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01.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生态学报》2019,39(7):2331-2342
随着全域旅游的实施,旅游用地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旅游用地的综合性、复合性、多效益性以及空间分布的叠加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旅游用地概念内涵不清,分类支离破碎,过分强调功能,缺乏系统时空结构的阐述,导致旅游用地规划难以与其他规划相协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整合发展受阻,旅游用地概念和分类面临严峻挑战。在分析旅游用地概念及分类现状,探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分析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分类。设旅游用地为一级类,下设资源系统用地、用户系统用地、基底系统用地、相互联系用地4个二级类,资源管理用地等20个三级类用地和地文景观用地等53个四级类。并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讨论,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理念涵盖了全域旅游的全部内涵,重视系统的层级、结构、功能、演进和相互联系,利于构建不同时空阶段的旅游用地类型的用地结构标准,促进旅游用地的规范化、分类化管理,旅游用地的时序化和动态化预测和引导;重视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旅游用地生态环境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提升;涵盖核心景区及外围要素,有利于解决景区与社区的矛盾,促进全域旅游的开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用地的复合性、综合性,有利于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2.
吴清  冯嘉晓  陈刚  陈婷婷 《生态学报》2020,40(16):5560-5570
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空间统计法,选取2000、2008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旅游发展对山岳型乡村旅游地"三生"空间的影响,并探讨了金林水乡"三生"空间的发展瓶颈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金林水乡土地结构与用地功能单一且呈片状分布;村落呈现传统乡村风貌,基础设施不健全;空间形态变化稳定,扩张缓慢。(2)旅游开发后,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出现新型复合用地;土地功能利用复杂化,以服务旅游业为主;村庄景观风貌现代化,生活空间更加宜居。(3)旅游开发前后对比可得,土地平面占地规模化,空间用地以居民点为核心,呈圈层状向外围扩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互转化,乡村聚落重构特征较为显著;村落景观风貌的变化较大,呈现城镇化趋势。(4)金林水乡"三生"空间演化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生产用地效率不高,生活用地质量较低,生态空间不断萎缩,在旅游产业发展上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且缺乏创新,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等。为此从生活空间的提质、生产空间增效、生态空间保护、旅游产业创新以及土地利用五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3.
王屏  戴年华  欧阳雪莲  郭晓敏 《生态学报》2016,36(12):3666-3677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游憩经济系统的基础,保持生态结构完整是森林旅游协调发展的前提,但生态功能的发挥并非为旅游活动自然结果,很大程度有赖于游憩者的环境保护行为。选取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和中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问卷调研地,以解说驱动机制视角对森林游憩者生态行为影响进行研究,旨在运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行为生成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形成森林游憩者生态行为的过程逻辑定式为"生态知识-生态体验-生态态度-生态行为";1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生态体验、生态态度与生态行为均存在正向相关;2森林旅游解说对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生态体验、生态态度、生态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4.
能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基准,通过能值转换率,有效测度与评价生态系统及经济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物质流、能量流、货币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旅游生态系统是特殊类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旅游"复合系统,利用能值方法进行旅游能值研究可以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重要文献的梳理,从旅游能值研究尺度与类型角度,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通过与农业、工业系统的能值研究对比分析,目前研究在理论推进、要素选择、指标构建、方法集成等4个方面,旅游生态系统能值研究存在特殊性,并从理论、方法、内容等3个角度,提出了今后旅游能值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旅游系统能值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5.
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及其时空分异——以杭州西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环境舒适度是影响旅游者出行决策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影响到目的地适游期长短和旅游设施利用率。影响旅游舒适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与环境两方面。以杭州西湖景区为研究对象,尝试将影响舒适度的空气质量、噪音等环境因素与气候因素共同纳入评价体系,选取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噪音5项指标和6个代表性检测点,进行为期1a定时定点检测,在排除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模型,研究景区尺度存在的旅游环境舒适度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不舒适时段主要集中在1月上旬到2月下旬,舒适和较舒适时段主要集中于2月下旬到7月中旬、8月下旬到11月下旬;山区与湖区各项环境指标要优于近城区、游客集聚区及交通繁忙区,平均舒适度山区(1.30)湖心区(1.66)城区(1.82)近城区(2.02)游人集聚区(2.47)交通繁忙区(2.48)。6个观测点在不同时段表现的舒适度差异也不同,差异最大的时段出现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差异最小时段出现在1月上旬到2月下旬。温湿度与噪音存在反向协同作用,引起环境舒适度变化。温湿度舒适时段往往旅游活动频繁,导致噪音升高降低了旅游环境舒适度。温湿度不舒适期旅游活动减少使得声环境相对舒适。  相似文献   
206.
碳排放影响下中国省域旅游效率损失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曾瑜皙  钟林生  虞虎 《生态学报》2017,37(22):7463-7473
旅游效率损失度反映了碳排放对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旅游效率及损失度,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效率损失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碳排放对中国各省(区、市),尤其是中部省份的旅游效率造成了损失。研究期内,中国总体旅游效率损失度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年均增幅最大;(2)中国旅游效率与损失度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损失度年均增长率远高于旅游效率增长率,中部地区因为排放问题造成了较大的效率损失;(3)根据不同省域旅游效率及其损失度,可划分为"高效低损、高效高损、低效低损、低效高损"4种类型区;(4)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吸引力、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结构、能源技术对不同类型区的影响存在差异,应根据外力驱动大小和作用方向调整旅游效率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7.
东部草原区煤电基地开发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全生 《生态学报》2016,36(22):7049-7053
本项目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复项目(2016YFC0501100)。针对我国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生态修复技术需求和工程实施难题,聚焦煤炭开发对草原生态(水、土壤、植被)的影响机理及累积效应、区域生态稳定性与生态安全协调机制两大科学问题,运用生态学、采矿学、环境科学、草叶科学等多学科方法,采用理论分析、调查监测、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厘清煤炭开发对地下水和植被种群的影响边界、程度及累计效应,研发生态效应评价、区域水资源动态监测、水资源保护利用、煤矿土地整治、微生物联合修复、景观生态恢复等15项关键技术,形成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示范一体化体系,创立东部草原区生态修复模式,在呼盟和锡盟煤炭开发基地进行集中工程示范,为我国东部草原区煤炭开发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8.
刘炳亮  苏金豹  马建章 《生态学报》2018,38(10):3653-3660
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改变能形成大量的生境缀块和边缘结构,对植物扩散产生重要影响。以植物个体运动生态学——种子扩散模式作为分类依据,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游憩带与非游憩带、交通廊道与非交通廊道中动物扩散物种、风扩散物种、无助力扩散物种(包括重力扩散、弹射扩散等短距离扩散的物种)以及全部物种的边缘溢出效应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游憩带动物扩散物种和全部物种的边缘溢出效应均明显弱于非游憩带;而风扩散物种在游憩带和非游憩带均有大量溢出;无助力扩散物种在这两个实验区的溢出效应均不明显。交通廊道中动物扩散物种的溢出效应显著弱于非交通廊道,但风扩散物种却明显强于非交通廊道;无助力扩散物种在两种廊道类型中同样只有少量溢出,且距离相对较短;总体溢出效应并未发现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植物运动生态学产生了影响,最终导致了溢出效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9.
陈远童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1):104-104
科学家们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二元酸的研究领域,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达到工业生产水平,但是还有工作要做,尤其是二元酸的二步开发研究,还仅仅是开始阶段。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某些长链二元酸,其发酵产酸水平已突破200g/L大关,但多数二元酸只有150~180g/L水平,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β-氧化阻断型和ω-氧化扩大型工程菌,再通过发酵过程的计算机优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二元酸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10.
冷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