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87篇
  14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8和9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和18.8%,为优势宗谱。从稻作区来看,宗谱3和8为各个稻作区的共同宗谱;而宗谱1和2,7和11,以及9、10和12则依次是粤北、粤中和粤南稻作区的特异性宗谱。从生长季节来看,来源于早、晚季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两个优势宗谱都集中于晚季供试亚群体。结合前两次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说来解释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所表现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宗谱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在长期的水稻栽培历史中,稻瘟病菌群体可能逐步地形成了早季宗谱(小种)和晚季宗谱(小种)的遗传分化。如何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假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地区半荒漠土壤中藻类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沙坡头地区半荒漠土壤中藻类植物的垂直分布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采样、分析,结果发现结皮层有藻类植物24种,蓝藻及其丝状种类的比例最大;结皮下0-50mm和50-100mm层次分别有15种、10种,且都以硅藻及细胞种类丰富;深层次出现的种类在浅层次都出现;100mm以下层次没有任何藻种发现。生物量从表及里随深度的增加而锐减,99%的分布在结皮层;就结皮层中78%的在0-0.1mm层次,96%在0-1.0mm深度。种类数变化在结皮层和结皮下0-50mm层次都与降水量相关,而结皮下50-100mm层次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3.
东灵山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研究东灵山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季节变化,取样选择在11种不同生境类型内,分别代表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环境变化。1999~2000年的野外取样共获得甲虫标本10874号,其中步甲、隐翅虫、叶甲、象甲、拟步甲、金龟和叩甲等7科的个体数量较多,合计占个体总数的83.36%,为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选择40个最常见物种统计种类和数量,对生境进行主成分分析排序(PCA)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东灵山地区的11种生境类型划归为3类:即梨园岭退耕区的灌丛类型、小龙门林区的森林类型和东灵山主峰区的亚高山植被类型,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萌生丛被合并到小龙门林区森林植被类型中,反映了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受干扰程度可能是决定该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发现其活动高峰多出现在6月和7月,而且在不同生境类型内,优势类群的组成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小龙门林区内数量分布高于梨园岭退耕区内的分布,尤其在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内的数量优势更加明显。如果按营养层次划分功能群,捕食性类群比例最高,植食性类群次之,腐食性类群最少,捕食性类群的季节活动曲线滞后于植食性类群的活动曲线。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内毒素致绵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将16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中度海拔组和高海拔组,按相同的剂量静脉给予内毒素(6μg/kg)制作MODS模型,24h后麻醉处死绵羊,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中度海拔和高海拔MODS组绵羊肺脏、肝脏、脾脏、肠粘膜均出现明显炎性改变,高海拔MODS组绵羊肺脏、肝脏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中度海拔MODS组。结论高海拔地区MODS的病理损伤较中度海拔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35.
李锋  孙司衡 《生态学报》2001,21(3):481-485
以青海沙珠玉地区为例对景观生态学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主要分析了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以及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等指标和方法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应用的景观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36.
南极地区苔藓地衣植物的地球化学元素营养富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南极苔藓地衣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富集特征,发现K,Ca为苔藓地衣中最活跃元素,主要以主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地衣植物中,P极易富集在地衣的藻层,参与藻类的有机合成过程,苔藓容易富集环境中的S,Al,Si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地衣中,同时Fe,Mg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体内,根据元素的含量和营养作用,研究认为K,Ca苔地衣的大量无机营养元素,S,P为苔藓地衣的中等营养元素,Al,Si为苔藓地衣的环境累积元素。  相似文献   
37.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枯枝落叶分解的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的投入是防止土壤退化和维持健康生态农业的主要前提条件。因此对农田枯枝落叶分解转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枯枝落叶的物质转化过程与土壤环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密切相关。土壤动物是有机质分解 -腐殖化作用机制的主要环节。一方面 ,它对损耗有机质有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 ,它对微生物种群起一种真正的生物和能量的过滤作用[9] 。土壤动物对有机残体的机械粉碎作用使真正的“分解者”微生物和有机残体的接触面显著增大。同时有机残体经土壤动物消化道作用变得柔软湿润。也有利于土壤酶的作用。此外…  相似文献   
38.
39.
如何发挥自然保护区繁荣本地经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与自然密切接触环境中的人们都能了解:天然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和野生生物的价值,因而十分珍惜它们;但同时,由于经济需要和文化落后等原因,常常也被吸引去过分夺取它们当中各种各样的资源,导致恶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40.
吉林桦甸仙人洞旧石器遗址1993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5—6月,仙人洞旧石器遗址发掘获得石制品197件,打制骨器18件,磨制骨器1件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遗址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早期之末或中期至晚期。石制品具有以小石制品为主的中国北方主工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