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生物学通报》2003,38(7):45-47
一、选择题 (第 卷 )在下列各题的 4个选项中 ,只有 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 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 :(甲 )风干 ,(乙 )消毒后浸水萌发 ,(丙 )浸水后萌发 ,(丁 )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 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 ,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 .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 ,矿质元素只输入B.有机物只输出 ,矿质元素只输入C.有机物只输出 ,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 ,又输出3.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 ,·错·…  相似文献   
122.
汪成  赵艳 《微生物学报》2018,58(8):1453-1464
【目的】研究自养和兼养两种培养方式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细胞分裂和生化组分积累的影响,探讨人工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的昼夜节律响应机制和优化技术。【方法】小球藻自养培养采用BG11培养基,兼养培养基在BG11培养基中添加4种不同浓度(1、5、10、20 g/L)的葡萄糖,培养周期为10 d。血球板计数法测定藻细胞浓度,干重法测定藻细胞生物量。显微观察藻细胞大小和分裂情况。脂染色法测定小球藻总脂的含量,藻细胞的叶绿素、蛋白和淀粉分别采用甲醇、氢氧化钠、硝酸钙浸提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结果】葡萄糖兼养培养对蛋白核小球藻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应,最适浓度为10 g/L。10 d收获时,兼养组(10 g/L葡萄糖)藻细胞浓度和干重分别是自养组的2.57倍和6.73倍。分析一昼夜中的藻细胞增殖规律可知,第2天和第5天时自养组中增殖的新生子细胞约有76.00%在黑暗期分裂产生,而兼养组中第2天和第5天光照期的新细胞增殖量占比分别达到40.90%和67.50%。一昼夜内藻细胞大小的迁移动态监测表明,第2天自养组藻细胞的体积变化静息期为8 h,兼养组只有4 h;第5天两组藻细胞大小迁移动态的昼夜节律明显,但兼养组黑暗结束后较大细胞(D6μm)占比显著高于自养组。第8天时,兼养组藻细胞已处于稳定期,总脂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自养组,藻细胞总脂和色素含量在一昼夜中相对稳定,但蛋白和淀粉含量分别在光照8 h和12 h左右达到峰值。从第2天开始,对兼养组细胞每天进行2 h光延长,收获时藻细胞浓度和干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和11%。【结论】葡萄糖兼养培养能大幅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物量。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增殖与生化组分积累均受昼夜节律调控,自养条件下藻细胞以光照期生长黑暗期增殖为主。兼养培养提高藻细胞生物量的机制在于缩短藻细胞生长静息期,在昼夜节律中加速藻细胞生长并显著提高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的细胞比例,光照期效应尤其明显。藻细胞蛋白和淀粉含量昼夜节律明显,最佳收获时间分别在光照8 h和12 h后。  相似文献   
12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卷Ⅰ)第30题为实验设计题,要求以烟草幼苗、试管2支、蒸馏水、NaHCO_3稀溶液、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等实验器材来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很多同行都想进行实验,亲眼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但很少学校配备  相似文献   
124.
为了将纤毛鹅观草Z1010对黄矮病毒株系PAV和RPV的抗性基因转入普通小麦,通过幼胚拯救,获得了纤毛鹅观草Z1010×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的杂种F1,以及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回交的BC1衍生系。对杂种F1及BC1植株的细胞学分析表明,纤毛鹅观草Z1010不仅对Ph基因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能使杂种F1形成未减数配子,对细胞遗传学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认为,通过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将纤毛鹅观草Z1010的抗黄矮病基因转入小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5.
马铃薯Y病毒普通系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马铃薯Y病毒普通系(PVY0)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c2中,构建这一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载体pMAL-c2-PVY0CP.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这一表达栽体在E.coli DH5α中经IPTG诱导可表达分子量为71.8kDa的特异性融合蛋白.以amylose resin亲合柱层析纯化这一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效价为1:1024的特异性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可通过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双扩散及Western blotting对PVY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6.
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力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星明  于飞 《遗传》1991,13(6):34-37
在整个小麦幼胚培养周期内,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根芽原基的形成和幼苗再生等各个阶段都受遗传机制所控制。多数研究表明,小麦幼胚培养力是受少数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同时也存在一些修饰基因,并且许多控制幼胚培养力的基因位于染色体B上,而且第2,4,6部分同源染色体群对幼胚培养力的影响较大。小麦幼胚培养力也与细胞质因子有关,特定的核质组合与培养条件的互作对幼胚培养力有密切的关系。多数研究者注意到,小麦幼胚培养力可能与小麦Rht和D3等矮源基因(dwarfinggene)有关,并认为这类基因可能通过植物激素代谢及渗透势变化等调控小麦幼胚培养力。  相似文献   
127.
藻类产烃研究进展唐赢中(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黄利群(湖北省化学研究所)严国安(武汉大学)一、前言随着70年代以来全球性环境危机特别是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光化学烟雾,以及所谓石油危机引起的能源恐慌,寻找新的无污染、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就成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而当GelpiE.和其它研究者从Botryococusbrauni(葡萄藻,又名丛粒藻)等藻类中发现具有很多烃含量以后[1,2],将藻类作为有希...  相似文献   
128.
杨翔  马培洲  周丽华  张丽梅 《遗传》1995,17(4):10-13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的一个待识别民族——芒人的13项肤纹参数,并将13项参数与汉族比较,大多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同时,本文还报告了对芒人PTC味盲频率的调查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9.
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共辖6县,总人口162.2万,其中回族占46.2%。当地经济、文化等条件都非常落后,加之风俗习惯的影响,致使本地近亲婚配多见,尤其回族较多,出生遗传缺陷也较多。在加拿大基金会的援助下,我所于1992年8月对本地区农村的回、汉...  相似文献   
130.
接穗郁李影响杏砧变异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范盛尧FAN  Sheng-rao 《遗传》1999,21(4):43-44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中学范盛尧老师通过芽接实验, 使接穗郁李影响杏砧。经过一定时间的生理变化, 先营养器官, 后生殖器官, 使杏砧蘖生植株呈现出郁李性状。作者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本刊寻求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现发表此文, 以引起学者的关注。本刊愿作生物教师的朋友, 欢迎大家就生物遗传的教学及科研等问题踊跃供稿; 广大读者对本文如有不同见解, 欢迎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