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李智慧  王凯  徐丽萍 《生态学报》2023,43(5):2128-2140
环境规制作为实现旅游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实现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基于综合指数法和“自下而上”法,测度2005—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中国港澳台及西藏统计数据尚缺)的环境规制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并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地区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次分别为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2)中国环境规制水平呈增长态势,其规制效应对胡焕庸线右侧的地区更为显著,并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分布特征。(3)中国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倒逼减排”效应,但东北地区却存在一定的“绿色悖论”现象;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单一阈值,当旅游能源强度小于阈值时,存在显著的“倒逼减排”效应,当旅游能源强度超过阈值时则存在“绿色悖论”效应。(4)东部地区环境规制未通过门槛效应检验;中部地区存在单个门槛值,环境规制有效促进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不存在“绿色悖论”现象;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存在单、双门槛效应,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2.
桑亚转  尤杨  李多才  安玉峰  侯扶江 《生态学报》2023,43(15):6364-6377
土壤质量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基础。放牧作为草地资源最广泛的利用方式之一,其对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却缺乏量化标准,且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以祁连山高寒草原两个季节性牧场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系统耦合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探究了放牧对高寒草原土壤质量的影响与潜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数据集,不同放牧率下土壤质量指数差异显著(P<0.05),冬季牧场和春秋季牧场放牧率分别在2.45头月-1 hm-2和0.80头月-1 hm-2时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有机碳、氮磷比和土壤pH是决定冬季牧场土壤质量的关键因子,而春秋季牧场中则是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和土壤pH;两个季节性牧场土壤质量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P<0.05)和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P<0.0001)呈显著正相关。高寒草原季节性牧场放牧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耦合度在0.67—0.81之间,平均耦合度为0.74,属于中度协调;随着放牧率的增加,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逐渐减低且与土壤质量指数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不同城市化水平下植被覆盖的长时间演变趋势,对理解城市化过程对植被生长动态的影响,城市更新以及推进城市绿化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城市内部沿城乡梯度植被生长趋势差异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以我国城市化发展最为强烈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长三角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内部植被覆盖演变城乡差异,并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解析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植被总体呈绿化趋势,植被明显绿化占最大比例(52.06%),轻微绿化与稳定不变地区占31.68%,零星分布的褐化区占6.82%。(2)城市老城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现返绿趋势(0.016/10 a),新城区褐化明显(-0.019/10 a),农郊区绿化突出(0.023/10 a)。在上海、南京和杭州等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老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最高,其绿化趋势也最高,体现了城市更新过程对绿地空间的促进作用;而在人口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宣城、蚌埠和阜阳等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相对较低的农郊区也呈现明显的绿化趋势,更多的是受到区域生态保护的影响。(3)土地城市化是长三角地区老城区和新城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城市化因子对农郊区解释程度总体不显著。从长三角总体区域看,城镇人口比重、不透水面积/总面积以及地区生产总值三者对植被覆盖演变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城镇人口比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的生长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物质生产和群落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1.在高寒灌丛草场,禾草类,莎草类和灌丛类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生长速率随着放牧强度的减轻而增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植株平均高度,植被盖度水平也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2.各项生长分析参数中:叶面积比率,叶面积干重比和叶干重比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相关(p<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气候变化与过度放牧正在不同程度地威胁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型食草动物放牧活动与地上节肢动物多样性在理论上存在着紧密联系,然而目前对其关联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选用青藏高原极具代表性的本土大型食草动物——牦牛Bos grunniens作为放牧牲畜,利用metabarcoding技术结合传统植物样方调查手段,在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调查了重度放牧(3头/hm2)、中度放牧(2头/hm2)、轻度放牧(1头/hm2)和禁牧4种放牧强度下草地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Simpson, Chao1, ACE和Shannon-Wiener)、相对丰度、β多样性、植物群落α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与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典型高寒草地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但中度放牧有增加节肢动物多样性的趋势;各放牧强度下地上节肢动物的优势目均为直翅目(Orthoptera),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9—2021年在闽南渔场进行的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航次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群聚集强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冗余分析对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游泳动物214种,主要优势种有18种,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夏季优势种的丛生指数和平均拥挤度较高,春季较低;(2)在时间维度上,须赤虾(Metapenaeposis barbata De Haan)生态位宽度最大(0.99), 7组种对时间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00;在空间维度上,带鱼(Trachurus japonicus Temminck&Schlegel)生态位宽度最大(2.57),空间生态位重叠值超过0.6的种类占71.3%;在时空维度上,带鱼生态位宽度最大(2.45),鹿斑仰口鲾(Leiognathus ruconius Hamilton)与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 Bleeker)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4);(3)冗余分析表明,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闽南渔场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的重要环境因...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以荒漠区主要建群种红砂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适宜水分(CK)、轻度干旱(MD)、中度干旱(SD)和重度干旱(VSD)4个胁迫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80%、60%、40%和20%),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分别测定干旱胁迫15、30、45和60 d时红砂幼苗的叶、茎、粗根和细根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分析不同胁迫强度下不同干旱持续时间红砂幼苗NSC的动态变化及各组分差异,以揭示红砂NSC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强度和胁迫持续时间对红砂幼苗不同器官NSC及其组分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胁迫持续时间对NSC动态变化的影响尤为显著。(2)干旱胁迫初期,红砂叶中的NS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茎中的NSC含量呈上升趋势,粗根和细根中NSC含量在各胁迫处理下基本保持稳定。(3)干旱胁迫后期,红砂叶和茎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逐渐增加,而粗根和细根中的淀粉和NSC含量呈下降趋势(中度干旱除外),且这一时期重度干旱处理下各器官可溶性糖和NSC的含量明显高于CK。研究发现,重度干旱胁迫能显著诱导提高红砂幼苗不同器官中的NSC含量,并通过分解根中淀粉和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方式来调节细胞渗透势平衡,以维持细胞活力,进而保持红砂在干旱胁迫后期的存活。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骨强度及骨代谢水平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诊治的80例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和实验组(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各为40例。对比两组疗效、炎症细胞因子、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实验组治疗后横截面积(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截面系数(Z)、皮质厚度(CT)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高于对照组同期,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DAS28)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应用于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有效调节骨代谢水平,增强骨强度,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低强度微波辐射对人精子非热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频率2450MHz分别在3、5、7、9mW/cm2的功率密度,使用新型宽带横电磁传输室(BTEMCELL)辐射人精子1小时,我们发现只有5mW/cm2的强度对人射子的活动度、存活率、畸形率又穿卵率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在5mW/cm2附近存在明显的功率密度窗效应。同时还发现,7mW/cm2组的精子的染色体出现畸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TWINSPAN分类和PCA及DCA排序技术分析了沙质草甸草场放牧试验引起地植物群落分异的特征,主要结论为:放牧强度是引起群落分异的主要原因,群落的分异主要表现在高度和现存生物量上。放牧引起群落变化的动力主要是放牧强度。而无牧条件下群落变化的主要动力是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当地的放牧强度处于中牧与重牧之间,属于过度放牧。这是引起草场退化及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