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随机配对法在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配对法是植物种群格局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理论上讲它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他改进了等级方差法的所有缺点.但该方法还没有在我国研究实践中应用过.本文将随机配对法应用于芦芽山亚高山草甸群落优势种群的格局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特征.该方法分辨力较强,可以揭示各种格局规模.  相似文献   
132.
基于熵理论,Zhao等提出了一个对复杂疾病易感基因进行关联研究的统计量.本文拓展了这一理论到数量性状,利用熵理论。获得了一个对数量性状位点进行关联研究的采用群体极端样本及稠密标记的统计量.  相似文献   
133.
秦岭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更新种群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植物种群种间比较研究利于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秦岭地区蔡玉河流域范家庄段水灾迹地恢复17年后群落优势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和华山松(P. armandii)的种群数量特征。水灾灾后第一年(1989年)就有油松和华山松个体进入迹地,由于较大的高生长速度和侧生长速度,油松种群的平均高度和地径高于华山松,占据了较大的垂直和水平空间。相对来说, 油松和华山松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模式不同,二者均是小个体数量居多,大个体数量极少,但油松中等大小个体多于华山松。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式不同,油松的为单峰右偏曲线,华山松的则近似于正态分布。坡向对油松的年龄结构模式没有影响,但对华山松种 群有影响。油松和华山松种群不同高度级、径级和年龄级之间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缺少一致性,表明种群大小结构不一定反映年龄结构。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密度动态和存活曲线类型一致,均为Ⅱ型,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种群动态。总体上说,油松和华山松具有不同的树种生物学特性,使得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同,但对种群更新存活动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4.
 针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种群的分布特点, 设置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 编制了南方铁杉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 分析了种群数量特征; 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 分析了南方铁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 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 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 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 种群趋于Deevey Ⅱ型。2) 南方铁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出现两个高峰, 一个出现在第5龄级阶段, 另一个出现在第15龄级阶段。3) 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 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累计死亡率则相反。4)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 南方铁杉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和后期衰退的特点。5) 种群动态的谱分析显示, 南方铁杉种群动态除受基波影响外, 还存在着明显的小周期波动, 谐波A3处周期的波动与南方铁杉的高生长有关; A6处周期的波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A8处周期的波动与南方铁杉进入生理衰退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5.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1):235-236
植声:中国水韭属(Isoetes)植物的浙江松阳居群曾被作为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然而,最近的研究已显示这个居群的水韭属植物是一个新的物种--东方水韭(Isoetes orientalis),其研究结果已于2005年发表在Novon上(Liu et al.,2005).作者依然将松阳居群作为中华水韭处理,其结果也就和以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陈进明等,2004)相似,即松阳居群和其它中华水韭居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差异不是居群间的差异而是种间的差异,或者说作者在基本的类群和居群的选择上是错误的,因此,作者在此基础上的实验分析、结果及讨论就不再合理.  相似文献   
136.
 研究残存居群的数量性状分化及其地方适应性有助于了解不同居群对环境的适应性并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本研究采用同园实验,利用随机区 组设计,对中华水韭(Isoetes s inensis)3个居群的9种优势基因型的数量性状进行巢式方差分析,并采用Bayesian方法计算等位酶(FST)和 数量性状(QST)的居群分化值。结果表明,在测量的14个数量性状中,有10个性状在居群间有显著性差异,仅有3个性状在居群内有显著性差 异;多重比较表明其中5个性状的平均值均以松阳居群最高,休宁居群最低;建德居群的大孢子囊的性状和植株高度的平均值最高,休宁居群最 低;推测这可能是与奠基者效应、物种间竞争及中华水韭在自然生境下形成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权衡有关。对居群数量性状分化的QST 值和等位酶分化的FST值分析比较发现,在假设为自交系时有8个性状的QST值均大于FST值,表明存在明显的地方适应性,居群间个体的混合存 在潜在的远交衰退的风险,所以不宜采用居群间相互移植个体的方法来进行中华水韭居群的遗传复壮。对休宁和松阳两个居群的保育应采用提 高居群内基因流和改善生境环境的方法,促进居群内的遗传复壮;对建德居群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宜建立特定生境的保护小区。  相似文献   
137.
利用回交导入系剖析水稻苗期和分蘖期耐盐性的遗传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籼稻品种IR64为受体,来自伊朗的粳稻农家品种Binam为供体培育的99个BC2F8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了水稻在2叶1心期和分蘖期控制耐盐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共检测到影响苗期叶片盐害级别、幼苗存活天数和地上部钾、钠离子浓度的QTL 13个,影响分蘖期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鲜重的QTL 22个.多数分蘖期QTL对盐胁迫表现出明显的表达差异,根据表达情况将这些QTL分成3组,第1组为在对照条件下表达的11个QTL;第2组为在对照和盐胁迫条件下共同表达的5个QTL,其中有3个(QPh5,QPh8,QTn9)在两种环境下的基因效应大小和方向一致,其表达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第3组为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6个QTL.检测到13个影响胁迫与对照差值即性状稳定性的QTL,除QPh4,QTn2和QFw2a外,其余10个基因座增加性状稳定性或提高耐盐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Binam.上述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的3个QTL和影响性状稳定性的13个QTL对耐盐性有贡献,属耐盐QTL.比较苗期和分蘖期耐盐QTL的分布,发现多数(69%)影响苗期和分蘖期的耐盐QTL在遗传上相互独立,仅在第1,2,8和11染色体的4个相同或相邻区域定位到影响两个时期的耐盐QTL,表明苗期和分蘖期的耐盐性存在部分的遗传重叠.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将苗期和分蘖期的重要耐盐QTL进行累加,或针对苗期和分蘖期的重叠耐盐QTL进行选择,有可能培育出苗期和分蘖期均耐盐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8.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 CD25 是调节性T细胞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类.它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能够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参与肿瘤免疫的调节,同时在感染和移植免疫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细胞的这一亚群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的特性,新近发现它亦与爱滋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IV进入人体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效应但它也同时被感染,最终由于细胞毒的作用而死亡.由于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抑制作用,HIV持续的过度活化使得T细胞逐渐耗竭说明在HIV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Treg细胞可能都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但是却对HIV感染与爱滋病发病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此外,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还与HIV病毒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本文就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之间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9.
An entropy-based statistic TPE has been proposed for genomic association study for disease-susceptibility locus.The statistic TPE may be directly adopted and/or extended to quantitative-trait locus (QTL)mapping for quantitative traits.In this article,the statistic TPE was extended and applied to quantitative trait for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QTL by means of selective genotyping.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the type I error rate and the power) were examined under a range of parameters and population-sampling strategies (e.g.,various genetic models,various heritabilities,and various sample-selection threshold values) by simulation studi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atistic Tee is robust and powerful for genomic association study of QTL.A simulation study based on the haplotype frequencies of 10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of 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 gene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tistic TPE for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y.  相似文献   
140.
Late season drought coinciding with the rice booting to heading stage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height,panicle exsertion,and flag leaf size,and causes significant yield loss.In this study,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paddy and upland cultivars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of the morphologic traits under well water an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bought stress was applied at the stage of panicle initiation in the field in 2002 and at the booting stage in PVC pipes in 2003.The data from stress con ditions and their ratios(tait measured under stress condition/trait measured under well water condition)or differences(trait measured under stress condition minus trait measured under well water condition)were used for OTL analysis.Totally,17 and 36 QTLs for these traits were identified in 2002 and 2003,respectively,which explained a range of 2.58%-29.82%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Among them,six QTLs were commonly identified in the two years,suggesting that the drought stress in the two years was different.The genetic basis of these traits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rice late season drought resistance,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indirect indices in rice late season drought resistance screening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