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DNA疫苗能够诱发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DNA疫苗的出现或许是疫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本文对DNA疫苗的由来、优越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虽然DNA疫苗的免疫机制有待探讨,然而DNA疫苗的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32.
以外生菌根菌Xerocomuschrysenteron接种相思树与马尾松幼苗,不灭菌栽培,植株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测定,都优于对照.以外生菌根菌Calvatialilacina加VA菌根菌Glomusspiganus双接种于相思树幼苗,灭菌栽培.植株含N量和脯氨酸等含量优于VA菌根菌单接种的效果.幼根切片观察到接种的外生菌根菌进入根皮层细胞间隙,原有菌根的发育和结构状况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333.
VA菌根真菌接种剂类型、剂量和接种方法对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了VA菌根真菌四种菌剂剂型、用量和三种接种方法对绿豆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净根为菌荆时,对植物侵染最好,植物苗龄20天时其侵染率为其他荆型的2—4倍;球化、穴施和层施三种接种方法的最适菌荆剂量分别为种子重量的20、40、80倍;接种方法则以种子球化、穴施的效果最好,接种30天时,其侵染率均超过60%;从节省接种剂用量来看,以种子球化法最省,在用量相当于穴施和层施法用量的1/2—1/4情况下,可达同等侵染水平,看来球化接种是一种既省菌剂又省工利於推行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334.
红壤中VA菌根真菌侵染力及接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丘陵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马尾松林自然植被下红壤、栽种胡枝子的两种侵蚀红壤及花生-油菜轮作的耕作红壤等3种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种类、侵染势、施用石灰石粉改土和增施磷肥对VA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以及VA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和侵染势显然不同:马尾松林自然植被下的红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大,侵染迅速;花生-油菜轮作的耕作红壤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也大,但侵染缓慢,有明显的滞后期;栽种胡枝子的侵蚀红壤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小,侵染力很低。对侵蚀红壤与耕作红壤接种VA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VA菌根的侵染率,在适当施用磷肥及施石灰石粉改土后,都能促进VA菌根侵染,从而增加了植物的吸磷量,植物生长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35.
比较了四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每组对象为6~7岁儿童30~50人。每人三剂疫苗,程序为 0、1和6个月。其中10μg肝注组免疫三针后1个月和3年,抗HBs阳住率均为100%;而3μg肌注组仅为78%和40%;5μg肌注组和3μg皮内接种组的抗-HBs阳性率在89%~100%之问。免疫后18个月做抗-HBs相对定量,各组mIU/ml的GMT由高到低依次为10μg肌注组、3μg皮内组、5μg肌注组和3μg肌注组。由此可见,对学龄前HBV标志阴性的儿童进行免疫,在各组中以10μg疫苗肌注效果最佳,而3μg肌注无实用价值。如考虑到疫苗费用,则5μg肌注或3μg皮内注射也不失为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6.
VA菌根真菌对石刁柏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37.
VA菌根真菌、根瘤菌双接种对大豆增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呜 《生物技术》1992,2(6):38-40
本文论述了在自然状态下的土壤里,VA菌根真菌、根瘤菌双接种对大豆结瘤、菌根真菌侵染率、固氮酶活性及植株养分吸收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A菌根真菌、根瘤菌双接种明显提高大豆结瘤能力与固氮酶活性,并可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双接种比单接种VA菌根真菌处理提高产量140%,比单接种根瘤菌处理提高55.84%.  相似文献   
338.
粪产碱菌对水稻根质子分泌作用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粪产碱菌浸种或沾根均能增强水稻根的质子分泌能力,促使介质酸化,pH值下降约2.2,浸种的效应更为明显。接种粪产碱菌能刺激水稻在缺铁胁迫条件下的质子分泌作用,提高根际溶液和根内ATP含量,同时增强根际土壤中铁、磷元素的有效性,促进植物根系对磷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39.
紫云英根瘤菌菌株107经转座子Tn5诱变的胞外多糖合成缺陷型变种(Exo~-),在共生性状方面的改变有四种类型。我们选用了仅在宿主根部形成瘤状突起(Calli)的A类(NA-01,NA-02)、形成无效瘤(Nod~ ,Fix~-)的B类(NA-12)及不结瘤的(Nod~-)D类(NA-14)中的四个突变株分别与消除了共生质粒的Exo~ Nod~-变种(热处理变种及ANU-1116)混合接种紫云英幼苗,观察到与D类变种配合的接种组仍不能结瘤,而与A,B两类变种配合的接种组均诱导宿主产生形态正常的无效根瘤,并且该无效瘤全部被Nod~-变种侵占。说明一个表型仍为Exo~ ,但失去共生质粒的Nod~-变种,可在一个含有该质粒的Exo~-变种的帮助下进入根瘤。这提示共生质粒上的结瘤基因(nod)仅与侵染过程的早期有关,瘤的发育尚需根瘤菌的其他基因,其中包括exo基因的参与。 此外,共生质粒缺失的三个异种根瘤菌突变株分别与紫云英根瘤菌Exo~-变种混合接种时,也都在紫云英根部诱导出无效瘤,并且从瘤中能分离到这三个异种菌。表明在最初的识别作用发生后,植物对共生菌的专一性要求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40.
1 引言 国内外众多的试验表明,VA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促进植物对养分吸收和物质转化,从而大幅度增加寄主生物量,但也有试验表明,接种VAMF后,寄主生物量并无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菌根接种物本身的特点及外界条件有关,其中土壤中磷的含量是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土壤P过高,对菌根的形成有影响。本文就刺槐接种VAMF,在不同立地环境下寄主生长变化及不同施磷量对VAMF侵染能力、孢子产生量、植株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