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65篇
  205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大果圆柏(Juniperus tibetica)群落是三江源地区主要森林群落之一,在保障中国水生态安全、保育生物多样性和延缓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大果圆柏天然群落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以明确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为大果圆柏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植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大果圆柏群落内共有植物169种,隶属36科101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物种最多,分别占总物种的14.20%、13.61%和9.47%。(2)大果圆柏群落的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草本层的丰富度(2.90)、多样性(2.35)和优势度指数(0.80)均高于灌木层丰富度(1.03)、多样性(1.45)和优势度指数(0.70),而均匀度指数(0.79)低于灌木层(0.89)。(3)0~60 cm土层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及pH均值分别为(87.54±20.32) g·kg-1、(4.68±1.36) g·kg-1、(0.83±0.18) g·kg-1和6.73±0.51。(4)灌木层Margalef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草本层Margalef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认为,青海省大果圆柏林地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和pH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2.
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盐生环境中δ13C值的改变可能包含两个成分:一个是盐分对CO2的扩散、传递或光合速率的影响而引起的δ13C值的改变;另一个是光合途径的转换引起的δ13C值的变化,δ13C值的大小与诱导发生CAM或C4代谢的程度有关.植物组织的δ13C值随盐度的变化趋势除了与植物本身固有的耐盐性有关以外,盐度和胁迫时间是影响植物δ13C的重要因素.根据盐生条件下同位素分馏特点可知,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的δ13C随盐度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对非盐生植物而言,在低盐度和短期的盐处理下,随盐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物的δ13C值增大,这个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但是如果盐度过低,δ13C变化很小,则难以表现出应有的相关性;随着胁迫的加强,当限制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成为主导因素时,由于光合作用受到强烈抑制(光合结构遭到破坏),δ13C将随之降低.对盐生植物而言,其δ13C与最适盐度有关.最适盐度下,植物的δ13C低于其它盐度条件下的δ13C值.盐生条件下,有些C3植物可能发生光合途径的转换,无论诱导发生的是C4代谢还是CAM代谢,δ13C值均趋于增大.但是,一般情况下,盐处理诱导的光合途径的改变对植物组织整体的δ13C的影响很小.在密闭环境中或郁闭林地,植物和土壤呼吸释放的CO2再次参与光合作用,也会改变植物的δ13C值.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植物δ13C与盐度的关系,需要设置较大的盐度范围和进行长期的胁迫处理,才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数据,才有利于全面分析植物δ13C值与耐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枯竭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49名IT职员.结果: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工作家庭冲突所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上分别增加了44%、25%和16%.结论:工作家庭冲突可有效地预测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54.
应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波义耳定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分析高压蒸汽灭菌器中混合气体温度和压力的关系。以献数据建立了灭菌器中残留不同量空气时的Antoine方程,导出以压力表读数计算温度的方法。对灭菌时排放空气的必要性给予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5.
通过天然有机多酚酸对H2O2诱导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自发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的体外实验,比较研究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阿魏酸、丹参素、原儿茶醛和3-羟基肉桂酸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探讨其抗氧化能力产生机理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7种多酚酸对H2O2诱导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强弱依次为迷迭香酸咖啡酸原儿茶醛绿原酸阿魏酸丹参素3-羟基肉桂酸,其最大和最小抑制率相差2.4倍;对小鼠肝脏组织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丹参素、3-羟基肉桂酸,最高和最低抑制率相差近90%。7种天然有机酸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因化合物结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6.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一直是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研究的一个热点, 从地下根系入手来探讨混生群落植物种间关系及其对环境胁迫响应的研究少见报道。该文以荒漠草原区(灵武)、典型荒漠区(张掖)和极端荒漠区(酒泉) 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单生与混生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为实验材料, 采用分层取样法对其垂直根系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 探讨了两种植物根系分布对混生及荒漠环境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同一生境条件下, 混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单生, 说明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后其根系相互作用关系表现为互惠, 促进了植株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不同生境条件下, 同一生长方式的红砂根系分布深度均大于珍珠猪毛菜, 且根系消弱系数也普遍高于珍珠猪毛菜, 说明二者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占据不同生态位, 红砂表现为深根性, 根系位于土壤深层, 珍珠猪毛菜表现为浅根性, 根系分布于土壤浅层。随着荒漠环境胁迫增强, 单生和混生红砂与珍珠猪毛菜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呈现出极端荒漠区>典型荒漠区>草原荒漠区的规律, 且生境越干旱, 混生群落根系分离越明显; 单生与混生红砂根系消弱系数也逐渐增大, 在极端干旱区达到最大值, 珍珠猪毛菜变化不大, 表明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群落根系生态位分离随荒漠环境胁迫增强而加大, 验证了环境胁迫梯度假说。可见“地上聚生, 地下分离”的混生方式可能是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群落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的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57.
宁丽丽  陈庆富 《广西植物》2011,31(1):107-1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淫羊藿属植物10个种(含7个大花种和3个小花种)32个幼叶样品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15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为2~15条,不同植株的谱带数为2~10条.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物种鉴定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58.
QRS波群是ECG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电信号分析的基础.QRS波群的检测方法已经有很多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并逐步地走向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实现.本文就QRS波群的检测方法作了具体的整理与分析,较全面的阐述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算法,最后作者对检测算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9.
满江红鱼腥藻的异养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个经机械处理而获得蓝藻无菌培养物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获得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的无菌培养物。满江红鱼腥藻的无菌培养物能以果糖、葡萄糖或者蔗糖为底物,在黑暗中进行化能异养生长。将适应了光能自养生长的培养物转移至黑暗中异养生长时,以NaNO3为氮源时的生长速率比以空气中的氮气为氮源时高;然而适应了化能异养生长的培养物以空气中的氮气为氮源时生长更佳。搅拌促进生长。满江红鱼腥藻在黑暗中生长半年后,叶绿素a的含量降至光照下生长时的1/3-1/4。满江红鱼腥藻在5500勒克斯光照下生长时,添加外源果糖或葡萄糖仍能促进生长,提高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60.
鹿类动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獐亚科的设立与否.通过测定獐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并从GenBank获得鹿类另外14种动物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全序列,以水牛和绵羊作双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鹿类动物系统发生关系及獐亚科的有效性.结果分析表明:(1)支持鹿科分为鹿亚科、麂亚科、獐亚科和美洲鹿亚科,麝科成立;(2)獐亚科有效,支持獐与原属美洲鹿亚科狍共同组成獐亚科;(3)毛冠鹿的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