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74篇
  20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蛋白质与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专业及课程特色,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从融入内容、方法路径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利用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故事、谈生活、说案例、议热点、读文献、做训练入手,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公民品格、全球视野、生态文明、法治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素养,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同时推动教学卓越。  相似文献   
92.
嗜酸乳杆菌DOMLa菌株thyA基因突变株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构建以thy基因为选择标记的嗜酸乳杆菌染色体-质粒致死平衡系统。我们建立了嗜酸乳杆菌thy基因突变菌株的筛选方法。从含有三甲氧卞氨啶(TMP)20μg/ml和胸腺嘧啶(tihymidine)50μg/ml的改良MRS培养基因中筛选了100株突变株,从中确定一株生物学性状稳定的菌株DOMLaF84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受体侯选菌株。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讨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是否与防卫基因相关 ,通过RT PCR研究了几种防卫基因PAL、LOX、PBZ1、Cht 1和PR1a的表达 ,同时也分析了PAL和LOX的酶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苗期PAL受病原菌诱导上调表达 ,而成株期病原菌和伤害均可诱导PAL上调表达 ,且成株期诱导表达强于苗期 .LOX在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受病原菌诱导表达 ,但成株期表达强于苗期且更持久 .PBZ1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受病原菌和伤害诱导表达 ,但成株期表达较苗期早且更强 .PR1a和Cht1没检测到期望的扩增片段 .PAL和LOX的酶活性分析结果与基因表达分析结果一致 .因此 ,PAL、LOX和PBZ1在苗期和成株期的表达差异可能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相关 .  相似文献   
94.
王瑛  张建锋  陈光才 《生态学杂志》2012,31(9):2305-231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2种柳树(Salix integra)无性系(“一支笔”和“微山湖”)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素的吸收状况,并采用常规耗竭法探讨了柳树幼苗根系对NH4+-N、NO3--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2种柳树无性系对低浓度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是高浓度情况下的2倍;对低浓度模拟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达80%,高浓度下则达92%,且“一支笔”对总氮、总磷的吸收效果优于“微山湖”;2种柳树无性系对氮素的吸收均表现为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去除效果越好;只有NH4+-N或NO3--N存在时,“微山湖”的最大吸收速率和亲和力高于“一支笔”;当有其他氮源影响时,2种柳树无性系对NH4+-N和NO3--N的吸收效率则下降至50%;研究表明,柳树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作用较强,是进行面源污染生态修复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95.
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系四川分布面积最大、产量高、用途广的重要经济竹种,对振兴四川经济具有很大的潜在作用。作者引用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将慈竹无性系作为一个种群进行研究。以慈竹幼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发  相似文献   
96.
2021年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Omicron变异株迅速取代Delta突变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其S蛋白具有36个位点突变,导致致病力和传播力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具备了免疫逃逸的能力。疫苗接种是目前疫情防控最普适的手段,研究发现,现有疫苗针对Omicron突变株的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新的免疫策略或特异性疫苗/多价疫苗针对Omicron有效性的评估均需要动物模型的支撑。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活病毒攻击实验,是在体内验证保护性中和抗体、疫苗有效性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将从动物模型方向综述国内外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疫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以四川等8个省份的山桐子野生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山桐子资源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利用产量、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对山桐子野生群体进行优株选择。结果表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各地主要以山桐子分布,而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主要以山桐子的变异类型——毛叶山桐子为主,其中四川省毛叶山桐子分布较为密集;通过对各地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分析得出,山桐子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生长,尤喜肥沃土壤;根据能源油料植物原则对山桐子提出选优标准,从234株山桐子实生树中初步选择43个单株;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43个单株划分为最高产量、较高产量和中产量3大类,且所有单株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全果含油率3个主要经济指标均高出群体平均值20%以上。本研究为山桐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良种质或品种的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8.
高清清  夏乐  刘娟华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571-1582
【目的】探究荚膜对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负责荚膜多糖转运的基因kpsE和kpsD,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APEC E058和UPEC U17荚膜缺失株E058ΔkpsED和U17ΔkpsED,并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及体外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双基因缺失株的生长速度较野生株没有明显差异,但缺失株抗血清补体杀菌能力和抗鸡巨噬细胞HD-11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1日龄雏鸡LD50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E058ΔkpsED和U17ΔkpsED对鸡失去致病力,而回复株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35日龄SPF鸡体内动态分布和竞争试验显示ΔkpsED缺失株在鸡体内定殖能力和竞争性生长能力显著下降,表明kpsED双基因的缺失能显著降低APEC E058和UPEC U17的致病力。【结论】荚膜与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相关,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99.
中国Btken-Ag的特性及其杀虫毒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芸金芽孢杆菌肯尼亚亚种Ag株(Bacillus thuringiensis serovar.kenyae strainAg,以下简称为Btken-Ag)是血清型H4a-4c中对棉铃虫、粘虫等多种夜蛾科害虫具有高毒力的优良品系,经生理生化、H抗原、酯酶谱、抗生谱和质粒谱等性状比较分析,与标准株肯尼亚亚种023大体相同,但其质粒谱及伴孢晶体多肽组分与023明显有别.该菌株伴孢晶体多形,其主要杀虫成分为61000多肽,经ELISA同源分析,此毒肽与同血清型中的023、7501晶体蛋白高度同源,与商品生产株H3a-3b—HD-1株部分同源,与对蚊虫高效的H14-1897及球形芽孢杆菌Ts-1无同源性.此外,对H4中10株相关株、H7-5、HD-1及1897共13株进行了对棉铃虫、粘虫及蚊虫的杀虫毒力比较测定,其中Btken-Ag的优选株H4-1及b1-4对棉铃虫的毒力高于023株及HD-1株.  相似文献   
100.
布鲁氏菌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现有的减毒活疫苗仍存在较强的毒力,因抗原与毒株的差异不大而很难区分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等缺点,限制了现有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氏菌的减毒活疫苗株M5进行遗传改造,克服这些缺点.[方法]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抗性基因替换了布鲁氏菌减毒疫苗株M5的BP26基因,得到了新的标记疫苗株M5△BP26.分别用标记疫苗株和野生株侵染巨噬细胞和感染小鼠,比较分析标记株在细胞内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根据种特异性保守基因dnaK和缺失的BP26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用于区分标记株与野生株.[结果]成功构建了.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标记株仍能在胞内和小鼠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两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9 ,而突变株为101.1 (P<0.01),至第3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 ,而突变株未能检出,表明与原疫苗株相比,标记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根据DNA序列的差异,建立了能够区分标记疫苗株与野生株的双重PCR方法,标记株因只能扩增出一条带而能与野生株和毒株相区分,从而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结论]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为布鲁氏菌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