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Aurora激酶是参与细胞周期调节的重要激酶,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Aurora激酶A(Aurora kinase A,AURKA)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对其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显微注射向受精卵中导入干扰AURKA表达的质粒,观察了AURKA表达敲低对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影响,并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抑制后,小鼠受精卵卵裂及AURKA表达与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干扰AURKA的表达可导致受精卵发育停滞和异常分裂.MAPK通路的抑制亦可破坏受精卵正常卵裂,并下调AURKA的蛋白表达及活性.实验结果提示,AURKA是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所必需的,并与MAPK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97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年来早期乳腺癌是乳腺肿瘤学家积极关注的焦点之一。早期乳腺癌的长期治愈率达90%以上,其诊断率的提高将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年限,降低病死率。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基因等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早期乳腺癌发生率不断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所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成了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关键。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疗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渐渐趋于完整。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73.
石秀英  郑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78-6980,6950
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再狭窄和靶血管血运重建.虽然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少见,但预后差,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是药物洗脱支架的潜在危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因此,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防治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本文阐明了早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预防,观察方法及治疗措施.使用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有望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4.
基因治疗面向实用化的开发迎来了关键时刻。一方面早期临床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被进入商业化的最后关口审批这道门槛绊倒的例子也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975.
香格里拉地区位于义敦弧后盆地与中咱地块的过渡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哈工组、图姆沟组。其中,哈工组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笔者从硅质混杂岩块中分离出保存完好的放射虫化石。这些放射虫化石分异度较高,主要有内射虫目、泡沫虫目、罩笼虫目和少量隐管虫目、阿尔拜虫目的放射虫。本文报道了其中的内射虫目、泡沫虫目、罩笼虫目和隐管虫目放射虫共计50种27属。这些放射虫的地质时代自中泥盆世至中三叠世。因为沉积混杂岩中的硅质岩块源自甘孜理塘构造带,这些保存较好的放射虫化石为解释甘孜理塘构造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必需的地质时代证据。根据这些放射虫组合所代表的深水环境,我们认为甘孜-理塘构造带所代表的沉积盆地自中泥盆世至中三叠世时期应为深水盆地,也即德格-中甸微板块在中泥盆世时期就已逐渐与扬子板块裂离。  相似文献   
976.
渝东南地区泥盆纪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渝东南地区3个泥盆纪剖面的牙形刺,黔江濯水剖面的顶部(第7层)产有Palmatolepis quadrantinodosalobata等牙形刺,时代为法门期早期Middle crepida带至Lower rhomboidea带,是本区泥盆纪海相沉积的最高层位;酉阳兴隆剖面(第51层)发现牙形刺Palmatolepis semichatovae等牙形刺,时代为弗拉斯期晚期Lower rhenana带;濯水剖面的5层和6层、黔江水泥厂剖面的5层至7层以及酉阳兴隆剖面的52层和53层均产有较多的弗拉斯期晚期的牙形刺。本区写经寺组、黄家磴组和云台观组都可能是穿时的,写经寺组在各剖面残留厚度不同。写经寺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晚期至法门期早期。本区缺少法门期中、晚期的典型的海相沉积。描述了一个新种Polygnathus chongqingensis Wang sp.nov.。  相似文献   
977.
对大兴安岭北部两株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样品的年内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树轮年内δ13C值在不同生长阶段总体表现出每年生长季中期最高、早期次之、晚期最低的变化特征.δ13C的年内变化趋势在幼龄期至速生期变化剧烈,成熟期至衰老期相对平缓.从幼龄期至衰老期的整个生长阶段,同时期年内δ13C的变动幅度基本为晚材大于早材.幼龄期年内晚材的δ13C一直明显高于早材,而成熟期年内早晚材δ13C的差别逐渐减小,至衰老期年内晚材δ13C已低于早材且无显著差别.树轮δ13C的年内变化主要体现在生长季中后期,即早晚材之间的过渡段至晚材.年内不同时段的d13C序列与同时段的宽度去除生长趋势序列(去趋势序列)之间的相关性随生长季节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当年早材宽度与前一年晚材宽度显著正相关,当年早材δ13C序列与前一年晚材宽度和当年早材宽度的去趋势合并序列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前一年晚材δ13C序列或宽度去趋势序列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早材的形成很可能来源于前一年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利用树轮年内不同材质宽度或δ13C序列进行气候环境重建时需要考虑这一点.年内早材、过渡段和晚材三个时段的δ13C分别对应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土壤湿度较大、温度上升较快的时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降水增加、温度达到最高而相对湿度降低的时期,以及7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水增加、温度下降而相对湿度较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978.
谢丹 《化石》2012,(4):53-57
人类起源于非洲,关于这一观点,目前没有太多的歧义,因为目前发现的所有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化石都发现于非洲。而关于现代人(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或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的起源的研究,是近20多年来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有着"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进化说"两种  相似文献   
979.
新疆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泥盆系—下石炭统发育良好,各门类海相生物化石众多,尤以腕足类化石最为丰富。根据对采自该地区3个剖面(布龙果尔剖面、和布克河剖面、俄姆哈剖面)上腕足类的详细研究,系统描述长身贝类4属4种,无窗贝类2属3种,穿孔贝类2属2种,穿孔贝类(Dielasma cf.D.? utah(Hall and Whitfield),Cranaena cf. hannibalensis Moore)为该地区首次报道。除无窗贝类Cleiothyridina cf. kusbassica Besnossova在俄姆哈剖面可延续进入下石炭统之外,其余属种皆产自上泥盆统。上述腕足动物属于Syringothy-ris-Spirifer动物群的重要分子,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致对应于牙形石中praesulcata带至sandbergi带(法门最晚期—早石炭世)。上述腕足动物群在组成上与北美、乌拉尔地区及库兹涅茨盆地的化石组合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80.
运用分子辅助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南麂岛(模式标本产地)的伞形蜈蚣藻Grateloupia corymbcladia Li et Ding和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伞形蜈蚣藻藻体直立, 紫红色, 软骨质, 高15—30 cm。主枝扁平, 末端延长为亚扁形, 宽2—5 mm。藻体主枝两侧分布有小羽枝和1—2回羽状分枝;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类型为Grateloupia型(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产生, 以上特征与亚栉状蜈蚣藻一致。(2)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亚栉状蜈蚣藻和伞形蜈蚣藻的雌配子体, 观察到二者的孢子发育类型均为“间接盘状体”型。(3)基于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6个伞形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亚栉状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枝。基于以上结果, 确定伞形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根据优先法则, 将伞形蜈蚣藻作为亚栉状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