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79篇
  106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连续4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9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单花花期一般为6~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4个时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49~55d,种群花期历时63~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或)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的开花模式,吸引到更多的传粉者的访问,从而达到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32.
摄食对印度蜓蜥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摄食后印度蜓蜥雌性成体的耗氧量变化 ,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 (SDA)。动物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 ,两组蜥蜴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 ,将所有动物在 3 0℃恒温室内禁食 3d。用容积为 3 0 0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蜴在 3 0℃条件下连续 3d的耗氧量 ,测定间隔时间为 4~ 2 5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异 ,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印度蜓蜥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 8h后耗氧量已显著大于禁食组 ,摄食 3 0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著差异。印度蜓蜥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 1 2 7h ,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 1 6倍。印度蜓蜥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 ,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33.
采取室内试验,研究蚯蚓对红松阔叶混交林中几种不同阔叶的摄食量及影响因素、蚯蚓在不同阔叶中的生长状况和对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探讨蚯蚓在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阔叶分解中的作用。蚯蚓喜食枫桦、紫椴和色木槭分解落叶,不喜食水曲柳分解落叶。试验表明,温度、凋落叶种类和凋落叶的分解时间等因素影响蚯蚓摄食量的大小。蚯蚓对3种喜食分解落叶摄食量平均值为:枫桦>色木槭>紫椴。不同温度条件下蚯蚓摄食量平均值为:20℃>25℃>15℃。凋落叶分解时间越长,蚯蚓越喜食,其摄食量也越大。分解落叶的C/N比新鲜凋落叶低。蚯蚓在3种凋落叶中的日增重倍数和日排粪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温度下蚯蚓日增重倍数的平均值为25℃>20℃>15℃。蚯蚓在紫椴凋落叶中日增重倍数高于枫桦和色木槭分解落叶,在色木槭分解落叶的摄食过程中日排粪平均值高于紫椴和枫桦凋落叶。微生物对落叶中有机碳分解40d的作用小于蚯蚓对落叶摄食20d。蚯蚓摄食20d对增加凋落叶中的全氮含量的作用大于微生物单独分解40d。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蚯蚓对阔叶凋落叶的分解占年平均凋落叶量的10.3%左右。蚯蚓在红松阔叶混交林中阔叶分解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4.
李建明  邹志荣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715-2721
利用分期播种法和灌溉上限法,研究了温度、光辐射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温室甜瓜幼苗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并基于积温学原理,综合环境其他因子,模拟建立了甜瓜幼苗受有效积温、日温差积累、光辐射积累等多因子驱动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结果表明:周年不同播期,随着有效积温、光辐射积累及不同灌溉水分上限的变化,甜瓜幼苗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分别呈指数函数和二次抛物线函数变化,但不同播期及水分处理函数常数不同.综合分析认为,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模型分别为有效积温驱动下的指数函数和二次抛物线函数,常数项均由日温差积累和光辐射积累驱动,它们之间为一次函数关系.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真实、客观地模拟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变化过程,对甜瓜苗期生长分析与生产管理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为考察不同垂钓强度对鲤科鱼类易钓性和生长的影响,研究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实验(26.9±0.1)℃条件下对大小相近和机体健康的3个处理组[高强度组(1d垂钓1次)、中强度组(2d垂钓1次)和低强度组(4d垂钓1次)]进行垂钓实验;每个垂钓处理组均设3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包括40尾鱼,每个组在垂钓10h后则停止该组的垂钓活动,记录成功垂钓每尾鱼的时间、序号和电子标签信息,计算垂钓比例、单尾被钓时间、平均垂钓序号、变异系数和实验期间(9d)的生长率。研究发现:3个垂钓强度组的垂钓比例均随着垂钓次数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单尾被钓时间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导致垂钓比例与单尾被钓时间呈负相关。除低强度组外,高、中垂钓强度组的平均垂钓序号随着被钓次数的增加均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且该2个强度组平均垂钓序号的变异系数随着被钓次数的增多均呈增大的变化趋势; 3个垂钓强度组的平均垂钓序号与其变异系数呈负相关。3个垂钓强度组在实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均出现负值情况,但3个组之间无差异。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垂钓活动会降低鲫幼鱼的易钓性,并且导致个体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效...  相似文献   
36.
李云凯   《生态学杂志》2014,25(9):2756-2764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增长迅速,并成为动物摄食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工具.鲨鱼因其在生物系统进化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海洋食物网研究的重点,然而国内针对鲨鱼摄食习性和洄游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鲨鱼稳定同位素分析组织样品选取和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鲨鱼摄食生态学,尤其在其摄食和洄游行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着重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鲨鱼稳定同位素判别值和更新速率、食性分析、营养级评估、洄游路径分析和生态位分布等核心问题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为国内学者开展鲨鱼类基础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7.
荒漠绿洲过渡带柽柳灌丛沙堆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冰  赵文智  杨荣 《生态学报》2008,28(4):1446-1455
以甘肃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研究了戈壁和沙漠两种生境中柽柳灌丛沙堆的形态特征,定量分析了不同生境中柽柳灌丛沙堆形态参数间的关系、空间格局以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大部分沙堆为独立型,在沙漠生境通常沿风向形成沙堆链(额济纳NE 83°15',金塔NE 53°13').沙堆高度、体积和植被冠幅的均值在戈壁生境均小于沙漠生境,植被高度和盖度的均值在戈壁生境均大于沙漠生境.此外,沙堆高度、体积和植被冠幅、高度、盖度的最大均值都出现在额济纳,依次为4.47 m、1133.5 m3、534.5 m2、2.27 m和0.47.(2)沙堆长短轴间、体积和冠幅间均为线性关系;沙堆高度和面积间的回归曲线为抛物线;植被冠幅和高度的回归曲线在戈壁生境是抛物线,沙漠生境中却是线性关系.(3)戈壁生境中沙堆相互分隔呈斑块状格局,沙漠生境中呈沙丘链状分布.(4)空间异质性由非随机的结构原因形成的变异为主,在额济纳的空间异质性高于金塔.空间相关性在额济纳戈壁生境中较强,沙漠生境和金塔戈壁生境中属于中等程度;在金塔空间异质性存在由随机的原因形成变异为主的可能性,其环境因素对空间异质性产生大的影响.此外,结论表明高强度的风积产生较深的沙埋对柽柳灌丛生长的促进作用及灌丛与沙堆间的反馈效应是柽柳灌丛沙堆的适应性机理.  相似文献   
38.
口服或外周注射安定、乙磺氟安定、氟安定等苯二氮董化合物(BZs)可促进大鼠等动物摄食。BZs可加强中枢GABA能神经抑制效应,因此BZs促进动物摄食是否是同脑内GABA能有关的中枢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侧脑室注射氟安定对家兔摄食的影响,就这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结节乳头体在小鼠运动和摄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ddy小鼠,180-200 g,通过单侧植入电极损毁TMN-E2区。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方法检测小鼠Me5与TMN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TMN中组氨酸脱羧酶(HD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采用旷场试验箱记录小鼠全天、夜间以及白天的自主活动和摄食摄水;采用PCR检测小鼠穹窿周和下丘脑外侧区的orexin m RNA的表达。结果:荧光金逆行追踪实验显示小鼠Me5可向TMN-E2发出神经纤维投射。单侧TMN损毁,两侧TMN中HDC反应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且损毁侧比未损毁侧HD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MN损毁对小鼠24 h自主活动和摄食摄水无明显影响。单侧TMN损毁,小鼠从暗期到光期的自主活动和摄食摄水显著减少(P0.05)。单侧TMN损毁,小鼠正常昼夜活动摄食节律无显著改变。单侧TMN损毁,小鼠穹隆周和下丘脑外侧区白天的orexin m 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Me5与TMN之间存在神经通路,该通路可能通过调节穹隆周区或下丘脑外侧区的orexin神经元的激活从而调控摄食及相关行为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0.
宋伦  宋广军  吴金浩  杨国军  刘印  刘苏萱 《生态学报》2022,42(16):6838-6852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长山群岛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47%)、小粒级(41%)为主,夏季以小(39%)、大粒级(38%)为主,秋季以大粒级(60%)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42:47:11、39:23:38、22:18:60。小粒级微藻优势种为细小微胞藻(Micromonas pusilla)、融合微胞藻(Micromonas commoda)和金牛微球藻(Ostreococcus tauri),中粒级微藻优势种为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大粒级微藻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平野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hiranoi)、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综合整个真核微藻群落,春季由中粒径的剧毒卡尔藻占据优势(23.9%),夏季由大粒径的平野亚历山大藻占据优势(29.4%),秋季由大粒径的多纹膝沟藻占据优势(66.8%),有毒甲藻在该海域中占有绝对优势,贝毒累积风险较高,小粒径微藻中金牛微球藻和抑食金球藻曾在渤海引发褐潮,潜在威胁该海域贝类养殖业。虾夷扇贝对小粒级和大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低,对中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高,尤其对水体中优势种剧毒卡尔藻一直表现出主动选择。光学需氧量、无机氮、溶解氧、石油类及部分重金属Cd、As、Hg影响着整个长山群岛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时空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