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梨象成虫种群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重要害虫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进行研究.传统统计学分析表明,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λ大于2,聚集是由其本身行为和习性引起的,而不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在6月4日、16日、29日、7月25日和8月22日5个时间点的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高斯模型、线性模型、高斯模型和线性模型,而在7月12日和8月7日为随机模型.紫薇梨象成虫种群水平分布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成虫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紫薇梨象成虫种群在不同时间的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在1.68~9.79.
  相似文献   
42.
钙渗入抑制翠冠梨果实衰老软化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采后浸钙对翠冠梨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钙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增加果实中钙的含量;(2)翠冠梨采后衰老时,硬度下降,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增多,质膜透性增大,果实硬度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钙处理可抑制果实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质膜透性、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延长了翠冠梨货架寿命。其中采后浸10%CaCl2处理延缓果实衰老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3.
梨自花与异花授粉后花粉胞内游离Ca2+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低温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砂梨自花与异花授粉后至花粉萌发期间花粉胞内游离Ca^2 分布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亲和授粉后花粉萌发孔附近的Ca^2 浓度没有降低,但是随着授粉后时间的延长,萌发孔附近的Ca^2 梯度因花粉胞内游离Ca^2 浓度整体增大而消失,并又随后胞内游离Ca^2 浓度又不均匀下降,至萌发前在萌发孔附近的Ca^2 梯度又重新建立,而不亲和花粉则没有这种特征性的变化。研究还表明Ca^2 参与梨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中花粉与柱头识别的初始反应和梨花粉的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44.
梨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生长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鸭梨和京白梨杂交得到的F1(145株)实生苗为作图群体,通过对AFLP和SSR两种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分析,应用Joinmap 3.0作图软件,368个AFLP标记、34个SSR标记构建了分属18个连锁群的梨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各连锁群的LOD值在4.0~7.0范围之间,图谱总长度覆盖梨基因组1395.9cM,平均图距为3.8cM.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与生长性状相关的调查数据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与新梢生长量、新梢茎粗、节间长度、节间数量、树干径、树高及皮孔密度7个农艺性状连锁的QTL位点35个,其中主效QTL位点11个(LOD≥3.5).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农艺性状QTL位点多集中在LG16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45.
小梨竹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在化学感受系统中的作用, 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一条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GmolCSP (GenBank 登录号: JQ821389)。序列分析表明, GmolCSP开放阅读框序列为384 bp, 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 预测N末端含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 其成熟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12.80 kD, 等电点为8.33。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RT-PCR结果显示, GmolCSP在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 去触角的头、 胸、 腹、 足和翅中都有表达。将GmolCSP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 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 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29 kD的融合蛋白, 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明确两种食心虫性诱芯复合配置的诱蛾效果,提高其监测或防治效率及其绿色环保化水平,为果树生产中食心虫的高效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桃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3种处理的诱蛾效率,并利用"Y"型嗅觉仪比较研究了其间梨小雄蛾趋向性的差异。【结果】(1)梨小和桃小性单一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梨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8 238.33、1 451.67、8 321.67头/诱捕器,其中第1、2、3代时复合配置诱蛾量最大,越冬代和第4代时梨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最大,而各世代桃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均最低。梨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监测到5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期基本一致,但复合配置的峰日诱蛾量均较高;桃小单一性诱芯仅监测到3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日诱蛾量亦较低。(2)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桃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4.00、2.33头/诱捕器,而梨小单一性诱芯对桃小无引诱作用。(3)"Y"型嗅觉仪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对梨小和桃小各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具有趋向作用,其趋向率依次为50.67%、8.67%、53.33%。【结论】梨小和桃小单一性诱芯复合配置对梨小诱捕量有微增效作用,而对桃小诱捕量有一定干扰作用,但影响均不显著。据此,该复合配置可用于桃园中梨小和桃小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砀山酥梨’及其褐皮芽变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基因(PbXET)表达水平差异,该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梨PbXET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梨树叶片、果皮和果肉等不同组织及花后不同时期果皮中PbXET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梨PbXET3(KJ690921)和PbXET4(KJ690922)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bp和891bp,分别编码300和29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显示,PbXET3与苹果MdXET-3以及PbXET4与苹果MdXET-5的亲缘关系最近。(2)半定量PCR分析显示,花后150d,PbXET3和PbXET4基因在‘砀山酥梨’和‘锈酥’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PbXET3在叶片中表达量很低,在果皮、果肉中表达相对较强,其中叶片中PbXET3表达量低于PbXET4,而果肉和果皮中PbXET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PbXET4。(3)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PbXET3和PbXET4基因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与‘砀山酥梨’相比,果皮颜色发生变化(花后100d)之后,‘锈酥’果皮中PbXET3表达量骤减;而果皮颜色发生变化(花后100d)之前,PbXET4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由此推测,PbXET3和PbXET4基因参与了‘锈酥’果皮褐色形成的调节,其表达水平差异可能是改变‘锈酥’表皮细胞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7,Gas7)在大鼠梨状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s7核酸与蛋白在SD大鼠胚胎第18.5天(E18.5)、E20.5、出生当天(P0)、生后第7天(P7)、P14、P21和成年(Adult)各时期梨状皮质中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Gas7核酸在大鼠梨状皮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P14时表达最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梨状皮质在E18.5时即出现Gas7免疫阳性产物,至P7时出现清晰的Gas7免疫阳性细胞,至P14时细胞数达到峰值,免疫阳性反应最强,P21细胞数少于P14(P0.05),Adult细胞数少于P21(P0.05)。结论 Gas7在梨状皮质的表达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性,提示Gas7可能在梨状皮质结构形成和功能成熟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