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6篇
  10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桂西南中越边境地区的蛇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放  余丽江 《四川动物》2002,21(4):236-238
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现已知有蛇类5科66种,其中黑头海蛇(Hydrophis melanocephalus)为广西蛇类新纪录。腹斑水蛇(Enhydris bocourti)在该地区的分布纪录应为可疑记录,需作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242.
黄娟娟  张钦威  舒晓晗  刘亚慧 《昆虫学报》2015,58(12):1300-1306
【目的】明确诱导植物抗性对植食性昆虫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及内寄生蜂斑痣悬茧蜂 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 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取食损伤、机械损伤及外源喷施3种浓度 (0.01, 0.1和1 mmol/L) 茉莉酸甲酯 (MeJA) 3种方式来诱导菜薹抗性,观察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及其寄生蜂斑痣悬茧蜂的发育表现。【结果】取食取食损伤和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菜薹后,甜菜夜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茉莉酸甲酯浓度与幼虫存活呈负相关; 取食0.1 mmol/L MeJA处理的菜薹后,甜菜夜蛾幼虫体重显著低于清水对照。甜菜夜蛾取食取食损伤和0.1 mmol/L MeJA处理的菜薹,其寄生蜂斑痣悬茧蜂幼虫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同时结茧率显著降低;0.1 mmol/L MeJA处理的菜薹使成蜂体重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处理间斑痣悬茧蜂的卵巢发育无明显差异,卵巢由8~10根卵巢管组成,羽化24 h后成熟卵数量为7~10个,成熟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50和78 μm。【结论】结果说明,取食损伤和茉莉酸甲酯处理诱导的菜薹反应会影响甜菜夜蛾的存活和大小,进而抑制斑痣悬茧蜂生长。  相似文献   
243.
陈炯  冯巍  詹飞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1):150-158
hLCN6 (Human lipocalin 6)是附睾特异性分泌蛋白,它能与精子结合,对精子的成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应用抗hLCN6单克隆抗体偶联免疫磁珠技术分离混合细胞中精子的可行性,建立混合斑中精子细胞分离的新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精子-上皮细胞混合悬液及混合斑样本,以生物素标记的hLCN6单克隆抗体孵育样品,再用亲和素包被的免疫磁珠捕获分离精子细胞,提取精子DNA进行PCR-STR (Short tandem repeat)分型,同时以差异裂解法提取精子,比较两者的差异。经ELISA检测,hLCN6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为3.47×10~–9 mol/L。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LCN6在精子中可检测到,主要定位于精子头部的顶体后区域,但不能在上皮细胞中检测到。hLCN6抗体偶联的免疫磁珠复合物能够实现精子细胞的捕获和分离,显微镜观察显示免疫磁珠能够与精子头部特异性结合。对精子个数为10~3/mL的混合悬液,STR分型成功率(正确分型13个以上,RFU200)为90%。当精子数量≥10~4/mL时,分型成功率达10~0%;对精子数分别为10~3/mL、10~4/mL、10~5/mL的混合斑STR分型成功率分别为40%、90%和10~0%。综上,hLCN6抗体偶联免疫磁珠法可以有效分离混合细胞中的精子,分型成功率高于传统的差异裂解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可作为性侵案件中法医混合斑检验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44.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新类型Bao I、Bao II 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燕振国  曾孟潜 《遗传》1999,21(6):37-39
经过10代自交选择,从157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源中育成了BaoⅠ、Bao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应用35个自交系作测交试验,用小斑菌O、C、T生理小种做人工接种试验,初步确定这二个新类型的属组。BaoⅠ型可能属S型、而BaoⅡ型则为其它组。  相似文献   
245.
唇(鱼骨)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这些斑点和卵膜、质膜有明显的界限,其外没有包被膜相结构,我们称之皮层反应引发斑,这是在鱼类受精卵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结构.扫描电镜下,引发斑成絮状.引发斑对皮层反应的引发具有重要作用.皮层反应可分为潜伏期、始发期、高潮期、衰退期四个时期,潜伏期没有皮层反应发生,始发期只是位于受精卵外围的少量皮层小泡释放,高潮期为多个皮层小泡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泡状体,泡状体再与质膜接触、融合后,随后破裂,释放内容物,可分为两个阶段,衰退期释放Ⅴ型皮层小泡和其他残存的皮层小泡以及未完全降解卵黄颗粒碎屑;皮层反应是由Ⅰ型皮层小泡和引发斑诱导的爆发性的链式反应,卵子外侧的皮层反应可以诱导内侧皮层反应.皮层反应有两个起始区域,在受精后35s开始于动物极低纬度区,稍后出现在精孔器前庭附近,随后在这两个始发区向四周扩散,并在前庭以外的区域愈合、打通.皮层小泡分批多次释放,质膜多次重组.精子入卵位点附近没有皮层小泡,不发生皮层反应,这提示皮层反应对鱼类多精受精的抑制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246.
记述采白青海省昂欠县原金蝗属l新种,昂欠原金蝗Eokingdonella angqianensis sp.nov.,新种近似于龙胆原金蝗Eokingdonella gentiana(Uvarov,1939),其主要区别为:1)雄性腹部末端背板小尾片极小,三角形;2)雄性肛上板狭长.顶狭圆;3)雄性尾须不到达肛上板顶端;4)后足股节下侧基2/3红色.端1/3黑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动物标本窜.  相似文献   
247.
记述采自贵州雷山地区蝗虫1新种,即蓝胫平顶蝗Flatovertex cyaneitibialis sp.nov.,新种近似于红胫平顶蝗F.rufotibialis Zheng,1981,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中隆线两侧不具X形纹;后足胫节蓝色;爪间中垫大,超过爪之中部。并附有平顶蝗属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248.
苦楝斑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楝斑叶蝉是苦楝树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每年发生 1代 ,以卵在寄主树皮内越冬。越冬卵 4月上旬开始孵化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羽化后 10~ 15天产卵 ,卵期约 30 0天。若虫共5龄。采用敌敌畏、乐果等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249.
目的研究国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i)毒中凝血因子X激活物(RVV-X)在实验动物体内的促凝血作用。方法对从广西圆斑蝰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的具有止血作用的RVV-X单一有效成分进行了实验鼠促凝血作用的研究。主要测定的指标包括出血时间(BT)、全血凝固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R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以及血小板数量(PLT)。结果该药物的促凝血作用很强,注射很小的剂量(0.000313u/kg)的RVV-X就可以显著地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对大鼠也表现出明显的促凝血作用。结论从广西圆斑蝰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的RVV-X在极低的剂量下就可以发挥其凝血、止血作用,安全范围很大。本试验为其将来开发研制成为一种全新的止血药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50.
【目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螨,其抗药性发展严重阻碍了对该螨的科学防控。为了实现田间二斑叶螨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早期快速检测,本研究拟建立二斑叶螨对联苯菊酯的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CR 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alleles,PASA)检测技术。【方法】玻片浸渍法测定了联苯菊酯对二斑叶螨不同种群的毒力,克隆了二斑叶螨钠离子通道结构域IIIS6的DNA片段,基于该片段中包含的抗性和敏感种群中的点突变,建立了PASA检测技术,并应用于二斑叶螨不同种群中抗性基因F1538I点突变频率的检测。【结果】与室内相对敏感种群相比,二斑叶螨北京通县和海南三亚种群均对联苯菊酯产生了抗药性,LC50分别为1 982.6 mg/L和2 767.4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6.0倍和8.4倍;PASA检测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中存在杂合子个体,F1538I点突变频率为10.0%,而北京通县和海南三亚种群中该突变频率则分别达50.0%和53.3%。【结论】建立的PASA技术可以快速检测二斑叶螨田间种群是否存在与击倒抗性相关的基因点突变,从而判断其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