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1.
软骨内部无血管结构、细胞外基质含量高的特点,使软骨组织的自我恢复能力很差。在临床治疗中,轻度的软骨缺损通常采用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方式,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技术为治疗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相比,结合软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治疗具有创口小、恢复佳的优点。将微载体技术融入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微载体直径小、能够负载多种生长因子的特点,进一步扩展支架功能、促进软骨组织再生。文中首先对微载体技术进行介绍,对近年来微载体的主要制备方式和创新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作为后续介绍的基础内容。然后对应用于软骨修复中的微载体进行了材料和功能上的划分,介绍了不同材料、不同功能微载体的属性特征和在软骨修复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结合该领域发展历程对其今后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展望,并基于笔者团队关于骨软骨一体化层状支架的研究,提出了通过微载体优化层状支架性能的思路,有望制备出更贴合天然软骨结构特征的仿生支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方法:随机选取4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238例,女173例,平均为(64±11)岁,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24小时,视闭塞血管部位,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单位/min持续泵入,总量为80~130万单位。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9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68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78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27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52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47例。有35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47例。为60.01%。结论:我们认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还是很值得进行的。随着溶栓经验的积累,溶栓药的开发,脑保护剂的应用,总有效率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3.
Ke Q  Yang Y  Rana JS  Chen Y  Morgan JP  Xiao YF 《生理学报》2005,57(6):673-681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直接在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动物的心脏缺血区注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ils,ESCs)可以提高其心肌功能,干细胞组织工程学可以使组织再生、修复。本研究旨在观察将ESCs接种到生物降解膜内并移植到梗塞部位的效果。通过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制作MI模型,将培养3d的带有小鼠ESCs的聚羟基乙酸膜(polyglycolicacid,PGA)移植到心肌缺血及边缘区表面。实验小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MI组、MI+PGA组、MI+ESC组,移植操作8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功能。MI组的血压和左心室功能显著降低。与MI组和MI+PGA组相比,MI+ESC组的血压和心室功能显著改善,存活率也显著增高,在梗塞区检测到GFP阳性组织,表明ESCs存活,并可能有心肌再生。以上结果表明,移植生物降解膜内的ESCs可修复小鼠梗塞区心肌细胞并提高心脏功能。将ESCs和生物降解材料联合运用可能为修复受损心脏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肌腱损伤常发生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000万人肌腱损伤。目前,尽管临床上对于肌腱损伤可以采取非手术、手术和康复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但这些传统治疗手段的效果均差强人意。修复后的肌腱很难恢复到损伤前的功能状态。肌腱损伤的治疗也成了运动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化肌腱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思路。其与传统的肌腱损伤的治疗手段相比,不再有自体供区功能缺失,及异体移植肌腱的排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5.
透明质酸是由β(1-3)-N - 乙酰-D- 葡萄糖胺和 β(1-4)-D- 葡萄糖醛酸的双糖反复交替连接而构成的酸性黏多糖,广泛分布于脊 椎动物体内各种组织细胞间质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而外源性透明质酸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作为支架材料在组织工 程领域的应用具有独特优势。综述近年来透明质酸在组织工程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经验.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2枚支架,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狭窄率为(11.2±4.5)%,较术前(79±15)%明显改善.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20%.临床随访无TIA发作或脑卒中再发,DSA随访除1例外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7.
目的:综述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细胞来源、制备技术及体外构建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期肌腱组织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材料来源、制备技术,复合细胞种类,体外构建力学刺激等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制备技术包括静电纺丝和编织法等;其中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是组织工程化肌腱构建的重要环节.与肌腱材料进行复合的种子细胞有肌腱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结论:复合材料是近年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点,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支架制备技术,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可促进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及肌腱的形成,种子细胞的研究仍是肌腱组织工程发展的瓶颈,周期性张力的存在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8.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已广泛用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然而,该技术存在血管壁弹性回缩和内膜增生等不足。PTA术后植入金属裸支架(BMS)虽然可以减少血管壁弹性回缩,但由此引起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又成为治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药物洗脱支架(DES)被用来解决狭窄问题,但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内皮化延迟和必须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药物涂层球囊(DCB)获得了快速发展。DCB作为非支架方案,可将所携载的活性药物转移至病变段血管壁,对ISR或原发病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DCB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从机制上阐述涂层技术、涂层药物、赋形剂等对DCB功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DCB在PA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9.
组织工程基本含义是单用或将细胞、细胞因子和生物材料复合以后应用于体外的组织构建与体内组织发生.随着干细胞和祖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组织工程培育功能健全的可用来替换的肺组织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本文就组织工程肺生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接受PCI术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48例)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B组(48例)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检测术前l天和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脂和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较术前1天均有明显改善,但A组改善更明显,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较术前l天均明显降低,但A组降低更明显,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