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以13月龄和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模型的快速老化亚系SAMP8和抗快速老化亚系SAMR1的额叶为研究对象,经双向电泳技术和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分别获取13月龄和8月龄SAMP8和同龄SAMR1额叶的2-DE考染图谱,用PDQuest 7.40图像分析软件,建立不同月龄蛋白质组的匹配差异图谱,分析图谱中SAMP8与SAMR1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8月龄SAMP8额叶检测到579个蛋白点,同龄SAMR1额叶检测到612个蛋白点;13月龄SAMP8额叶检测到705个蛋白点,同龄SAMR1额叶检测到621个蛋白点.PDQuest7.40软件匹配差异分析显示,8月龄SAMP8与同龄SAMR1比较,SAMP8表达缺失33个蛋白,两者共有显著差异表达蛋白35个.13月龄SAMP8与同龄SAMR1比较,SAMR1中表达缺失84个蛋白,两者均有但表达有显著变化的蛋白质36个.13月龄和8月龄的SAMP8互相比较,13月龄组新增蛋白126个,二者共有差异表达蛋白58个.13月龄和8月龄的SAMR1比较,13月龄组新增9个蛋白,二者共有差异表达蛋白33个.结论:两组不同月龄小鼠额叶SAMP8和SAMR1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进一步研究有助于了解衰老的发生机制,并为研发调节学习记忆蛋白的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夜间气候为南风、多云、20~28℃的条件下,用香蕉培养基引诱、采集果蝇.室内或恒温箱中培养12 d,取野外果蝇三龄幼虫替代实验室长期饲养的果蝇幼虫,制作果蝇唾腺染色体.经剥离、解离、染色、压片,观察到比实验室饲养的果蝇染色体较大、个体更清楚的片子.  相似文献   
53.
遮光处理对节瓜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塑料大棚内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自然光(对照)、遮光40%和遮光60%],研究遮光处理对节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 var. chieh-qua How.)功能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各处理在11:00达到峰值.节瓜Pn峰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降低,叶片Pn达到峰值之前随遮光程度的增大而降低,而达到峰值之后,遮光40%处理的节瓜叶片Pn比对照高.叶片Pn的日变化幅度随遮光程度的增强而减小,叶片的光饱和点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明显降低.结果说明遮光处理通过影响环境因子和节瓜叶片生理特性等内在因素而影响其光合作用.塑料大棚内中午前后用遮光强度适宜的遮阳网覆盖,可提高节瓜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4.
小鸡早期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鸡是研究早期记忆形成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一日龄小鸡在一次性被动回避实验(one-trial-passive-avoidance-test)后,与记忆形成相关脑区的神经元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综述了小鸡记忆形成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与记忆形成相关的神经回路、细胞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5.
《遗传学报》2004,31(3):240-240
经国务院批准 ,“2 0 0 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将于 2 0 0 4年 7月 1 8日—2 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由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家学会 (SCBA)、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 ,由中国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  相似文献   
56.
5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1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BREB方法)计算了森林的显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并计算了森林大气和植被体的储热量,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各项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发现,热量平衡(净辐射)与太阳总辐射呈线性关系;热量平衡各项都与净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为昼正夜负的曲线.各项的绝对值一般表现为净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储热变化.受日照时间的影响,6~10月各分量正值的日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月平均结果,白天净辐射6月份最大,10月上旬最小,变化于0~527W·m^-2,夜间的净辐射在0~-121W·m^-2.潜热通量白天和夜间分别在0~441、0~-81W·m^-2,感热通量昼夜分别在0~80、0~-26W·m^-2.储热变化则为0~44、0~-26W·m^-2.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8~10月逐渐下降,而感热通量和储热变化的比例9~10月明显上升,特别在严霜后2~3d,出现潜热通量比例突减、感热通量比例突增的现象.文中还对通量观测仪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8.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农牧交错区10种植物群落最大生物量时期的土壤呼吸日动态进行了测定,并将该方法得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碱液吸收法(A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10个群落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比较明显,均为单峰型曲线,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但同时也受到当日降水情况和云量、风速等气象因子的较大影响。因此,这些群落土壤呼吸日动态的一致性较差,规律性并不明显。2)用碱液吸收法和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的10个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94~894 mg C·m-2·d-1和313~2043 mg C·m-2·d-1,其中碱液吸收法测定结果平均为动态气室法的67.5%,明显低于动态密闭气室法。3)两种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为0.873 9。本研究中发现,在土壤呼吸速率低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十分接近甚至碱液吸收法测定结果稍大于动态密闭气室法,而在土壤呼吸速率较高的情况下,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结果则显著高于碱液吸收法。上述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从而为校正以往采用碱液吸收法在该区域的测定结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9.
在实验室条件下水稻螟蛾发育和存活的温度需求(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种水稻害虫Chilo polychrysa (Meyrick)、C. suppressalis (Walker), C. partellus (Swinhoe), 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S. innotata (Walker)和Sesamia inferens的卵、幼虫和蛹在10到40°C的七个固定温度下(10,15,20,25 30,35和40°C)的发育和存活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温度下6种害虫的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周期是明显不同的(P<0.0001)。卵、幼虫和蛹的日发育的平均百分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总发育周期与温度的增加成反比。临界温度下限是在10-15°C中间,而上限在35-40°C中间,此时害虫并不发育。对于上述6种害虫的卵、幼虫和蛹的平均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57±1.71,7.70±1.01,8.56±3.25,10.19±2.19,8.64±2.68和7.91±0.82°C。6种水稻害虫的卵、幼虫和蛹的总温度常数分别是705.56,725.32,703.30,556.59,655.34和837.95日·度。经计算,6种雌蛾的产卵所需的积温分别为99.06,90.85,99.29,75.16,92.25和80.41日·度。完成一世代所需的积温分别是804.62,816.17,802.59,631.75,648.84 and 918.36日·度。  相似文献   
60.
以白桦、日阴菅及其它主要草本植物的个体数量为指标,分析了各植物种群在土壤有机质,速效P和pH值3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及其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日阴菅生态位宽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其余植物种类在有机质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大都是以中等海拔(800m)的样带最宽,而在速效P资源维上,又以中等海拔的样带为最窄,由于高海拔及相应低气温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植物种群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P的利用,主要植物种对之间在这两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重叠以高海拔(950m)样带为最小,在土壤pH值资源维上,溪荪与其它主要植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皆以低海拔(650m)样带为最小,可能是其特殊的环境组合迫使溪荪发生了生态位移动,大多数种对在土壤有机质,速效P和pH值3个资源维上都以海拔800m的样带生态位重叠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