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明确莱阳地区不同栽培模式下单植梨园、单植桃园、混植桃梨园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发生规律,2009—2012年采用性诱芯法对以上果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探究并利用有效积温模型预测其发生代数。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莱阳地区一年可发生4代;第13代主要发生在桃园,发生时间为4—8月上旬,第4代主要发生在梨园,发生时间为8月中下旬或9月初,为害一直可持续到10月中旬。梨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发生时间不同,除第一代发生比较整齐之外,其他世代发生时间不统一,尤其是梨园。单植梨园和单植桃园的梨小食心虫都能单独完成发育世代,但数量有差异。通过比较其差异显著性,单植桃园13代主要发生在桃园,发生时间为4—8月上旬,第4代主要发生在梨园,发生时间为8月中下旬或9月初,为害一直可持续到10月中旬。梨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发生时间不同,除第一代发生比较整齐之外,其他世代发生时间不统一,尤其是梨园。单植梨园和单植桃园的梨小食心虫都能单独完成发育世代,但数量有差异。通过比较其差异显著性,单植桃园13代明显多于第4代,单植梨园第4代明显多于第13代明显多于第4代,单植梨园第4代明显多于第13代。  相似文献   
12.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重要的蛀果类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广泛应用于梨小食心虫防治,为明确性信息素陷阱诱捕器的诱捕效果,针对开口方式设计四面开口和两面开口两种处理的陷阱诱捕器;针对口径的大小下设计2、3、4、5、6 cm的5种口径的对口瓶陷阱式诱捕器,分别在桃园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诱捕试验,诱捕结果显示两面开口的诱捕器诱捕效果比四面开口的诱捕器效果显著,口径为2 cm和3 cm的陷井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诱捕量显著高于5 cm和6 cm,诱捕量达34.6头/日和20.4头/日。通过试验明确了陷阱诱捕器的最佳诱捕效果的参数,同时为测报及田间大量诱杀的诱捕器使用提供依据,为防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提供标准化参数。  相似文献   
13.
梨小食心虫对LED光的趋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对LED光的趋性及果园利用LED光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效果,为开发基于梨小食心虫趋光行为的新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室内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对不同波长的4种LED光及白光的趋性及暗适应时间、性别、日龄和光照强度对趋光性的影响,进一步调查了LED光对田间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520 nm的绿光趋性最强。15日龄成虫中,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5日龄成虫中,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3.0 h范围内,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表现为"抛物线形",以暗适应2.0 h时趋光性最强,并显著高于其它暗适应处理时间。在550、650、750、850 lx光照强度下,以650 lx光强时的趋光性最强。田间诱捕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LED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均不理想,不适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砀山酥梨不同程度缺铁叶片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叶片中内源IAA的含量.依据已构建的缺铁叶片SSH文库中生长素抑制蛋白(ARP)基因片段的序列信息,应用RACE技术克隆其cDNA全长,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AR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ARP基因cDNA全长为70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82 kD;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微体,属于非分泌型、非跨膜蛋白类,并具有ARP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2)在不同程度缺铁叶片中ARP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随着缺铁程度的增加,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叶片中内源IAA含量逐渐降低.据此推测,ARP基因可能负反馈调节缺铁黄化叶片中IAA的水平,从而调控叶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采用6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于25℃、32℃、42℃以及50℃培养分离从而对某一中国白酒酒曲中的丝状真菌菌群进行研究.从酒曲中共分离得到886株丝状真菌,分属于接合菌,子囊菌和无性型真菌的20属,45种.其中最为丰富的是无性型真菌(28种),其次是接合菌(10种)和子囊菌(7种).对发酵起主要作用的为那些嗜热和耐热的种属,包括:宛氏拟青霉,伞枝梨头霉,梳棉状嗜热丝孢菌,微小根毛霉,金孢霉属一种和红曲属的几个种.文中还对一些在发酵中起重要作用的丝状真菌的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世界性的蛀果害虫。利用产卵选择试验研究了15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梨小食心虫受孕雌虫的产卵引诱活性。室内试验表明:受孕雌虫对不同挥发物的产卵选择趋性不同,其中对叶醇和己酸丁酯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选择趋性。为验证寄主挥发物对受孕雌虫的实际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发现,挥发物中己酸丁酯、苯甲腈、叶醇、E-2-己烯醛以及乙酸己酯诱捕到的雌虫均为受孕雌虫,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及其他物质,其中己酸丁酯的平均诱捕量最多,苯甲腈次之,E-2-己烯醛、乙酸己酯这两种物质的平均诱捕量分别为第三、第四,叶醇的诱捕量低于乙酸己酯,其余物质的诱捕量均较低。综合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发现,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受孕雌虫的引诱作用也随它们之间的作用距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梨果柄生长发育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11个梨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可溶性糖、矿质养分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果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显示:(1)梨不同品种间果柄形态及显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大果型品种果柄内有10个维管束,中果型品种有9个维管束,小果型品种有5个维管束。(2)大果型砂梨品种中,果柄横截面维管束占比越高,单果重越大。(3)梨果柄粗度与果实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大小表现为白梨大于砂梨。(4)同一梨品种的中果柄和粗果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细果柄果实。(5)果柄粗度影响果实果肉矿质养分含量,‘秋月’的中果柄和粗果柄果实的Ca和B含量显著优于细果柄果实,且中果柄果实的含量最高。研究表明,梨不同品种的果柄形态结构不同,且果柄发育状况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尤其果柄粗度是限制果实大小和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梨品种的中果柄果实品质优于粗果柄和细果柄果实。  相似文献   
18.
癫痫发作敏感大鼠前深梨状皮层T区GABA免疫反应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阻断兴奋扩布及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其参与抗癫痫作用已被证实.有研究表明:前深梨状皮层T区是颞叶癫痫的始动部位.我们从前的工作已证明:惊厥剂量的红藻氨酸(Kainic acid,A)诱发SD大鼠出现急性癫痫发作后的5~7 d,动物出现癫痫发作敏感性长期增强,而蝎毒(scorpion venom,V)可通过增强海马结构内GABA的表达,对抗其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形成.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敏感长期增强的可能关系,检测癫痫发作敏感大鼠和经SV处理后癫痫发作敏感性明显降低的大鼠前深梨状皮层T区的GABA免疫反应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性信息素加农药诱杀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汉杰  邱同铎 《昆虫知识》1998,35(5):280-282
在设计出性信息素加农药诱杀器后,以60、135、240、480个/km2诱杀器田间处理,看出以135个/km2诱杀器处理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经在不同的虫口密度果园试验,以诱蛾量下降率、为害率和雌蛾交配率3项指标考察,该诱杀器1次挂出,在田间有效期达70~80天,取得了较理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从西梅(Prunus domestica L.)果实表面分离到拮抗细菌XM2进行鉴定,研究其对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采后黑斑病的生防作用。【方法】根据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XM2的种类;在梨果伤口上进行活体(in vivo)的抑菌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XM2对病原菌丝的影响。【结果】XM2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XM2各种处理液对梨黑斑病防效均显著好于对照,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菌悬液、发酵液、过滤液和热杀死液,其中,菌悬液防效达97.73%;XM2使用浓度越大、病原菌接种浓度越低,防效越好;XM2接种时间相对早的处理防效显著优于相对时间晚的处理,即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菌株XM2可以较好的定殖于梨果伤口;显微镜观察发现,XM2可使病原菌丝部分断裂,细胞内含物外溢,扭曲变形。【结论】本文首次报道成团泛菌菌株XM2,其活菌体和代谢产物对梨采后黑斑病均有生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