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6篇
  4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肾被囊微环境中的分化情况,为研究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分化潜能和稳定性及寻找新的皮肤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呈β1整合素、CK15和CK19阳性的表皮样干细胞克隆,无菌手术下移植入129小鼠双侧肾被囊内,术后4周、6周和8周取材。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和CEA和CK18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129小鼠肾被囊内4周,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种植6周和8周,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汗腺样、皮脂腺样及毛囊样等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汗腺样结构呈CEA和CK18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肾被囊微环境下,可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皮脂腺样及毛囊样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42.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致使大量神经细胞缺失、凋亡,如何补充缺失的神经细胞,建立有利轴突再生的微环境成为脊髓损伤治疗的关键。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分泌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能维护神经元的存活及挽救凋亡的神经元。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作为种子细胞替代缺失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43.
寄生蜂对稻飞虱控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25-1032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近年来在亚洲地区连续大爆发,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寄生蜂作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起着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稻飞虱主要的寄生蜂种类及其优势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重点总结了寄生蜂优势种群的寄生选择、种群消长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保护利用等,并对寄生蜂研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稻飞虱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夜蛾黑卵蜂是草地贪夜蛾卵期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适宜的寄主是实现其规模化繁育及应用的基础。本文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方法,分析、评价了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及甜菜夜蛾这3种夜蛾卵上夜蛾黑卵蜂的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潜能。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在3种夜蛾卵上均能顺利完成幼期发育且出蜂日期较为整齐,羽化当日即为产卵高峰日,羽化后3 d内的寄生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0%以上。子代羽化率介于77.90%~85.56%之间,雌性比率介于0.53~0.59之间。不同寄主繁育的夜蛾黑卵蜂雄蜂后足胫节长度无明显差异,但以甜菜夜蛾卵繁育的雌蜂的后足胫节最长(152.00μm),斜纹夜蛾卵繁育的次之(146.33μm),草地贪夜蛾卵繁育的最短(142.67μm)。以甜菜夜蛾卵繁育的夜蛾黑卵蜂的内禀增长率(rm)、净生殖力(R0)及周限增长率(λ)均最高,分别为0.3486、57.94和1.4171,以斜纹夜蛾卵繁育的次之(rm,0.3091;R0,49.60;λ,1.3623),而以草地贪夜蛾卵繁育的最小(rm,...  相似文献   
45.
细胞表面构图技术对于研究细胞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微加工技术与表面修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细胞表面构图方法。本研究介绍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电化学自组装单层修饰的多细胞表面构图方法。该方法通过软光刻技术加工具有2种细胞拦截坝结构阵列的微流控通道来实现2种细胞在芯片表面准确定位;通过表面修饰具有阻碍细胞贴壁特性自组装单层来实现对细胞生长区域的限制;最终实现2种不同细胞近距离表面构图。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多种细胞根据需要进行准确的表面构图,细胞区域之间没有物理隔离共享培养微环境,允许不同种细胞通过细胞分泌因子进行相互作用,基底透明表面开放可以使用多种观测手段。该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种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前主要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但需要昂贵的仪器并耗费大量时间。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激光诱导的微流芯片检测系统来监测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该系统主要由激光装置、光路系统、微流控芯片、光电倍增管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等5部分组成。对该系统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诱导强度的增强监测信号峰也随之增强,并且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一致。利用该芯片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和鉴定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的细胞克隆,可以替代PCR鉴定方法。但该系统仅仅能够监测表达强度,不能够满足蛋白定位等高水平研究,因此,该系统适合应用于环境的微生物监测、药物筛选和其他无需观察蛋白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47.
脂肪来源细胞体外增殖规律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组织由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19例,31.5±5.8岁)。酶消化法分离抽吸物中细胞,体外扩增至第10代.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累计倍增数目,明确其体外生长规律和增殖能力;通过对表面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CD49d、CD34、CD31、3G5等的检测分析脂肪来源细胞的群体组成:分别向软骨、骨、脂肪定向诱导,进一步明确该细胞群体定向分化能力。实验表明,每300ml脂肪抽吸物平均可获得5×10~7个有核细胞,体外扩增10代,平均每代倍增数目为1.59±0.224.累计倍增数目为15.53。流式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干细胞相关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等表达率均>60%,但与造血系相关的CD34、CD31表达率也分别达到7.3%、29.2%。ADC向软骨诱导可检测到Ⅱ型胶原表达;向成骨诱导可见矿化结节形成,并可检测到AKP、Osteonectin基因表达;向脂肪诱导可检测到PPARr2、GLU-4、Leptin基因表达,细胞内有脂滴形成。脂肪来源的细胞获得量大,体外增殖能力强,并含有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细胞,有可能作为组织构建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8.
相比于2D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类器官更能够重现来源器官的关键结构和功能特征,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类器官芯片结合了类器官培养腔、微流控等多种功能单元,不仅可以根据研究者对靶器官的认知来设计仿生结构,模拟人体靶器官的复杂性;而且能控制并检测类器官所处微环境的变化,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对类器官芯片的...  相似文献   
49.
庐山6种树木立地土壤溶液铝形态与溶解有机碳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1999年夏季,采集了庐山植物园6种树木立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溶液,分析其溶液中的溶解铝和溶解有机碳。结果表明,尽管发育于同一发生性土类,不同立地下土壤溶液溶解铝含量有明显差异,而溶解性有机碳的差异相对较小,在6种树木立地中,香柏立地表层土壤溶解铝含量达4.95mg·kg-1,为其它针叶林立地的2倍,是阔叶林立地的3倍。溶解铝积累与土壤酸化强度有密切关系,但溶解有机碳趋向于形成抑制毒性的单核铝,供试的不同立地土壤可以按溶液铝化学特点分为不同的生态化学类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右关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行全凭静脉麻醉患者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D组)给予DEX负荷剂量0.5μg·kg-1,注药时间15rain,继以0.3μg·kg-1·h-1持续输注至修补硬膜时;对照纽(N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记录拔管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计算心肌氧耗指数(RPP);记录丙泊酚平均用量、用药前后BIS值、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①D组给予负荷剂量后,BIS值由(95±3)降至(7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N组相比,D组丙泊酚用量减少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拔管期间SBP、DBP和HR与入室时比较,D组无明显变化,N组HR显著升高(P〈0.05);D组拔管期间SBP、DBP、HR和RPP明显低于N组(P〈0.05);④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两组不良反应(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持续静脉输注DEX可减少TCI丙泊酚用量,能使BIS值进一步降低,产生良好镇静效应;同时可有效减轻拔管期间循环变化,降低RPP,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拔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