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北方果树栽培种类日益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为害大幅回升、危害逐年增加。针对这一情况,在西北、东北和华北3个北方果树生产代表区域建立50余个监测示范点,开展了梨小食心虫的生物生态学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有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年发生世代呈增加趋势;在果树混栽区域,晚熟桃为梨小食心虫的主要越冬场所。防治技术方面,在对梨小食心虫常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技术组装配套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高效节水诱捕器、国产迷向产品研发及标准化应用技术、优势天敌饲养及释放技术、专用农药研发及农药减量化技术等研究工作。前瞻性地研发了植物源诱捕剂及迷向新剂型等贮备技术。最后针对当前梨小食心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全球气候变暖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的影响;(2)梨小食心虫成虫不同寄主间的转移规律;(3)梨小食心虫的抗性监测技术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制;(4)梨小食心虫的抗性分子机理与抗性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2.
为了解梨蒴珠藓(Bartramia pomiformis)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室内人工培养的梨蒴珠藓单倍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梨蒴珠藓孢子吸水膨胀5 d后,开始破壁萌发,原丝体系统以丝状绿丝体为主,轴丝体在绿丝体上分化产生。培养22 d后,配子体在轴丝体细胞上分化产生。参照Nishida的标准,梨蒴珠藓孢子萌发类型为真藓型(Bryum-type)。这为梨蒴珠藓的人工扩繁提供了发育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3.
糖醋酒液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小卷叶蛾的诱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亮  秦玉川  朱培祥 《昆虫知识》2009,46(5):736-739
糖醋酒液可以诱杀多种害虫,是一种传统无公害防治措施。但在植保上应用的糖醋酒液配方中的糖、醋、酒成分及配比却比较混乱,难于重复和推广应用。试验研究诱杀果树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和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echer von Rslerstamm的糖醋酒液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糖醋酒液配比中乙酸∶乙醇∶水为3∶1∶3∶80是较理想配方,调节不同成分比例对诱虫效果会造成不良影响。试验结果还表明,梨小食心虫雌虫比例会随着糖醋酒液诱虫量的增加而减少。诱虫量小于10头/d时雌虫的比例为88.0%,诱虫量大于30头/d时雌虫比例只有56.1%。  相似文献   
184.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竹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7个种,及其近缘的梨竹属(Melocanna Trin.)、泡竹属(Pseudostachyum Munro)、薄竹属(Lepzocanna Chia et H.L.Fung)各1个种以及空竹属(Cephalostachyum Munro)6个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竹叶下表皮乳突的形状和在气孔器上及周围的排列式样在这5个属中各有不同,具有重要的分类学和系统学价值。同时我们的结果不支持广义的笃竹属;而梨竹属、空竹属和泡竹属则被支持独立成属。另外,薄竹(Leptocanna chinensis)和红毛[竹思]簩竹(Schizostachyum sanguineum)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非常接近空竹属;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和金毛空竹(C.virgatum)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则十分接近[竹思]簩竹属。  相似文献   
185.
黑龙江省梨栽培品种(系)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延杰  邢怡 《植物研究》2003,23(4):T003-T004
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系统观察了黑龙江省梨20个栽培品种(系)花粉粒的形态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花粉粒的大小、形态和纹饰特征比较稳定,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杂种后代纹饰的变化,反映出黑龙江省梨品种其血缘关系的多样性,依据纹饰和聚类分析结果是梨品种鉴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6.
梨是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植物,确定不同品种的S基因型是科学杂交授粉及提高梨产量和品质的基础。本文根据砂梨S1-9等位基因一级结构特征,设计特异引物PF和PR,以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种鹅梨(Pyrus bretschneideri‘Eli’)和砂梨(Pyrus pyrifolia)品种博多青(Pyrus pyrifolia‘Hakataao’)的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RFLP系统检测、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分离鉴定了它们的片段大小相似的2条S等位基因,从中获得1条新的S基因,命名为S34-RNase基因,并确定了这2个梨品种的S基因型,分别为鹅梨S13S34和博多青S22S34。  相似文献   
187.
针对未来梨火疫病侵入我国的风险,采用幼果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对保存的54份梨种质资源进行梨火疫病抗性评价。通过接种后的症状鉴别、再分离细菌的分子检测,证明有16份种质对梨火疫病表现感病,其中9份为中国种质,7份为引进种质。中国的37份(80.4%)梨种质表现抗梨火疫病,而引进种质中表现抗病的仅有1份(12.5%)。结果初步表明,在中国梨种质中可能存在较丰富的抗梨火疫病资源;东方梨的抗性较西方梨更强;而在梨的地方品种中蕴藏着良好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8.
梨藤作为中国新分布种发表时所引证的标本为另外的竹种,经研究本种在中国无分布,而原发表的新种流苏梨藤竹(M.fimbriatus)为其变种,本文将其作为1个新等级,并对其花部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从而确定云南分布梨藤竹属竹子有2种,1变种,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9.
“新梨七号”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石蜡切片法 ,通过显微镜解剖观察对表现雄性不育性的“新梨七号”的花蜜腺位置、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观察结果 :其花蜜腺发育完全正常 ,位于花托表面 ,由分泌表皮和蜜腺组织构成 ,属于花托蜜腺。蜜腺是由花托内壁表皮和其内侧相邻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来。 PAS染色反应表明 :蜜腺细胞中的淀粉粒 ,在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一定消长规律变化。蜜汁是通过蜜腺表面特异的气孔泌出。盛花期 ,在花托的表面积累大量无色透明的蜜汁。因此 ,其雄性不育与蜜腺的发育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0.
以32P示踪观察梨花粉管在自花与异花花柱中生长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适当比强度的32P溶液处理梨花期的花枝3d,获得^32P标记的花粉在花柱中生长过程的放射自显影图。结果表明,授粉后36h,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只伸长到花柱全长的44.3%位置,并停止生长,而此时异花授粉的花粉管已到达花柱的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