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8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所用各种化学成份明确的培养基是研究生命科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它已被常规用于研究胚胎早期发育,多种动物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转基因动物,动物克隆等领域。介绍了用于移植前胚胎培养基的研究和发展历史,当前所用化学成份明确胚胎培养基的主要组成,特别是针对小鼠和大鼠移植前胚胎所用各种培养基及其成份,讨论了这类培养基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AST)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生长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P3SD乳鼠,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常规OPC培养组、AST分泌因子组、AST与OPC直接接触式培养组;第二部分为AST与OPC直接接触式培养组、缝隙连接干扰对照组、缝隙连接干扰组。免疫荧光鉴定OPC与AST细胞纯度,光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状态下OPC中缝隙连接蛋白CX47差异表达,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转录组测序CX47差异表达,EDU检测CX47干扰后OPC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干扰CX47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光镜与流式检测发现,与AST接触培养的OPC增殖能力最强、新生细胞数目最多。转录组测序分析和PCR验证显示,AST接触调控OPC增殖的主要差异表达蛋白为CX47,干扰CX47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OPC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AST可通过缝隙连接蛋白CX47调控细胞周期,促进OPC增殖。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内源性Orexin-A(OXA)对大鼠胃运动的中枢和外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禁食诱导大鼠合成内源性OXA。血浆OXA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前大鼠注射OXA受体拮抗剂SB334867,观察内源性OXA的作用。迷走神经切断术用来观察迷走神经的介导作用。胃排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消化间期胃运动通过在胃窦部植入一应力传感器测量。Orexin前体(PPO)在胃和下丘脑组织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确定。结果:禁食18 h后,血浆OXA水平和PPO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在禁食36 h组达到最高水平(P0.01)。内源性OXA促进胃排空(P0.05),抑制消化间期胃蠕动(P0.05)。外周注射SB334867均能阻断上述胃动力效应(P0.05),但对PPO表达没有影响。迷走神经切断术不能阻断内源性OXA的介导作用(P0.05)。结论:禁食能诱导内源性OXA的合成,内源性OXA能加速胃排空,同时它又抑制消化间期胃蠕动。  相似文献   
144.
本研究主要调查初二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的了解情况及其前科学概念。调查发现:学生在对遗传与变异有一定了解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前科学概念。初步建议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前科学概念存在的客观性,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5.
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C/EBP β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在体外人胚肾细胞(HEK293FT)进行病毒包装并感染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检测C/EBPβ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来检测C/EBPβ对APP和Sp1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ssay)检测C/EBPβ对APP和Sp1蛋白表达的作用。萤火虫荧光素酶分析结果显示,C/EBPβ对APP启动子的表达有正调控作用;Western blot和Q-PCR分析的结果表明,C/EBPβ对APP和Sp1基因的表达有正调控作用。C/EBPβ对APP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的机制可能在于C/EBPβ上调了内源性转录因子Sp1的基因表达,而Sp1基因表达的增强直接导致了APP基因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46.
新蝙蝠虫(Neodrepanura)是中国著名的三叶虫化石,已有100多年研究历史,但很少见完整的标本。本文报道的一块标本采于山东费县,其完好的头部与依附的12个胸节保存在一起,十分珍贵,属于模式种Neodrepanura premesnili(Bergeron)。胸节的数目是三叶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标本的发现,再次证明属于Corynexochida目Leiostegina亚目的 Dameselloidea超科具有12个胸节,其包括两个科:Damesellidae Kobayashi,1935和Drepanuridae Hupé,1953。小林贞一(1941)曾将采于山东泰安汶河的一块三叶虫标本定为Neodrepanura premesnili(Bergeron),pik(1967)和作者认为这一标本有可能归属于Monkaspidae科的Monkaspis属,而不应是Drepanuridae科的Neodrepanura。由于Bergeron(1899)命名的Drepanura与现生昆虫Drepanura Schoett,1891为同名异物,zdikmen(2006)提出一个新的替代名Neodrepanura。  相似文献   
147.
在维多利亚中部希思科特以北约10km的希思科特绿岩带里的寒武纪三叶虫出现在三个不同层位。最低层位位于威廉山变质玄武岩之内,本文首次报道。根据三叶虫Estaingia cerastes,Olenoides,?Pagetides,Marocella和很可能属Megapharanaspis nedini的胸节,此带可与弗林德斯山脉以及新南威尔士州西部的寒武纪早期(第2统)Pararaia janeae带对比。中寒武世(第3统)东诺斯利地组中的两个层位含有不同的动物群。较低的一个称为Dinesus带,含Dinesus ida,Olenoides fergusoni,Poliella?sp.,Protypus sp.,Sudanomocarina?sp.,Centropleura neglecta。Dinesus带最有可能与西新南威尔士州的Ordian阶上部首次发现的石灰岩(First Discovery Limestone)对比,或者可能与澳大利亚北部乔治娜盆地稍年轻的Templetonian动物群对比。较高的是东诺斯利地组的Amphoton带,含有Baltagnostus australis,Hypagnostus parvifrons,Dorypyge tenella,Amphoton serotinum,Dolicholeptus ansatus,Nepea nans,Penarosa sp.,Koptura sp.,Syspacephalus sp.,Huzhuia cf.typica和Paleonelsonia sp;可初步与昆士兰州西北部的Ptychagnostus punctuosus带对比,但也可能比此带要年轻或老一个化石带。  相似文献   
148.
异位骨化是指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内形成骨组织的一种病理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预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形成过程主要涉及成骨前体细胞的参与、局部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以及神经系统的调控.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异位骨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9.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10,(3):54-55
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 中国学者的文章首次登上本杂志封面,报道了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取得的成果。针对澄江动物群的埋藏机制和生态群落特征问题,该研究不仅定量论证了节肢动物是澄江动物群的优势类群,还识别了两个重要的化石埋藏相,证实了同一群落经过不同埋藏过程是导致两种埋藏相内化石群落差异的丰兽原因。  相似文献   
150.
浙江天台盆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发现的巨型长形蛋类可鉴定为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xi xiaensis)和一新蛋属、新蛋种——桥下巨型纺锤蛋(Megafusoolithus qiaoxiaensis oogen.etoosp.nov.)。西峡巨型长形蛋此前仅发现于河南西峡盆地,其特征为个体巨大(35cm),蛋壳外表面具瘤点状纹饰,蛋壳锥体层与柱状层界线明显,呈波浪形,锥体层与柱状层厚度之比为1:5—1:2。已记述的产自天台的张氏巨型长形蛋(M.zhangi)和产自河南西峡盆地的西峡长圆柱蛋(Longiteresoolithus xixiaensis)均为西峡巨型长形蛋的同物异名。桥下巨型纺锤蛋的特征包括蛋壳中部外表面具有棱脊状纹饰,蛋壳锥体层与柱状层界线不明显,二者厚度之比近1:3,这些特征区别于巨型长形蛋属。目前已知巨型长形蛋科仅包含巨型长形蛋属和巨型纺锤蛋属,订正的科征为:蛋化石巨大,长径大于35cm;蛋长形,两端大致对称,长宽之比约为3:1;蛋化石在蛋窝中一般两枚为一组,呈单层圆环状排列,蛋窝直径近3m;蛋壳外表面具瘤点状或棱脊状纹饰,蛋壳由锥体层与柱状层组成。这些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蛋化石,因此它们代表了一个独立的蛋科:巨型长形蛋科(Macroelongatoolithid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