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大鼠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受体)多肽免疫大鼠能否产生AT1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AA),AT1-AA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免疫组16只,对照组6只.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与载体血蓝蛋白偶联后再混合佐荆制备免疫液免疫大鼠,每隔3周加强免疫一次;对照组实行"假性免疫",但"免疫液"中不含有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合成多肽.ELISA法检测血清AT1受体自身抗体;观察肾脏、心脏、肝脏和腹主动脉组织光镜和肾脏组织电镜的病理变化;生物机能实验鉴定AT1受体自身抗体;试验期15周.结果:免疫组大鼠于第3次加强免疫后出现AT1受体自身抗体,第4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进一步升高;免疫组大鼠血清可以增加新生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光镜及电镜未观察到明显的心脏、肾脏和肝脏病理改变.结论:大鼠源性AT1受体多肽能够诱导大鼠产生AT1受体自身抗体,此抗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2.
脂联素基因SNP45 T/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APM1)SNP45 T/G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479例样本的APM1基因SNP45T/G多态性,并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等生理指标.结果:两种实验设计中对照组与病例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T/G多态性在湖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从蛋白质折叠成自由能最小的稳定结构类型为研究的出发点,为揭示蛋白质空间折叠的动力学本质,对非同源蛋白质数据库,以蛋白质序列的氮基酸频率和自协方差函数为特征矢量,求出表征特征矢量中各分量耦合作用与协同作用的协方差矩阵所对应的特征值.与Chou的方法相比,更全面地反映了蛋白质折叠密码的简并性、全局性和多意性,为定量表征折叠成不同结构类的蛋白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4.
以同构神经元簇和异构神经元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物学特征构建系统的序参量——谐振频率,并采用福克-普朗克方程对序参量的演化进行描述,然后利用系统的序参量对同构神经元簇的最优响应机制进行拓展,即对于相似的外界激励,同构神经元簇采取绑定机制对周围异构神经元进行支配,优化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实现对相似外界激励的最优响应,增强系统对外界信息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了一种磁铁控制高频心脏起搏频率的设计方法。这种起搏器的刺激频率可高达 4 92ppm ,而且脉冲输出频率可根据需要用磁铁从 2 31~ 4 92ppm加以调控。因为起搏器主要用于动物实验 ,所以起搏器的体积较小 ,只有 9mm× 36mm× 4 0mm ,重量也只有 2 0g左右 ,而使用寿命却在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56.
环境噪声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鸣声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鸣声频率的影响,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再对每一鸣声的每个音节的主频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高噪声水平区和低噪声水平区相比,在两地白头鹎每一鸣声的各音节主频中,最低和最高主频以及第I、Ⅱ音节的主频都有显著提高;在阜阳第Ⅲ音节的主频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白头鹎可以通过提高声音频率来避免环境噪声对鸣声的影响,从而保证噪声环境中声信息的有效传递;而噪声对各音节的不同影响也表明,同一鸣句的各音节,对于噪声通讯中的信息识别,具有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57.
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节律分岔与频率变化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神经放电节律回周分岔与放电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模型,记录损伤区的自发放电,观察放电节律转化的动力学规律,分析相应的放电频率的变化,并用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放电节律加周分岔相对应,放电频率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的特征,数值模拟支持实验的发现。研究提示:神经放电的频率变化与刺激强度的改变并非呈简单的线性相关,可能具有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Bicuculline对小鼠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电泳技术考察了CABAS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对小鼠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强度-放电率曲线,频率调谐曲线和听空间反应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电泳bicuculline使听神经元的放电率显著提高,多数神经元的强度-放电率曲线变为单调型,听视经元频率调谐曲线加宽,并且对曲线上部的作用更加明显,听神经元的听空间反应域增大,大向敏感性降低,实验结果提示了GABA能抑制在下丘听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Bicuculline对小鼠中脑下丘听神经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电泳技术考察了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对小鼠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强度-放电率曲线、频率调谐曲线和听空间反应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电泳bicuculline使听神经元的放电率显著提高,多数神经元的强度-放电率曲线变为单调型;听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加宽,并且对曲线上部的作用更加明显;听神经元的听空间反应域增大,方向敏感性降低。实验结果提示了GABA能抑制在下丘听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锐化蝙蝠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的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双声刺激和多管电极方法在 6只大棕蝠 (bigbrownbat,Eptesicusfuscus)的 98个神经元上研究了锐化 (sharpening)蝙蝠听皮层 (primaryauditorycortex ,AC)神经元频率调谐的柱特征。结果发现 ,电极直插在 1个电极通道内连续记录到多个神经元时 ,它们锐化频率调谐的抑制性调谐曲线或抑制区基本相似。电极与AC表面呈 45°斜向推入使其跨越多个功能柱时 ,可观察到锐化频率调谐的抑制区构成也随电极进入不同的功能柱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两种不同的电极插入方式均证明锐化AC神经元频率调谐的神经抑制呈柱状组构。这些神经元组合起来排列在同一听觉功能柱内 ,构成AC频率分析的基本功能组构单位“微频率处理器”。实验中还观察到多峰频率调谐曲线神经元 ,它们在声通讯和声定位中不同波谱区域的时间匹配中起作用。此外 ,也有理由认为多峰调谐神经元亦被用于作为复杂波谱信息的“高级调谐预处理器”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神经元对频率分析的能力。为研究锐化频率调谐的神经抑制机制 ,用多管电极电泳γ -氨基丁酸 (γ aminobutyricacid ,GA BA)能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 ,Bic)至所记录的神经元 ,发现能大部分或几乎全部取消抑制区 ,从而表明在正常情况下GABA能抑制参与构成锐化AC神经元频率调谐的抑制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