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61.
四眼斑水龟低温胁迫条件下体重与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的正常温度下,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在人工饲养环境中无冬眠现象,也未观察到繁殖行为。为研究冬眠对四眼斑水龟繁殖的影响,于2004年12月~2005年2月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选取29只成体四眼斑水龟分成2组,实验组9♀5♂共14只进行低温处理,在8·46±1·61℃干燥环境中保持32天;对照组10♀5♂共15只在正常条件下饲养。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实验组平均体重减小8·68±2·45%,雌雄差异不显著;雄性个体背甲宽从8·55±0·26cm减小到8·46±0·22cm,差异显著(P<0·05);雌性个体背甲长从12·97±0·80cm减小到12·94±0·81cm,差异显著(P<0·05);雌雄四眼斑水龟甲壳表面积相对低温胁迫前均减小;对照组龟养殖于常温下,甲壳无显著变化,两组龟体重变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影响失重率主要因素是胁迫时间,环境温度对失重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811,P<0·05);形态特征的变化可能与繁殖机制、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2.
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spp.ITS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内首次对散斑壳属两个代表种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散斑壳属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高于种内的遗传差异,这与形态学分类相符合,表明ITS区序列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散斑壳属的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3.
报道生于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枯叶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一新种,即斑茅生散斑壳Lophodermium saccharicola。对该种提供了中英文形态描述、图解和讨论。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164.
衣原体(chlamydia)是人类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不同衣原体感染会引起多种人类疾病。因此,衣原体研究正逐步受到广泛的关注。依据近年来国内外衣原体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荧光下等位基因交换突变(fluorescence-reported allelic exchange mutagenesis,FRAEM)技术、分离纯化衣原体的空斑技术、质粒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技术、蛋白质谱技术在衣原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5.
已经测定的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 直翅目草螽亚科的疑钩额螽Ruspolia dubia线粒体控制区长度最短, 仅70 bp。为此, 本研究采用L-PCR结合二次PCR扩增策略对另一种草螽亚科昆虫斑翅草螽Conocephalus maculates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序列注释发现: 斑翅草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 898 bp, A+T含量为72.05%, 基因排列与典型的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一致。全部蛋白质编码基因以典型的ATN作为起始密码子, 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 其余4个以不完整的T作为终止信号。除trnSAGN外, 其余21个tRNAs均可折叠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依照Steinberg等(1997)线粒体特殊tRNA结构类型-9, trnSAGN的DHU臂形成一个7 nt环, 反密码子臂则长达9 bp, 含1个突起碱基, 而不是正常的5 bp。斑翅草螽与其他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在trnSUCN和nad1, nad1和trnLCUN基因间各存在一段罕见的、大段的基因间隔序列, 长度分别为78 bp和360 bp。其中, 位于nad1和trnLCUN之间的基因间隔序列N链可形成一个包含完整起始、终止密码子(ATT/TAA)、编码103个氨基酸的未知开放阅读框。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好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tRNA反密码子匹配情况无关, 但与密码子第3位点的碱基组成紧密相关; 相对密码子使用频率(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 RSCU)大于1的密码子, 其第3位点全部是A或T。在已经测定的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tRNAs中, 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碱基错配, 且以G-U弱配对为主, 表明G-U配对在线粒体基因组中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碱基配对形式。本研究测定的斑翅草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和先前已经测定的直翅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一起, 可以为重建直翅目的进化历史提供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66.
张博  冯素芳  黄露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11,54(12):1391-1398
为评价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的寄主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双选试验(斜纹夜蛾2龄寄主幼虫, 健康∶被寄生=5∶5), 观察了寄生经历(无寄生经历、 有1次寄生经历、 有1次过寄生经历)和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1 - 7 d)对斑痣悬茧蜂在健康寄主和被寄生寄主之间的选择; 为探究斑痣悬茧蜂是否能够辨别寄主斑块质量, 观察了斑痣悬茧蜂连续3次访问不同质量寄主斑块(被寄生寄主∶健康寄主分别为 2∶8, 5∶5和 8∶2)时的产卵刺扎次数。对选择频次进行的分析表明, 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和寄生蜂的寄生经历均对过寄生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 过寄生概率随寄主首次被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延长而降低; 有寄生经历的寄生蜂发生过寄生的概率低于无寄生经历的寄生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寄主辨别时间进行的分析表明, 发生过寄生的风险随寄主被初次寄生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也因寄生蜂具有过寄生经历而减小。斑痣悬茧蜂在连续3次访问不同质量寄主斑块中, 产卵刺扎次数随寄主斑块的质量提高而显著增多。据此推论, 斑痣悬茧蜂不仅能够辨别被寄生寄主, 而且能够辨别含有被寄生寄主的寄主斑块。  相似文献   
167.
寄主植物接种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 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 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与猖獗机制, 同时也将为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控制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西花蓟马在辣椒3种处理(健康CK、机械损伤MD、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MI)叶片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结果】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2.45, 11.97和11.18 d。雌雄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在不同处理植株叶片上差异显著(P<0.05), 在机械接毒叶片上寿命最长(雌13.51 d, 雄12.69 d); 繁殖能力最强, 产子代数高达33.01头1龄若虫/雌。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西花蓟马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09, 0.153和0.190 d-1, 净生殖率依次为0.84, 14.54和21.79。【结论】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植物辣椒反应使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 成虫寿命延长, 繁殖能力提高, 种群增长加速。  相似文献   
168.
斑背大尾莺繁殖期鸣声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u WH  Li F  Sha JB  Zhang YM 《动物学研究》2011,32(2):141-149
2009年5-7月,在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录制了20只繁殖期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鸣声.根据行为特征,该鸟鸣声定义为3种鸣声类型:求偶炫耀鸣唱、报警声和联络声.利用Wavesurfer软件对20只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543个鸣声的句子持续时间、句子音节个数、音节持续时间、音节间隔时间等4个参数进行分析测量,发现求偶炫耀鸣唱由节奏逐渐加快的前部句子和音节组成复杂的主体部两个句子组成; 报警声和联络声的句子均由单音节组成.音节类型总数为38种,其中包括前部句子的音节类型6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求偶炫耀鸣唱的4个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不同个体的各个参数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9.
乌鳢和斑鳢微卫星制备及其对自交与杂交F1代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磁珠富集法分离了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e)的微卫星DNA序列,根据这些微卫星DNA序列的两翼序列,采用Primer 3.0或Primer 5.O软件设计出乌鳢与斑鳢的微卫星引物各31对.用62对微卫星引物对乌鳢和斑鳢自交与杂交F1代的4个组合进行扩增,10对引物无扩增产物,其余5...  相似文献   
170.
接种番茄斑萎病毒番茄植株对西花蓟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在番茄3种处理(健康CK、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MI、机械损伤MD)叶片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结果表明:健康、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机械损伤叶片上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2.68、12.99和11.79d。雌雄成虫寿命和雌虫繁殖能力在各处理叶片上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机械损伤叶片上的内禀增长率依次为0.1362、0.1526和0.1292d-1。本研究表明,接种番茄斑萎病毒的番茄叶片未缩短西花蓟马发育历期,也不能延长寿命及提高产卵量,不能明显加速种群数量增长。这意味着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在番茄叶片上的生物学特性未能产生明显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