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5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79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古鼬属(palaeogale)由H.von Meyer于1846年建立,欧亚大陆以及北美的晚始新世一中新世地层中均有报道。但受化石标本以及研究程度的限制,古鼬的分类位置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曾被分别归入鼬科(Mustelidae)、古灵猫科(Viverravidae)、猫科(Felidae)、古鼬科(Palaeogalidae)和猫型亚目(Feliformia)科未定等。内蒙古三盛公地区新发现了5件古鼬标本,其中IVPP V 19325(包括属于同一个体的一件残破头骨、一对近乎完整的下颌以及一些椎体和肋骨)是目前为止亚洲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标本。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些新材料,并基于新材料,结合前人的图版描述,提取了古鼬的形态学性状特征用于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参考Wesley-Hunt and Flynn(2005)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选用了共计42个类群的100个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此外,对12个现生类群的6个基因(细胞核基因TR-i-I,TBG和IRBP;线粒体基因ND2,CYTB和12S rRNA),共计5893个碱基对进行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帮助完善了古鼬的形态学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50%多数合意树的结果显示古鼬与鼬科及古灵猫科均无明显的亲缘关系,而是位于猫型亚目基干位置,代表了猫型亚目下一个原始的支系,可被归入古鼬科(Palaeogalidae)。同时,还厘定了古鼬科的鉴定特征。未来还需要更完整的性状数据,尤其是耳区的性状特征,来完善古鼬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标本检查,发现毛茛科涪陵银莲花(Anemone fulingensis W. T. Wang & Z. Y. Liu)与川西银莲花(A. prattii Huth ex Ulbr.)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揭示川西银莲花的花粉具6~10 带沟。澄清了川西银莲花的地理分布,讨论了与其近缘种滇川银莲花(A. delavayi Franch.)的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993.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97-704
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 (Lobdell) Ferris)是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属植物。本文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湿地松粉蚧的生物学数据和已知分布资料,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对湿地松粉蚧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湿地松粉蚧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85°N-39.9°N之间,适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8.79%。寄主植物分布的省份均为湿地松粉蚧的中高度适生区。高风险区主要包括台湾、海南、贵州、重庆、江苏和上海;广东、广西、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湖北和河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南部、山东南部、湖南北部、浙江东部和四川东部。基于本研究中湿地松粉蚧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结果,尤其针对中高风险区域,应加强湿地松粉蚧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防止其进一步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994.
籼粳交新种质康丰A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丰A是利用带有广亲和基因的籼粳亚种间杂交育成恢复系97gk419与恢复系明恢70杂交(恢复系×恢复系),所形成的胞质正常、雄性可育,而无恢复性的特殊变异新种质,再与野败胞质不育系连续回交转育成的具有特殊核遗传背景的新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本研究通过接种不同地区的53个稻瘟病菌系,发现康丰A对华南稻区尤其是福建稻区的稻瘟病菌系具有广谱抗性。以康丰A(同型保持系康丰B)与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分别接种稻瘟病菌系81278、Guy11、FJ2009-66和98013A。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表明,康丰A对4个菌系的抗性均由1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康丰A抗菌系81278的基因与已知抗病基因Pi-1、Pi-2、Pi-ta和Pi-3呈非等位关系,与Pi-ta(Pi-?)呈现连锁遗传,暂命名为Pi-kf1(t)。  相似文献   
995.
王龙 《菌物学报》2013,32(Z1):136-144
报道分离自中国山东泰山土壤的曲霉属焦曲霉组的一个新种——类开费曲霉Aspergillus keveioides.基于形态学及钙调蛋白、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序列和核糖体DNAITSl-5.8S-ITS2序列分析的证据支持新种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6.
对包含亚洲、欧洲、北美洲山毛榉病害病原菌在内的Neonectria coccinea复合群中物种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以及物种概念进行了探讨。Neonectria faginata(曾处理为Neo.coccinea var.faginata)与狭义的Neo.coccinea和Neo.punicea有明显区别。系统树显示5个分支与Neo.coccinea群的关系较为接近,由于缺乏显著的形态差异,它们始终没有在物种的等级上区分。根据形态学、系统发育、寄主专化性和地理因素,采用多基因act、ITS、LSU、rpb1、tef1和tub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亚洲、欧洲、北美洲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代表4个独立的物种,即Neo.coccinea,Neo.faginata,Neo.microconidia和Neo.punicea,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图示。并为Sphaeria coccinea和Neonectria coccinea var.faginata指定了附加模式。  相似文献   
997.
科研快讯     
《生物磁学》2013,(3):I0001-I0004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较传统手术治疗Ib2、IIa2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2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治宫颈癌患者120例,临床分期为Ib2期、IIa2期,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组)。研究组给予1~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其化疗疗效,有效者化疗结束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能够使肿瘤体积较化疗前缩小或消失,临床有效率高达81.43%,从而降低了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扩大手术适应征,降低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同时手术治疗能保留卵巢功能,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比较同规格不同生产厂家的色谱柱对胸腺法新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的影响,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录的胸腺法新有关物质测定法进行探索研究。方法:选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乙腈-水-磷酸(140:860:1);流动相B:乙腈-水-磷酸(250:750:1),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柱温:室温。结果:针对碱破坏样品,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色谱柱间测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录的胸腺法新有关物质检测项下检测方法,对胸腺法新及其制剂进行有关物质检查时,应先进行色谱柱的筛选。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8(250×4.6mm、5?m)、GRACE AlltimaHP C18(250×4.6mm、5μm)色谱柱检测,主峰与峰前邻近杂质峰的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胸腺法新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夏韬然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905-3914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指一种将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的样品从制备、反应到分离检测等多种操作单元高度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技术,由网络状微通道构成,可以通过流体操控整个系统。相比构建模型的传统方法, 具有便携性、高通量、可模拟在体微环境等优势,在研究疾病的诊断、发病机理研究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肺部炎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通常由于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起。早期肺炎常缺乏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且症状多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快,难以诊断。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已经逐渐用于肺部炎性疾病的研究中。尤其是可以再现人肺泡毛细血管界面 (即活肺的基本功能单元) 的关键结构、功能和机械性质的“芯片肺”模型的应用,很好地在体外呈现了肺泡-毛细血管界面模型的生理相关性。相比细胞和动物模型,这种多功能微实验平台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文中针对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肺部炎性疾病研究和诊断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肺部炎性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