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0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470篇 |
专业分类
24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14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新安固本培元高频药对人参-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子机制。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关联模型挖掘出人参-黄芪为新安固本培元高频药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及进行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度值较高的“有效成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人参-黄芪有效成分33种,相关靶点206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靶点946个,获取目标靶点64个。GO分析共包含1629条生物过程、48条细胞组分、91条分子功能,247条KEGG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奈酚、人参皂苷Rh及常春藤皂苷元能够与AKT1、IL6、CXCL8、MAPK1及TNF-α结合。本研究总结出人参-黄芪为新安固本培元医家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高频药对,初步揭示了人参-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2.
53.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循环血液起着关键作用。血液成份的变化在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中十分重要。因此,采用血清、血浆或全血,是一个涉及临床医疗与科研质量的重要问题。WHO于2002年邀请41位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并发表了一个报告,比较详尽地评述了血清、不同抗凝剂制备的血浆和全血在常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各种血标本相关指标的稳定条件。近20年来,许多学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大量工作。虽然我国也有人开始注意这一问题,但还不够重视。例如,血糖测定,WHO推荐使用EDTA抗凝全血,肝素抗凝全血需谨慎应用;但明确指出不宜使用血清,否则测定值偏低。北美与欧洲很少采用血清测定血糖。但我国不少检验医学书籍仍然推荐使用血清,甚至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推荐使用血清(浆)标本,将两视同相等。产生这些不妥的原因,主要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教学中长期强调血清是缺乏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所致。因此,明确血清与血浆的重要差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5.
肺栓塞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的骨科围手术期并发症.由于肺栓塞发病急、症状重、易猝死,故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及时溶栓是治疗的关键.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率低,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在术中发生急性肺栓塞致死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57.
这种病毒首次在乌干达西尼罗河省被发现 ,故称西尼罗病毒 (westnilevirus) ,属于黄热病毒属成员。同属这一科的还有登革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以及丙型肝炎病毒等。由于此病毒的宿主为各种鸟类。因此 ,该病毒也称之为“鸟病毒” (1 937年 )。它通过蚊子叮咬或输血传播给人类或其它牲畜 ,大有蔓延之势。当蚊子叮咬宿主后立即受到感染 ,病毒存在于唾腺内 ,经 1 0~ 1 4d的潜伏期 ,它能攻击人的神经系统和脑组织 ,一般有 3~ 1 2d的发病潜伏期 ,病发后出现肌肉无力 ,不辨方向 ,头痛 ,类似感冒等症状 ;重者则出现致命性脑炎和脑膜炎。 1 997年… 相似文献
58.
59.
60.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4):86-86
<正>我国生物制品界著名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生物学研究员,《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第一、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原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原第三研究室主任何长民先生因病医疗无效,于2012年5月31日2时10分在兰州逝世,享年83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