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2232篇
  420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3年7月24日-27日广东广州1.硫氧还蛋白Trx抑制AGEs诱导的Neuro 2A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研究邱媛媛齐辉马海英孔力大连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大连116044糖尿病是常见且复杂的多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82.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物胁迫之一。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培育具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品种并推广种植。本研究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京作1号为轮回亲本,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gm和pi21的供体材料进行杂交、回交和复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培育不同的单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苗期人工接种多个稻瘟病菌的结果显示,Pi9抗性改良系的抗性频率达到100%,Pigm抗性改良系平均为90%,均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京作1号的抗性频率,且农艺性状与京作1号基本一致。pi21抗性改良系的抗性水平与京作1号没有明显差异,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京作1号。与轮回亲本相比,Pi9和pi21聚合系的抗性频率极显著提高,达到93.33%,但单株产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证实了Pi9和Pigm基因在大幅度提高抗瘟性的同时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小,都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基因pi21抗谱较窄,抗性不强,且可能存在对产量的负效应,不宜单独用来改良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需要与抗性强的主基因聚合,通过多次回交和自交打破该基因与产量的不利连锁累赘。  相似文献   
83.
提高氮和水的利用效率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控释尿素和深松对氮、水利用效率和产量的耦合效应,评价了籽粒和秸秆产量、土壤硝态氮、氮和水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成穗阶段施用控释尿素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常规尿素;开花后,施用控释尿素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常规尿素。并且控释尿素的处理增加了地上部分氮的吸收和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在相同尿素类型下,深松提高地上部分的氮吸收,增加水分利用和生物量产量。  相似文献   
84.
为评估辽西风沙半干旱区花生减施氮肥的可行性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白沙1016’花生为研究材料,开展为期两年的试验(2018—2019年),设置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4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0、40、80和120 kg·hm-2,研究雨养条件下施氮对单作花生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降水时空变异大,2018和2019年分别为干旱年和丰水年。在两种年型下,增加施氮量均未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干物质。由于2018年前期水分条件限制,每平米荚数极显著低于2019年(P<0.01)。高氮水平下,单荚粒数减小,2018年显著高于2019年(P<0.01)。两年各施氮处理百粒重无显著差异。缺水的2018年氮肥效应发挥受限,影响叶片生长;2019年生长季水氮协调不佳,各处理下干物质无显著差异;但施氮缩短了花生达最大干物质量及最大生长率的时间;相较2018年,丰水的2019年施氮更有利于茎、叶干物质形成,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该干旱区可选择少施氮(40 kg·hm-2)的施肥方案,既不会因氮胁迫影响花生生长...  相似文献   
85.
利用大型人工气候室模拟研究增温(对照、增温1.5 ℃、增温2.0 ℃)、光照时间(10、14、18 h)和氮添加(0、5、10、20 g N·m-2·a-1)对东北地区蒙古栎主要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温1.5和2.0 ℃使芽膨大期显著提前,完全变色期显著推迟,生长期延长,且延长天数随增温幅度的增大而增加。光照时间显著影响秋季物候(叶黄始期、叶黄普期、完全变色期),与光照14 h相比,短光照(10 h)使叶黄始期显著推迟7.0 d,生长盛期相对延长。氮添加使芽膨大期、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均显著提前,完全变色期仅在高氮水平(20 g N·m-2·a-1)下显著推迟9.5 d,表明高氮添加使蒙古栎生长期延长。增温和高氮添加(20 g N·m-2·a-1)协同作用显著推迟完全变色期,导致叶黄期延长。增温和短光照协同作用、氮添加和短光照协同作用以及增温、氮添加和短光照协同作用均使叶黄始期显著推迟,生长盛期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分析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根、茎、叶、萌条)的ω(N)∶ω(P)、ω(N)∶ω(K)、ω(P)∶ω(K)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各器官间N、P、K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及其变异来源。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3×3回归设计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根、叶、茎及其萌条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茬后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分配没有统一的规律,展现出丰富的变异。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ω(N)∶ω(P)在根、茎和萌条中逐渐下降,在叶中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差异不大。单施N肥、P肥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有利于促进苗木的生长,且以处理5(N1P1)表现为极显著(P<0.01)。云南松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主要受N×P交互作用的影响,其次是N,影响最小的是P。除在根和叶中ω(N)∶ω(P)与ω(N)∶ω(K)之间相关性发生改变之外,其余两两间的正负...  相似文献   
87.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小麦地上部氮亏缺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3年的大田试验,选择代表性的中蛋白小麦品种(扬麦16)和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13),分别构建了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Ncnc)稀释曲线模型、氮营养指数(NNI)模型和氮亏缺(Nand)模型.结果表明: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小麦临界氮浓度与地上部最大干物质(DM)符合幂函数关系(扬麦16为Ncnc=4.65DM-0.44;宁麦13为Ncnc=4.33DM-0.45);小麦地上部氮营养指数模型可以准确诊断氮素营养状况;小麦地上部氮亏缺模型可以定量调控氮肥管理措施.利用2007-2008年的独立试验资料对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氮营养指数模型和氮亏缺模型进行检验和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普适性较强.本文所构建模型可以直接用于诊断调控小麦氮素营养,为小麦生产中精确施肥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途径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丹江口库区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N)素是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子,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PVC顶盖埋管原位培养的方法, 对丹江口库区清塘河流域相邻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人工种植灌木林地和农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侧柏人工林、灌木林地和农田的NH4+-N浓度(mg·kg-1)依次为1.33 ± 0.20、1.67 ± 0.17和1.62 ± 0.1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NH4+-N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而3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NO3--N浓度(mg·kg-1)差异显著, 农田NO3--N浓度(9.00 ± 0.73)显著高于侧柏人工林(1.27 ± 0.18)和灌木林地(3.51 ± 0.11)。NO3--N在灌木林地和农田中分别占土壤无机氮库的67.8%和84.8%, 是土壤无机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 而侧柏人工林中NO3--N和NH4+-N浓度则基本相等。土壤硝化速率(mg·kg-1·30 d-1)从农田(7.13 ± 2.19)、灌木林地(2.56 ± 1.07)到侧柏人工林(0.85 ± 0.10)显著性降低。侧柏人工林、灌木林地和农田的矿化速率(mg·kg-1·30 d-1)依次为0.98 ± 0.12、2.52 ± 1.25和6.58 ± 2.29。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显著正相关, 但是矿化速率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过程中灌木林地和农田NH4+-N的消耗大于积累, 氨化速率为负值, 导致灌木林地和农田矿化速率小于硝化速率。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并对土壤含水量更为敏感。土壤C:N与土壤矿化和硝化速率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会改变土壤微环境和土壤C:N, 进而会影响到土壤氮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89.
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实验种群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婵  杨允菲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42-1846
采用盆栽实验,对灰绿型和黄绿型两个生态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幼苗期分别用不同强度的NaCl、Na2CO3和混合盐碱胁迫,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植株脯氨酸、Na/K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3种盐碱胁迫条件下,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植株脯氨酸、Na/K均与胁强之间呈直线y=a+bx变化,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个实验种群均具有耐盐碱能力,叶片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植株脯氨酸、Na/K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它们在耐盐碱生理特性上已产生了分化,其中,灰绿型的耐盐碱能力强于黄绿型,本文为羊草生态型分化主导生态因子是土壤盐碱所致提供了的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90.
丹参氮、磷肥效效应及最佳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陕西省商州市山阳县不同肥力土壤上,采用N、P二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进行了丹参氮、磷优化配方施肥模式研究的多点田问试验。根据田间试验结果,求得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N、P肥效反应方程,根据方程提出丹参不同产量水平的N、P合理配比和肥料用量。寻优结果表明,在山阳低肥力土壤目标产量10000~11500kg/hm^2之间的施氮为88.17~165.7kg/hm^2,施磷(P2O4)为88.18~165.7kg/hm^2;中肥力土壤目标产量在11000~14000kg/hm^2之间的施N量为108.5~187.4kg/hm^2,施磷(P2O5)为105.1~179.5kg/hm^2;高肥力土壤目标产量在20000~25000kg/hm^2之间的施N量为85.4~173.1kg/hm^2,施磷(P2O5)为121.95~179.01kg/hm^2。合理施用N、P肥有利于提高丹参产量,但过量施肥会造成丹参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