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士友  张兹钧 《病毒学报》1994,10(2):159-163
  相似文献   
12.
L-谷氨酸氧化酶产生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新水缸潜水实验(novel tank diving test)是专门针对模式动物斑马鱼或其他小型鱼类的焦虑行为研究设计的评价范式,是介于活体和细胞测定之间的药物筛选模型。该模型从小鼠迷宫实验模型发展而来,在行为测试的便捷性上具有一定优势。斑马鱼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同源性,药物介导的斑马鱼焦虑和攻击行为与其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肾间腺(HPI)轴密切相关,类似于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作用。因此该模式对人类焦虑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新水缸潜水实验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高通量行为筛选模型,主要应用于动物社会性、成瘾性、睡眠、学习与记忆等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过去15年间,新水缸潜水模型从形成雏形到不断完善,最后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从模型起源、测定参数、用途、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与明/暗水缸实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扩宽斑马鱼焦虑及应激行为评价实验的研究范畴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高浓度的G418(800μg/ml)和低浓度的G418(200μg/ml)对包装细胞PLXSN/IL-2/PA317细胞进行40天的选择筛选培养,使其细胞呈稳定状态生长时,收集上清液转染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试图在高选择标记的情况下筛选出高表达目的基因的包装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高、低浓度的G418对PLXSN/IL-2/PA317包装细胞的选择作用相同,即包装细胞的病毒滴度同选择标记物浓度无关。提示可用低浓度的G418来维持包装细胞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高赖氨酸植物种的筛选及其蛋白质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广泛收集和分离,获得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及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等属菌株897株。产酸指示平板上的变色圈测定结果表明,它们中间628株为产酸菌。通过纸层析对产酸菌发酵液酸谱的分析,获得129株L-苹果酸产生菌,经进一步测定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含量,筛选出以葡萄糖为原料,摇瓶发酵140小时,L-苹果酸产率48.37g/L,对糖转化率48.37×10-2 的菌株LMO2。经初步鉴定,这一菌株为曲霉(Asper-gillus sp.)以LM02作为出发株,采用亚硝基胍、自然污染细菌、甲基磺酸乙酯及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葡萄糖为原料,L-苹果酸产率较高的突变抹N1-14、N1-14、NE1412、NU1416及NU1419。其中N1-14 的L-苹果酸产量最高,比出发株提高46.2×10-2。N1-14 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摇瓶发酵葡萄糖140小时,平均L-苹果酸产率为72.53g/L,对糖转化率53.74×10-2。全发酵液经薄层层析测定,不含黄曲霉毒素。发酵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结晶,经纸层析、质谱及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L-苹果酸。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体系的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激动剂细胞筛选体系,以满足对FXR激动剂先导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通过在报告基因质粒pGL4-luc2P-Hygro中的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Luc)基因上游克隆并插入来自FXR靶基因的FXR反应元件(FXR response element,FXRE)片段,构建用于筛选FXR激动剂的报告基因质粒,并结合海肾荧光素酶内参质粒,建立能够有效反映药物对FXR激动效应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检测体系。通过一系列优化实验,比较了过表达RXR、鼠源和人源FXR、不同的FXRE片段、FXR过表达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的混合比对筛选体系诱导效率和灵敏度的影响。根据上述结果,最终确定了优化条件,优化后体系Z因子达到0.83。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FXR激动剂筛选的改良的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体系的细胞筛选体系,其主要特征在于,使用多段FXR靶基因上的FXRE片段叠加组成一种新型的增强型FXRE元件,而非传统的反向重复序列-1 (inverted repeats...  相似文献   
18.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子对接为代表的2种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减少了筛选的盲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2种虚拟筛选方法及其在害虫行为调节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2种筛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东北虎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利用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在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8个基因座为单态,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在东北虎DNA中有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百分率为38.5%。在供试的27只东北虎中,发现等位基因间的变异均为偶数碱基长度变化,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个体研究表明,这1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所以这些微卫星DNA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东北虎的亲子鉴定。利用这10对多态性引物,我们成功地鉴定了7个父子关系不清的后代。收集的样品包括23只毛发样品和4只血液样品,实验结果表明,毛发和血液样品均可以得到清晰的微卫星条带[动物学报49(1):118—123.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