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陆星  杨萍  邹记兴  钟山 《生物技术》2012,22(1):43-47
目的:提取斜带髭鲷高质量基因组DNA并建立适用于AFLP分析的体系。方法:以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为材料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并进行AFLP扩增。对AFLP分析体系中几个关键环节(基因组双酶切、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做了优化。结果:提取的斜带髭鲷全基因组DNA纯度高,无拖尾。采用9组选择性引物共检测出350个不同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75个,多态性比例为49.5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像染色均匀,条带清晰且无背景干扰。结论:该分析体系的建立为斜带髭鲷的群体遗传多态性、种质资源、遗传图谱、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张丙行  朱韩  江姗  黄克强  潘玲  席贻龙 《生态学报》2021,41(11):4418-4427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在1.0×106(较低)、2.0×106(中等)和4.0×106个细胞/mL (较高)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200、400、600、800和1000 μg/L)的青霉素钠对轮虫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当藻密度为2.0×106个细胞/mL时,200-1000 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分别延长了40.67%-70.67%和34.04%-50.23%(P<0.05),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提高了204.35%-358.70%和36.26%-62.09%(P<0.05);藻密度的降低或升高均显著降低青霉素钠对轮虫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的促进幅度。1.0×106 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密度下,400 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延长了21%(P<0.05),200-400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延长了23.15%-33.13%(P<0.05),200-600和1000 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分别升高了40%-81.05%和41.05%(P<0.05);但4.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密度下,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藻密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1),青霉素钠浓度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藻密度和青霉素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也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设置的青霉素钠浓度范围内,1.0×106个细胞/mL藻密度下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净生殖率与青霉素钠浓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2.0×106个细胞/mL藻密度下,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内禀增长率与青霉素钠浓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环境相关浓度的青霉素钠不会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3.
鱼类的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 LAAO)具有广泛的抑菌杀虫效果,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LAAO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后的表达变化,该试验克隆得到2个石斑鱼LAAO基因:EcLAAO-1和EcLAAO-2,它们的ORF长度分别为1536和1569 bp,编码511和522个氨基酸,均含有氨基酸氧化酶(Aminooxidase)结构域以及LAAO保守序列:DBM和GG motif。多重序列比对显示石斑鱼LAAO与其他鱼类LAAO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的LAAO与硬骨鱼类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EcLAAO-1和EcLAAO-2在石斑鱼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皮肤、鳃、胸腺、肝脏和肌肉中含量较丰富;在感染刺激隐核虫后,鳃和脾脏EcLAAO-1, EcLAAO-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这些结果暗示了石斑鱼LAAO参与先天性免疫,并在抗御刺激隐核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1981—1983年,我们在拍摄、编写《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时,从广西采集一批鱼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二新种。  相似文献   
65.
湘西早志留世溶溪组无颌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西部早志留世 Llandovery 期溶溪组发现的多鳃鱼目—新科——大庸鱼科 (Dayongaspidae fam. nov), 其标本代表了中国迄今为止地质时代最早的海生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并进而论证了中国的盔甲鱼类发生在近岸浅海地区,而不是大陆淡水盆地,其时代为前早志留世.扬子区是这类无颌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6.
为探明长江中下游不同湖泊中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化程度,以洞庭湖、长湖、巢湖3个地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为分子标记,分别应用软件Dna SP 5.0、Arlequin3.1.1、MEGA5.0和Network 5.1进行了遗传参数统计和单倍型间分子变异分析(AMOVA),构建邻接系统树及单倍型网络图。对长江中下游短颌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来分析的1 236 bp D-loop区序列中共90个变异位点,54个简约信息位点。长江中下游3个地理群体中共发现5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范围0.949~0.982,核苷酸多样性范围0.004 99~0.006 21,说明长江中下游3个湖泊短颌鲚地理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短颌鲚地理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65 95,呈现出中等程度的分化水平,主要表现在巢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处于中等程度分化水平。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图也出现相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67.
《生命科学研究》2016,(1):25-28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二倍化的关键是掌握极体排出和卵裂的时机,掌握该规律最直接的方式即进行受精细胞学的研究。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母本,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收集受精后不同时刻的卵子,经Smith′s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后第30~60 s精子入卵;第3 min精子星光出现;第5 min卵子排出第二极体;第7~15 min雌雄原核相互靠近,并最终融合;第15 min以后合子核开始分裂。鞍带石斑鱼精子进入斜带石斑鱼卵子的时间与多数硬骨鱼类比较没有显著差别;但是,第二极体排出及第一次卵裂的时间较早。研究展示了斜带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的基本发育过程,并为后续的人工诱导石斑鱼雌核发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在低盐水体(盐度12)条件下,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采用间歇式流水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21℃、24℃、27℃、30℃及33℃)、p H(6.5、7.0、7.5、8.0及8.5)及体重(均值:15.64 g、35.80 g、65.67 g和95.93 g)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耗氧率(MO_2)和排氨率(M_(TAN))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MO_2和M_(TAN)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现上升的变化,二者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拟合(MO_2=6.0826T﹣8.9704,R~2=0.9127;M_(TAN)=0.2248T﹣0.7731,R~2=0.7792)。在实验温度范围,呼吸温度系数Q10和排泄温度系数Q10均值分别为1.51和1.54,而且在水温27℃和30℃时最小,这表明斜带石斑鱼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7~30℃。p H对斜带石斑鱼幼鱼MO_2和M_(TAN)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p H上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二者与p H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拟合(MO_2=﹣15.241Ap H_2+234.98Ap H﹣737.42,R~2=0.7888;M_(TAN)=﹣1.1477Ap H_2+18.073Ap H﹣65.369,R~2=0.7557)。体重对斜带石斑鱼幼鱼MO_2和M_(TAN)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体重的增加均呈下降的变化,与体重(W)之间关系均可以用幂函数来拟合(MO_2=310.61 W﹣0.1972,R~2=0.8653;M_(TAN)=9.9167W﹣0.2043,R~2=0.8257),而耗氧量(RO_2)和排氨量(R_(TAN))随体重的增加均呈上升的变化,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幂函数来拟合(RO_2=0.3106W 0.8028,R~2=0.9907;R_(TAN)=0.0099W 0.7957,R~2=0.9863)。幼鱼的氧氮比均值在本实验温度范围为25.90,在本实验p H范围其为28.65,在本实验体重范围其为28.19。这提示斜带石斑鱼幼鱼在低盐水体养殖主要以蛋白质和脂肪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69.
蝙蝠的寄生吸虫似蛇属一新种(吸虫纲:斜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的似蛇属一新种,小形似蛇吸虫,新种Natriodera parva sp.nov.,采自浙江省桐庐县大足蝠的小肠中。新种与大形似蛇吸虫Natriodeta verlaium相似,但体型较小。  相似文献   
70.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6,6(1):109-110
密鲴亚科鱼类以它特有的食性,较高的群体生产力、个体生长较为迅速、适应性强和肉味鲜美等特点,而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中型经济鱼类。我国不少地区已将密鲴亚科鱼类作为养殖对象,但目前我区仍把它们视为“野鱼”,听其“自生自繁”。为了充分发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鱼产量,研究密鲴的驯养,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