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一般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通过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后再生产。脾脏内含有B1细胞、Mz-B细胞、T1 B细胞、T2 B细胞、初始B细胞、致敏B细胞、短寿命浆细胞、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抗体分泌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使用的抗原多为蛋白质,经典的免疫策略要用抗原反复刺激免疫动物,所获单克隆抗体类型多为高亲和力的免疫球蛋白G(IgG),结合近期发明的一些新技术等,可认为与骨髓瘤细胞有效融合的主要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抗体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22.
雌性生殖道碳酸氢根分泌机制及其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hou CX  Wang XF  Chan HC 《生理学报》2005,57(2):115-124
雌性生殖道内微环境对精子获得受精能力所依赖的一系列分子事件起关键性作用。研究表明,雌性生殖道含有高浓度的碳酸氢根,而且已经证明此阴离子对精子功能(包括精子运动,精子获能,超激活运动以及顶体反应)起重要的作用。本综述详细总结了雌性生殖道内微环境碳酸氢根对精子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探讨子宫内碳酸氢根的分泌机制。同时对碳酸氢根分泌受损可能是女性不育的一个病因提供了最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取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切除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程度、改善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术中输血量和出血量较少,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Ⅱ型受体(GnRHR-Ⅱ)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及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女性不孕患者,经诊断性刮宫技术获取5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与5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与腺上皮GnRHR-Ⅱ的表达。结果: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均有GnRHR-Ⅱ分布;研究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GnRHR-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腺上皮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R-Ⅱ在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均有表达,且在膜基质细胞与腺上皮均有分布,其分布于表达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有望成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3D-ASL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9例表现为横向哑铃状,鞍旁大,鞍内小,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外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病灶包绕;1例鞍旁与鞍内病灶大小相似,1例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内侧,2例病灶完全位于颈内动脉外侧;7例垂体显示不清,6例垂体受推移;6例T2W I表现为类似脑脊液的极高信号;仅5例行3D-ASL检查,病灶均呈低灌注。误诊9例,其中4例误诊垂体腺瘤,5例误诊脑膜瘤。结论:横向哑铃状、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外侧及T2W I类似脑脊液的极高信号是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影像特征。对于不典型病变,借助3D-ASL可以减少误诊,充分掌握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对提高临床术前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60°/s角速、120°/s角速平均功率(AP)、峰力矩(PT)、腰背屈/伸比值(F/E)、血清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值、血清S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AP、PT、血清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其可有效缓解疼痛及改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7.
脂蛋白(a) [ LP(a)]是一种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构极其相似的脂蛋白,它由LDL脂质核心、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特异性的成分载脂蛋白(a)[ apo(a)]组成.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而LP(a)在血浆中的水平及致病能力取决于其合成的速率及其颗粒的大小. 因此, 如何抑制LP(a)合成,进而从源头减少LP(a) 的血浆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关于影响LP(a)合成的环节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从而为降LP(a)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8.
肌肽对离体培养的鸡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肌肽对离体培养的鸡肝细胞的影响。实验采用胶原酶原位二步灌流法获得鸡肝细胞,再用不同浓度的肌肽(①2 μmol L、②2 0 μmol L、③2 0 0 μmol L ,④2 0mmol L)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 )在各个时期,含2 0 μmol L肌肽的实验组肝细胞生长均好于对照组(0 μmol L肌肽) ,而且在48和72h时二者差异显著(P <0 0 5 ) ;2 ) 2 0mmol L肌肽能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分泌白蛋白的功能(P <0 0 5 ) ;3 )添加肌肽的各实验组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在2 4和48h时均低于对照组;4)添加2 0mmol L肌肽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维持无血清培养肝细胞的形态达8d。表明了肌肽对鸡肝细胞增殖和分泌白蛋白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保护肝细胞对抗过氧化,保护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29.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pPIC9K载体的HIS4 Kan序列片段 ,与pPICZα重组 ,构建结合了两个载体特点的适合体外构建多拷贝基因表达盒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1,改造后的载体含HIS4 Kan序列 ,能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 ,具有筛选方便、外源基因多拷贝组建迅速、蛋白产物分泌表达和易纯化等优点。将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cDNA(35 7bp)克隆入载体pPICZα1,利用同尾酶BglⅡ、BamHⅠ不可逆连接方式 ,分别构建含有 1、2、3、6个拷贝hBDNF表达盒的重组表达载体 ,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 ,用G4 18和Zeocin筛选转化子 ,筛选到的阳性转化子用 0 5 %甲醇诱导 ,获得分泌型表达。表达产物类似于天然神经营养因子单体大小、分子量约 14kD。多拷贝hBDNF表达盒的表达水平亦高于单拷贝hBDNF表达盒 ,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 :表达的蛋白能与鸡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体特异结合 ,证实该表达蛋白具有hBDNF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0.
分泌性蛋白酶是红色毛癣菌致病的潜在毒力因子。在构建红色毛癣菌6个不同时间段cDNA文库的基础上,共获得了9683条uniqueEST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得到了18个可能的分泌性蛋白酶的EST序列,包括4个分泌性肽酶、1个分泌性金属蛋白酶、2个细胞外丝氨酸蛋白酶、1个分泌性天冬氨酸蛋白酶、9个分泌性枯草杆菌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1个空泡丝氨酸蛋白酶。这些分泌性蛋白酶在红色毛癣菌感染过程中可能分别与其获得营养、扩大侵袭范围及激起宿主免疫应答有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红色毛癣菌感染和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