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西伯利亚地台早寒武世钙藻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地台的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间的钙藻化石特别丰富,为研究钙藻化石的发育历史提供了模式。在几次演化事件背景下记录了演化的两次转折,其中一个是藻类的普遍钙化,还有一个是Botomian晚期到Toyonian早期之间在西伯利亚地台缺失钙藻化石记录,而在其它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地台的边缘(Altay—Sayan地区),钙藻的丰度却达到了最大。  相似文献   
852.
彰武盆地张强凹陷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强凹陷是一个早白垩世断陷盆地,1987年以来辽河油田公司在该区钻探了各类石油探井200余口,并在下白垩统采获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3个早白垩世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Concavissimisporites-Deltoido-spora-Piceaepollenite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Liaoxisporis-Classopollis组合以及Cyathidites-Cicatricos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Clavatipollenites组合,分别产自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叙述了组合特征,通过与国内外孢粉组合的对比及特征分子的时代分布,确立了本区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并利用孢粉相对油气生成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3.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854.
记述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基干肺鱼形动物一新属、新种——多孔弓鱼(Arquatichthys porosus gen.et sp.nov.)。新材料包括一件较为完整的下颌和鳞片若干。与基干肺鱼形动物相近的特征有:第四下齿骨水平凹线呈"L"形;下颌表面可见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感觉管开孔;具三块冠状骨;冠状骨侧部为宽阔的小齿带;侧联合齿骨附着区较小;颌收肌窝大;菱形鳞片具明显的前腹突。鉴别特征包括下颌背缘明显隆起,以及后缘具加长的被覆压区。多孔弓鱼的发现为探讨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早期肉鳍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框架下讨论了鳞片的特征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855.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6.
早老素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老素(presenilin,PS)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密切相关,其基因突变是遗传性家族型AD的主要病因。PS可能作为γ分泌酶和(或)通过影响蛋白质的膜转运参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质(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生成Aβ42的过程,而PS多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可能是其中的关键步骤,突变的PS则通过“获得功能”的方式引起Aβ42的产生和沉积增加。PS还可能通过影响未折叠蛋白质反应等多种途径来影响神经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本综述旨在探讨PS在AD中的上述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857.
重新描述了江苏句容与安徽和县的裂齿鱼类化石 ,将华南下扬子区已记述的 2属 5种裂齿鱼类化石初步修订为 1属 2种———江苏张氏鱼 (Zhanginajiangsuensis)和扬子张氏鱼(Zhanginayangtzensis)。由于目前对裂齿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所知甚少 ,张氏鱼属的系统位置以及相关的动物地理分布问题仍有待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8.
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β1-40对膜脂的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散射,浊度,荧光以及电镜等技术研究了可溶性的A茁1-40聚集形成纤维的动力学过程;用三种水溶性的分子质量不同的荧光探剂ANTS/DPX,Calcein,DextranFD-4包裹在脂质体内,检测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茁1-40对其内含物漏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的A茁1-40在pH7.4,37℃温育4天以后开始聚集,7天后形成稳定的纤维;聚集的A茁1-40能够诱导包裹在脂质体内的ANTS/DPX,Calcein的漏出,但不能诱发Dextran(FD-4)的漏出,并初步估算出聚集的A茁1-40在膜上能产生孔径为13-18魡的小孔,而可溶的A茁1-40无此作用。这提示我们,聚集成纤维的A茁1-40能改变膜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造成内含物的漏出,这些作用可能是造成神经细胞毒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9.
江苏句容青山早三叠世鱼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记述了在江苏句容东昌青山早三叠世下青龙组上部发现的鱼类,计有6属8种,其中4新属6新种,为属两目两科。属裂齿鱼目裂齿鱼科的有Perleidus piveteaui,Perleidus aff.P.madagascariensis.“Perleidus”eu-rylepidotrichia sp.nov.和Zhangina cylindrica gen.et sp.nov;属骨鱼目副半椎鱼科的有Stensionotus dongchangensis sp.nov.,Jurongia fusiformis gen.et sp.nov.,Qingshania cercida gen.et sp.nov.和Suius brevis gen.et sp.nov.。上列绝大部分属种的特征充分显示这个鱼群与马达加斯加北部早三叠世鱼群的亲密关系,少数属种的特征也反映其与东格陵兰早三叠世鱼群有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860.
距今 14~ 16亿年的华北地区高于庄组黑色层状、结核状和透镜状燧石与叠层石的黑色硅质部分中保存着极丰富的原核和真核生物微化石。宏观藻类在该组的页岩中亦已发现。本组为评估中元古代生命状况、古环境和前显生宙生物地层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信息。迄今为止在高于庄组地层中已有百余个化石种被人们认识。根据古植物和古环境的特征这些生物种类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合 ,即 :1.颤藻和色球藻组合 ,出现在高于庄组一段 ,代表浅水藻席建造者和居住者与一些可能的外来浮游生物的种类 ;2 .念珠藻组合 ,仅发生在该组的二段 ,还含一些底栖藻席建造者或居住者的种类 ;3.第四段的色球藻组合 ,它代表了潮间带至亚潮带的藻席建造者和外来的种类。元古代燧石中的微化石 ,尤其是蓝藻化石 ,尽管在元古代它们就已不断趋向于多样化 ,但由于它们形态上的保守性 ,对环境的指示比对地质时代的指示更有价值。高于庄组微化石的特点和大多数链状念珠藻垂直层理保存的事实表明 :1.高于庄组微化石的个体大小随时间趋向于增大 ;2 .高于庄组的沉积可能是处于一个淡水环境 ,且沉积率可能等于或少于微生物的生长率 ;3.高于庄组织沉积模式可能是从潮间带至亚潮带或深海 ,然后再至潮间带或潮上带 ;4 .当高于庄组沉积时真核生物亦已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