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0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386篇 |
专业分类
9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92.
目的 调查本院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内差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针对各因素探讨防范对策,以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本院2010年1—2月份门诊药房处方调配进行现场抽查,记录各种调配内差,对各类调配内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总量为
50 266张,存在调配内差的处方共377张,占总处方量的0.75% 。调配内差类型主要为数量差错(206张,占68.96%),品种差错(130张,占34.48%)以及规格差错(10张,占2.65%);调配内差的发生率与工作人员资历、工作时间段几乎无关。结论 调配内差与药品包装、配药人员的工作态度相关,有必要探讨干预措施,提高处方配药的准确性,逐步实现门诊处方调配差错零宽容。 相似文献
50 266张,存在调配内差的处方共377张,占总处方量的0.75% 。调配内差类型主要为数量差错(206张,占68.96%),品种差错(130张,占34.48%)以及规格差错(10张,占2.65%);调配内差的发生率与工作人员资历、工作时间段几乎无关。结论 调配内差与药品包装、配药人员的工作态度相关,有必要探讨干预措施,提高处方配药的准确性,逐步实现门诊处方调配差错零宽容。 相似文献
93.
运用空间热点分析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四象限模型对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呈现空间自相关性,冷热点分布具有明显尺度效应。(2)示范区人类活动强度与ESV耦合程度基本协调一致,生态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人类活动强度与ESV耦合程度因研究尺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3)各探测因子的解释力在县域和乡镇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在县域尺度上解释力大于乡镇尺度。各驱动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双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对ESV空间分异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4.
煤矿地面工业场地的建设将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工业场地大面积的开挖将完全改变地表土壤结构,通过对煤矿现场调查和定量分析,预测本矿新增水土流失量,进而为金阳煤矿矿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5.
96.
鱼鳞坑与覆盖组合措施对陕北旱作枣园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水分是制约陕北红枣林健康生长的关键因子.通过土壤水分定位观测,研究不同鱼鳞坑与覆盖措施组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鳞坑+树枝覆盖、鱼鳞坑+秸秆覆盖、鱼鳞坑无覆盖处理下0~18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较裸地分别提高14.2%、9.4%、4.8%.不同处理在红枣生育期均能显著增加土壤表层(0~20 cm)和主要根系层(2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其中,以鱼鳞坑+树枝覆盖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不同组合措施条件下,次降雨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主要集中在100 cm以内,对深层土壤水分影响不显著.无覆盖鱼鳞坑措施在高、中、低水分状况下,各土层土壤水分与裸地无显著差异.在陕北旱作枣园,利用修剪枣枝进行覆盖在节省材料减少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保墒蓄水目标. 相似文献
97.
98.
帽儿山不同年龄森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东北温带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呼吸(R_S)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在帽儿山选取皆伐后天然更新恢复的4个年龄(1a、10a、25a和56a)林分进行了1年的野外原位测定。结果表明:(1)皆伐后天然更新恢复1年、10年、25年和56年林分的年R_S通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686.5、639.7、733.3、762.3g C m~(-2)a~(-1);其中生长季(5月─10月)和非生长季的R_S通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均呈现出随林龄增加先减后增的趋势。全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R_S随林龄变化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6%、6.3%和21.1%,表明非生长季R_S通量的变异性加大了全年R_S通量的差异。(2)4个年龄林分的Rs季节变化趋势相似,且其主控因子均随季节而变:6月─8月Rs与土壤含水率呈二次函数关系(R~2波动在56%─79%之间),其余时段则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R~2波动在85%─93%之间)。(3)不同年龄林分生长季R_S与0─20cm土层有机碳(SOC)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2=0.434,P0.05),而非生长季R_S与同期土壤5cm温度呈正相关关系(R~2=0.959,P0.01)。本研究区森林皆伐导致R_S降低,随皆伐后森林恢复R_S不断增加,其主导驱动因子是SOC密度的增加和非生长季土壤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
100.
生态效率视角下旅游业生态福利及驱动因素——以常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环境影响最小化是绿色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本文立足于生态效率模型,创新性地提出旅游业生态福利指数,据此分析1995—2017年常州市旅游业生态福利变化趋势及驱动效应,旨在为评价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新视角。研究发现:(1)1995年来常州市生态足迹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但旅游业各部门生态足迹均不断增长,游客人均资源消耗约为本地居民人均资源消耗的2.81—9.37倍,面临艰巨的节能减排压力。(2)1995年来常州市本底生态效率与旅游生态效率逐年提升,分别增加了37033元/hm2和44226元/hm2;同等资源消耗下,旅游业平均每单位产出高14409元/hm2,但游客年均消耗的自然资源却为本地居民的5.78倍。(3)1995—2007年间常州市旅游生态福利升降波动频繁,2007年来呈以直线式地骤降,受规模效益影响,旅游业的绿色生态福利和高效性不断弱化,为全市的资源节约量下降了10.7倍。(4)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sivia Index, LMDI)揭示规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