙变形菌病。普通变形菌对健康牛蛙具有较强致病性,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等5种药可作为防治牛蛙变形菌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28.
由于高效、稳定遗传转化系统的缺乏,小球藻遗传改良以及油脂代谢机理的研究等工作难以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筛选获得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细胞壁缺陷型突变体,在此基础上建立其转化系统。首先通过紫外诱变获得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突变体库,基于细胞壁缺陷型突变体在1% Triton X-100处理后叶绿素会释放到上清中的原理,利用酶标仪高通量地从约4000个突变体中筛选获得10株细胞壁缺陷的小球藻。同时以小球藻内源性-tubulin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作为启动子和终止子,以AphⅧ (Aminoglycoside 3'-Phosphotransferase type Ⅷ)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转化载体pHK203。通过优化电转缓冲液组分和电击参数,确定了细胞壁缺陷型突变体CWD-3的最佳转化条件,即2 g pHK203,ddH2O作为电转缓冲液,1500 V,525 ,50 F的电击条件下,转化效率可达到40个转化子/g DNA。研究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油脂代谢通路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由于可降低破壁成本,筛选获得的细胞壁缺陷型突变体适于工业化生产小球藻藻粉。  相似文献   
29.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30.
以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线粒体基因组为对象,分析其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及与亚洲栽培稻(O. sativa L.)的差异,探讨其密码子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进化过程。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第1、第2和第3位碱基的GC含量依次为49.18%、42.67%和40.86%;有效密码子数(Nc)分布于45.32~61.00之间,其密码子偏性较弱; Nc值仅与GC_3呈显著相关,密码子第3位的碱基组成对密码子偏性影响较大;第1向量轴上显示9.91%的差异,其与GC3s、Nc、密码子偏好指数(CBI)和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而GC_3和GC12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主要受自然选择压力影响而形成。本研究确定了21个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大多以A或T结尾,与叶绿体密码子具有趋同进化,但是与核基因组具有不同的偏好性。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PR2偏倚分析和中性绘图分析显示,普通野生稻线粒体基因功能和其密码子使用密切相关,且线粒体密码子使用在普通野生稻、粳稻(O.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和籼稻(O. sativa L. subsp.indica Kato)内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