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90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1963年10月12日从四川巴塘采获一批蚤类标本,共3(?)(?),6(?)(?)。其宿主由于有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社鼠N.confucianus和大耳姬鼠Apodemus latronum三只动物相混,故难于判定是其中哪一种动物。经鉴定这批标本的形态特征与特新蚤川藏亚种Neopsyllaspecialis sichuanxizangensis Wu & Chen,1982大致符合。但在(?)第8腹板后段、第9腹板后臂的刺形鬃鬃序以及(?)第7腹板后缘的形状等处存在着差异。按这些差异本应考虑为另一亚种,但由于川藏亚种模式产地为四川的木里、黑水、若尔盖、巴塘和西藏的波密、察隅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报导金发草属Pogonatherum Beauv.中1新种,即二芒金发草P.biaristatum S.L.Chen et G.Y.Sheng及Xi茅属Dimeria R.B.k 2新种,即异花Xi茅D.heterantha S.L.Chen et G.Y.Sheng 及广西Xi茅D.guangxiensis S.L.Chen et G.Y.Sheng。  相似文献   
93.
张悦  杨国亭 《植物研究》1993,13(2):113-117
本文论述了采自哈尔滨附近的新鞭毛藻共4属8种,其中1新属8新种。新属为Harbinia gen.nov.;8新种为Multicola amaebaeformissp.nov.,Cercomastix sungarica sp.nov.,Ancyromons magna sp.nov.,Harbinia fusiformis sp.nov.,H.acuta sp.nov.,H.spinosa sp.nov.,H.obliqua sp.nov.,H.oblonga sp.nov.  相似文献   
94.
本文报导金发草属Pogonatherum Beauv.中1新种,即二芒金发草P.biaristatum S.L.Chen et G.Y.Sheng及觿茅属Dimeria R.Br.中2新种,即异花觿茅D.heterantha S.L.Chen et G.Y.Sheng及广西觿茅D.guangxiensis S.L.Chen et G.Y.Sheng.  相似文献   
95.
本文报导五加科一新属,人参本属Chengiopanax Shang et J.Y.Huang,新组合2种,即华人参木Ch.fargesii(Franch.)Shang et J.Y.Hung及人参木Ch.sciadophylloides(Franch.et Sav.)Shang et J.Y.Huang。  相似文献   
96.
产云南中部高原,蒿明(Songming),龙潭营(Longtan Ying),生于海拔2300m的丛林中,张英伯(ZhangYing—bai)0004号,1940年10月9日,花黄色,偶见。为珍稀濒危植物,现已很难采到。印度也有。中国(云南)首次记录。松蒿属植物目前在中国现已增加到3种;东至日本,西至印度(越南不产)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  相似文献   
97.
98.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23,42(1):179-186
基于形态特征和此前发表的DNA序列数据,本文报道了地锤菌属Cudonia的2个新种,它们采自中国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亚高山地区。棒状地锤菌C. claviformis具子实层的部分鲜黄色、棒状,菌柄污白色至淡褐色、光滑。鳞柄地锤菌C. furfuracea具子实层的部分头状、鲜黄色,菌柄被污白色至淡褐色糠麸状鳞片。两种真菌都生长于杜鹃和柳树组成的矮灌丛下苔藓丛中。  相似文献   
99.
王科  蔡磊 《菌物学报》2023,42(1):50-62
我国菌物分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过百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逐渐走进世界前列。本研究通过对世界菌物名称信息库Fungal Names进行数据统计,对发现自中国的菌物新物种和中国学者发表菌物新分类单元等数据开展分析,从中揭示中国菌物分类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过去,一共有2 214位中国学者参与发表了15 626个菌物新分类单元,包括 3个新纲、27个新目及亚目、117个新科及亚科、769个新属及亚属、11 100个新种、322个新种下单元和3 288个新组合。在全球已知的菌物物种中,自中国发现的新物种有10 233种,隶属于 3界13门44纲174目572科2 379属,占全球已知物种多样性的6.84%,居世界第二位。地理分布上,我国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和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台湾、广东)发现的新物种最多。根据每年发现的新分类单元数量趋势和命名作者的构成,可将中国菌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外人在华采菌及研究(1750s-1929)、中国菌物分类学起步(1930-1949)、新中国菌物分类学早期发展(1950-1977)、全国性菌物标本采集与研究(1978-2010)、走进世界前列(2011至今)。本研究对每个发展时期的分类学概况和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通过上述综述性研究,有助于系统地了解中国菌物分类学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概况,为学科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脓毒症关键通路及诊断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另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两组中12名脓毒症患者和8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利用非数据依赖模式(DIA)进行血清蛋白数据采集,将数据上传至iDEP在线平台分析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基因本体富集分析(GO)、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进而筛选出脓毒症关键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脓毒症组、对照组进行关键蛋白表达验证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键蛋白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690个蛋白,筛选出171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其中39个蛋白显著下调,132个蛋白显著上调。DEPs富集的核心通路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该条通路中的血清激肽释放酶 1(KLKB1)在脓毒症组的表达水平为(121.80±55.63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0±57.1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81,P=0.000)。根据ELISA结果进行脓毒症诊断ROC曲线分析得出,KLKB1蛋白诊断脓毒症的 AUC(95%CI)为0.759(0.594~0.923)。结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为脓毒症免疫途径的重要通路,KLKB1具有较好的脓毒症诊断特性,可能是脓毒症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