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4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以来自Polima胞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源转育获得的不育白菜‘Bpol97-05A’和其回交亲本即保持系‘Bajh97-01B’为材料,利用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技术获得一条长约330 bp的特异片段P1708,RT-PCR验证确认该序列为不育白菜材料所特有,经测序和BLAST比对,发现该片段除54 bp的插入序列外,其余部分与大白菜和甘蓝叶绿体ndhJ-trnF基因之间的一段序列完全一致. 根据基因区域两端的保守部位设计引物,以Polima不育白菜DNA和可育甘蓝型油菜的DNA为模板,分别获得了长约1 900 bp的序列,比较序列发现:不育白菜与可育白菜、甘蓝型油菜的DNA序列存在一定差异,‘Bpol97-05A’中除多个位点发生变异外,另有108 bp的插入序列,该插入由2个长度为54 bp的重复序列组成,重复序列中除5′端3个碱基CTT外,其余部分均与trnF基因3′端51 bp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52.
株龄和插穗直径对甘蒙柽柳插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为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Tamarix L.)灌木或乔木[1]。2010年7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拔2 700 m的青海省同德县境内发现1片野生甘蒙柽柳古乔木居群,其中最大的1株胸径达327 cm,株高为1 130 cm,树龄初步估测为400~500 a。这片甘蒙柽柳古林资源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和柽柳属植物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现今,这片珍贵稀有的甘蒙柽柳古林正面临因水电站建设而被淹没的危  相似文献   
453.
张四明  张亚平 《遗传学报》1999,26(5):489-496
用PCR技术扩增中华鲟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时,发现中华鲟天然群体现人存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mtDNA长度变异现象。DNA测序表明,长度变异发生在mtDNA D-loop靠近tRAN^pro的位置,由长约82碱基对(bp)的重复序列串联形成的。  相似文献   
454.
对来源于贵州大方(DF)、黎平(LP)、台江(TJ)、雷山(LS)、乌当(WD)及云南(YN)的鲜品天麻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HincⅡ,HeaⅢ进行酶切分析的结果显示,天麻ITS区长度约为750bp,PCR产物经HeaⅢ酶切后YN、DF和WD株的RFLP图谱基上一致,TJ2、LP和Ls株的RFLP图谱基本上一致,而TJ1株则显著不同;经BamHI酶切后,LP、TJ和LS株的RFLP图谱相同,除DF3外,YN、DF1、DF2和WD株的RFLP图谱基本上一致;经HincⅡ酶切后,除DF3和TJ1 RFLP的图谱显著不同外,其余样本RFLP图谱均表现一致。表明天麻的遗传变异特征与其地域分布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55.
西双版纳地区两种水蛙的核型、C带和Ag-NOR研究Th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地区黑带水蛙(Hylarana nigrivittata Blyth)的核型,2n=26(18M+8SM),NF=52,5+8,Nos.2、3、8、9为SM,C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Ag-NOR一对,位于12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H.varinus Boulenger)的核型2n=26(24M+2SM),NF=52,5+8,No.8为SM,Nos.2、3、10为M或SM,C带亦主要出现在各染色体的着丝类区域,但No.10者较弱,一对Ag-NOR位于10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有染色体数目变异。除大多数分裂相为26外,尚有27或28者,后者多一个或一对小M,C带或深或浅正染。  相似文献   
456.
番茄抗青枯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寿森炎  冯壮志  苗立祥  廖芳滨 《遗传》2006,28(2):195-199
用番茄高抗青枯病品种“T51A”与高感青枯病品种“T9230”配制杂交组合,接种鉴定其正反交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的青枯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T51A对青枯病的抗性属于细胞质遗传,受1对杂合基因加性控制。用64个EcoRI/seI引物组合对“T51A”、“T9230”两个亲本及其F2代抗病和感病基因池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约4200条可分辨的带,其中2条为稳定的差异。用“T51A”和“T9230”杂交产生的F2代分离群体对2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发现特异条带AAG/CAT与暂定名为RRS-342的抗青枯病基因紧密连锁,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6.7 cM。将AAG/CAT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可以更加方便地用于对番茄青枯病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57.
金针菇菇脚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base,FVS)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4 55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基础日粮)、2% FVS组(基础日粮+2% FVS)、4% FVS组(基础日粮+4% FVS)、6% FVS组(基础日粮+6% FVS)和6% FVS阶段组(基础日粮+试验第1、3、5周饲喂含有6%FVS的日粮,于试验2、4、6周饲喂基础日粮)。试验为期42 d。结果 FVS组肉鸡平均日增重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6% FVS组和6% FVS阶段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FVS组肉鸡料重比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日龄21 d时,2% FVS组肉鸡回肠和盲肠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4% FVS组十二指肠长度和盲肠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6% FVS阶段组十二指肠长度及重量、空肠长度及重量和回肠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日龄42 d时,2% FVS组肉鸡十二指肠长度和重量及盲肠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4% FVS组十二指肠长度和重量、回肠长度和盲肠长度及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6% FVS组十二指肠长度和盲肠长度及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6% FVS阶段组十二指肠重量、空肠重量和回肠长度及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日龄21 d时6% FVS阶段组肉鸡盲肠菌群DNA条带数显著增加;日龄42 d时FVS组肉鸡盲肠菌群DNA条带数均显著增加。日龄21 d和42 d时肉鸡盲肠菌群共性条带中均含有扭链胃球菌(Ruminococcus torques),而FVS组含有大量的产酸菌。结论 日粮中添加FVS可提高肉鸡生长能力、促进肠道发育、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458.
以3月直接在培养池中播种培育的侧柏种基盘苗作对照,将同期播种的侧柏种基盘苗进行悬空培养,于6月、8月和10月分别移栽到培育池(分别称为种基盘苗、6月移栽苗、8月移栽苗、10月移栽苗),并于翌年3月挖根,研究不同培育时间对移栽后侧柏幼苗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株高、根分布最大深度、根和地上部干重由大到小依次为:6月移栽苗>8月移栽苗>种基盘苗>10月移栽苗。根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6月移栽苗>8月移栽苗>10月移栽苗>种基盘苗,但除了种基盘苗与6月移栽苗之间差异性显著外,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著。随着悬空培育时间的延长,空气断根限制了侧柏主根的生长,促进了侧根生长,降低了主侧根长度比。但经悬空培育后,任何处理的移栽苗都没有发生根系盘绕现象,移栽后主根的再生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59.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最上节间长度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保建  王盈盈  朱晓彪  洪德林 《遗传》2007,29(8):1001-1001―1007
利用由98 个家系组成的 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 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作图群体(BC1F12和BC1F13)和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 在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对水稻最上节间长度进行了 QTL 分析。结果表明, 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共检测到 13 个 QTL , 分布于第 1, 2, 3, 5, 6, 8, 10, 11 染色体上, 解释性状变异的 3.97%~15.21%。其中qUIL-6在3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检测到, qUIL-1a, qUIL-3a, qUIL-3b和 qUIL-10a 等4个位点在两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被检测到, 说明这些 QTL 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 表达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60.
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6年9月和12月、2007年3月和5月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单位时间的渔获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捕获鱼类109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45种,占40.18%),其次是鲉形目(12种,占10.71%)、鲱形目(10种,占8.93%)和鲽形目(10种,占8.93%),主要由暖温种和暖水种组成,并且暖水种和暖温种在各断面渔获量中所占的比例随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各断面主要鱼种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种类外,以小型中上层鱼类(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和底层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类(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i等)为主,各断面优势种渔获量均占其总渔获量的50%以上,主要鱼种渔获量均占其总渔获量85%以上。渔获物的营养级主要分布在4.2—4.5、3.0—3.3和3.6—3.9,各营养级渔获量随时间和断面的不同有所变化。鱼类长度谱主要集中在3—24 cm,由南向北长度谱逐渐增大。各断面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与底层温度和深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