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32.
崔巍  高宝嘉 《昆虫知识》1995,32(1):34-37
日本围盾蚧PioriniajaponicaKuwana又名日本单蜕眉蚣、日本尖角眉蚣,属盾蚣科、围后蚣亚科,是全国广为分布的松科植物重要害虫之一[1~5].1分布与为害日本围眉价在北京及河北省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市普遍发生。主要加害油松、雪松、阿拉伯松、黑松、罗汉松、云杉等植物。此虫以着虫及雌成虫群集于先年生或当年生针叶正面为害。据观察该协虫的自然寄生部位极不均匀,其中针叶基部和中部虫口密度最大。玉.正着虫在油松新、老针叶上的分布规律该虫第二代著虫在油松针叶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三说明日本围唐姘第二代若虫…  相似文献   
33.
日本九州渐新-中新世沉积物中新发现的啮齿类,有四种类型:1.河狸科未定属种A;2.晚渐新世Sasebo(佐世保)群的Steneofibersp.;3.河狸科未定属种B;4.早-中中新世Nojima(野岛)群的山东硅藻鼠(Diatomysshantungensis)。河狸科的两个未定属种的标本属于大型河狸,头骨大小接近于巨河狸(Trogontherium),门齿珐琅质具有明显的纵沟。个体大小和门齿珐琅质特征方面的相似性表明这些标本可能为同一个属。Steneofiber是一个遍布北半球的属,以前还未曾在东亚的晚渐新世地层中发现过。山东硅藻鼠的出现使我们有理由推测,在早中新世晚期,位于东亚边缘的日本和中国东部的哺乳动物同属一个区系。  相似文献   
34.
据日本《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最大的食醋工业公司中(林土)醋店决定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醋酸菌,并于本年七月向科学技术厅申请了对醋酸菌的重组基因实验。 该企业改良醋酸菌的目的是:①使优良菌种具有在高温下的耐性,减少发酵过程中的冷却工艺,从而节约能源;②能在酸度高的条件下发醋,或是加快发酵速度以提高生产;③改变食醋组成成份,提高味感质量。  相似文献   
35.
四川自贡大山铺蜀龙动物群——简报Ⅲ.蜥脚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了中侏罗世蜥脚类一新属种——巴山酋龙(Datousaurus bashanensts gen. et sp. nov.)对李氏蜀龙(Shunosaurus lii)的特征进行了补充,讨论了它们在蜥脚类进化过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6.
从南京炼油厂的油污土样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无分枝、不运动、不抗酸、能从原油或其制品大量合成胞外多糖的杆菌。在培养过程中,形态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菌落圆形,微凸起,淡粉至浅桔红色,表面光滑、润泽,边缘整齐。该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不液化明胶,石蕊牛奶还原,由葡萄糖氧化产酸,由乳糖不产酸。DNA 中G-C 含量在 SSC 系统中为63.12±2.02克分子%。经鉴定为一新种,由于它具有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把它定名为产粘短杆菌74-230(Brevibacterium viscogenes nvo.sp.74-230)。  相似文献   
37.
短尾猴和日本猴雄性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活体标本、连续切片、全封标本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子胞蚴体内尾蚴发育期的形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为五期,即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发育进行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在胚球期无极化现象;尾蚴雏体期的尾芽形态多非圆球形,尾叉形成较早。钻腺及焰细胞均在此期发生,较曼氏血吸虫尾蚴早。除了上述头器、头腺、钻腺、焰细胞及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外,体内散在胚细胞结集为生殖始基,体表感觉乳突分化与体尾肌细胞的发育,尾蚴从成熟前期过渡到成熟期。 电镜首次原位观察尾蚴发育在子胞蚴育腔内的自然状态。尽管偶尔可见到胞蚴体壁与胚元之间某些结构联系,但大部份的胚元各自独立混杂在育腔之中。此外尚注意到尾蚴体棘发生在成熟前期,但其密度较成熟尾蚴小,而其大小却比成熟尾蚴的大。尾蚴头器上感觉乳突和围褶可能先于内部腺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日本沼虾肌抑素前体肽(MSTNpp)对生长的作用机理, 实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日本沼虾肌抑素前体肽蛋白, 按照枯草芽孢杆菌的偏爱密码子, 对MSTNpp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合成BsMSTNpp, 构建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GJ105-BsMSTNpp。经枯草芽孢杆菌转化、发酵及Western blot鉴定, 结果显示重组MSTNpp蛋白分子量约为36.0 kD。重组MSTNpp表达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100h表达量相对于24h提高了10倍。为验证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 选择平均体重为(1.52±0.11) g, 平均体长为(4.55±0.21) cm的健康日本沼虾, 随机分为4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200尾, 在日本沼虾基础饲料中添加0.5‰和1‰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109 CFU/g), 作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 投喂日本沼虾基础饲料, 作为对照组1, 在日本沼虾基础饲料中添加1‰空白枯草芽孢杆菌, 作为对照组2; 试验周期30d。结果显示, 实验组1、实验组2日本沼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 和对照组2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1、实验组2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 重组表达MSTNpp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提高日本沼虾CK酶活性, 推测MSTNpp通过促进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肌肉组织生长, 从而进一步影响日本沼虾生长速度。实验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肌抑素前体肽应用于日本沼虾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
不同时期北部湾日本带鱼营养生态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09年和2018年对北部湾日本带鱼的采样,通过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计算其营养级、营养生态位等指标,对比分析10年前后日本带鱼营养生态位的差异,探究其生态适应能力的变动。结果表明: 2个时期北部湾日本带鱼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差异明显,2018年δ13C值范围变窄,平均值变小,推测日本带鱼食物来源由偏中上层向偏中下层水域转变;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的范围和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营养级范围和平均值(3.38和3.43)变化不明显,说明近10年来北部湾日本带鱼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层次比较稳定。日本带鱼δ13C值与肛长相关性不显著,δ15N则为极显著正相关性。在营养生态位方面,2018年的生态位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的范围为1.1%~32.1%;生态位总面积和核心生态位面积分别由20.20和4.68缩小至14.20和3.18,说明北部湾日本带鱼的营养生态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推测,10年来北部湾日本带鱼的营养级变化不明显,但由于食物来源发生变化,营养来源多样性下降,营养生态位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