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赵岳 《化石》2010,(4):72-80
仅仅几百年前恐鸟(Dinornis)还栖息于新西兰茂密的森林,几千年前猛犸象(Mammuthus)还漫步于阿拉斯加和北亚空旷的苔原,几万年前还有并非智人(Homo sapiens)的人类物种在伊比利亚半岛和东南亚过着不可思议的生活……  相似文献   
32.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了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初次和再次感染宿主新西兰兔后不同时间(叮咬后24 h、48 h、72 h以及第 5天、第8天)中肠上皮组织的形态学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中华硬蜱叮咬前中肠上皮主要由替代细胞和少量体积较大的消化细胞构成;替代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呈圆形、胞质染色浅 。中华硬蜱叮咬初次感染宿主后,消化细胞随叮咬时间延长而增多增大,微绒毛较密集,排列整齐,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各单位膜结构清晰,并出现顶端小管、小泡、大量脂滴和高铁血红素颗粒;近基膜的细胞膜内褶形成发达的基底迷路系统。中华硬蜱叮咬再次感染宿主后,中肠可发生一系列明显的病理变化,中肠基膜出现变薄、松散和断裂现象,消化细胞破裂、空泡化,消化细胞数量减少;消化细胞微绒毛减少、变短、排列不整,线粒体肿大,体嵴减少、变短甚至髓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脂粒及高铁血红素颗粒减少,细胞膜吞饮、吞噬现象减弱,消化细胞内结构紊乱和破坏。该研究结果提示初次叮咬导致了宿主的免疫抗性,再次叮咬后蜱中肠是宿主免疫力的主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比较大耳白黑眼兔(WHBE兔)封闭群与日本大耳白兔(Jw兔)、新西兰兔(NZW兔)基因组存在的微卫星结构,研究WHBE兔封闭群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利用21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WHBE兔封闭群、Jw兔和NZW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对比。结果根据初步结果,在21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扩增产物稳定并且具有多态性的11对引物。WHBE兔封闭群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402个,平均杂合度为0.4810;Jw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6077个,平均杂合度为0.5039;NZW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537个,平均杂合度为0.5334。WHBE兔封闭群在11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05,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613,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高达0.9973。在11个微卫星座位中,9个位点上出现了WHBE兔封闭群特有等位基因,其中在Sat2、Sat5、Sat7、Sat12、Sat13、Sat16、S0144和INRACCDDV0003八个位点上WHBE兔封闭群的特有等位基因为一个,在sat8位点上为两个。结论WHBE兔8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均比JW兔及NZW兔低,说明WHBE兔群体的基因纯合度高于其他两个品系,具有更优的遗传稳定性。9个WHBE兔特有的等位基因可作为区分WHBE兔封闭群和其它两个品系实验兔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4.
2008年9月17-20日,在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陕西省迎来了重新崛起和扩大发展的曙光,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的第3届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召开,有来自新西兰、意大利、日本、新加坡、及国内代表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5.
36.
1992年1月对新西兰东木山树木园引种栽培的近100种中国原产树种的生长量调查分析表明:引入地与原产地具有相似的气候条件,尤其是从夏雨型环境向冬雨型环境引种树种,是引种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分枝杆菌所致家兔皮肤液化病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卡介苗( BCG) 、H37Ra 和耻垢分枝杆菌感染的新西兰兔皮肤模型, 为肺结核干酪样坏死和继而发生的液化提供研究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皮内分别注射BCG、H37Ra 和耻垢分枝杆菌的5 ×106CFU、5 ×104CFU、5 ×102CFU/ml 菌液, 6 周后在病灶周围再次以相同剂量皮内注射,14 d 后病变明显时取材, 制作切片, 行HE 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新西兰兔分别经皮内接种BCG、H37Ra 或耻垢分枝杆菌后, 高剂量组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反应和脓肿液化、破溃等改变。再次免疫可观察到郭霍现象。引起病变的严重程度依次为BCG 强于H37Ra, 后者又强于耻垢分枝杆菌。显微改变可具典型的结核结节样病灶。皮肤模型处取材, 行细菌抗酸染色, 结果阳性。BCG 中、低剂量组再次免疫可诱导小结节样病变, 但不发生液化溃疡, 其余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没有观察到明显改变。结论 BCG、H37Ra 和耻垢分枝杆菌均可引起皮肤干酪样坏死和液化,病理损伤与感染细菌剂量密切相关, 5 ×106CFU/ml 浓度的分枝杆菌可有效诱导液化和坏死, 其中BCG 引起的病理改变最明显。  相似文献   
38.
高糖高脂致家兔糖尿病的实验模型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建立饮食诱导新西兰兔糖尿病模型 ,探讨脂肪毒性和葡萄糖毒性在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 30只按血糖血脂浓度随机分为 2组 ,15只饲以基础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 ) ;15只饲以高糖高脂饲料作为实验组 (DD组 ) ,共观察 32周 ,每 4周从禁食过夜的兔耳静脉抽取血样 ,测定血清中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于 32周时 ,全部处死动物 ,取动物胰腺。取部分胰腺用 10 %中性甲醛液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另一部分胰腺用 2 5 %戊二醛固定 ,常规电镜样品制备 ,透射电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 实验组 4周后即出现高血糖、高甘油三酯 ,并随着喂养时间延长 ,而有所升高 ,基础饲料组血糖、甘油三酯未见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不同喂养时间作方差分析 ,整体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整体上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胰腺组织表现为胰岛萎缩 ,胰岛边缘皱缩 ,胰岛数目减少 ,胰岛内细胞数量亦减少 ,多数细胞呈梭形 ,细胞核呈杆状 ,胰岛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实验组胰岛 β细胞体积略小 ,核较小 ,部分分泌颗粒呈空泡状 ,细胞内可见局部结构较模糊 ,粗面内质网少 ,未见明显淀粉样变  相似文献   
39.
含火山灰层沉积的植硅体分析为了解植被对从空中下降的火山灰的反应提供新的信息。新西兰霍克湾的一个深197m钻孔的上部50m样品,提供了距今约50ka以来连续的植被记录。植硅体组合在4个主要的火山灰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树木和灌木的急剧下降及禾草类和莎草科的繁盛。在每次火山灰降落后,都会有一系宁继后变化,木本类最早死亡,禾草类和莎草科取而代之,并很快占据裸露的地表。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滞后时间,树木和/或灌木重新替代草本和莎草科。  相似文献   
40.
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的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 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 d),将双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的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双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种菌易产生充分发育的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的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的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的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