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分布于秦岭的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忍冬(L.japonica Thunb.)、葱皮忍冬(L.ferdinandii Franch.)和金银忍冬(L.maackii(Rupr.)Maxim.)为对象,通过定位观察、人工授粉实验、人为设置实验斑块的方法对忍冬属4种植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繁育系统、花色变化现象、传粉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单花花期、花部特征存在差异。人工授粉实验显示,4种植物均存在一定的花粉限制,自交不亲和。除葱皮忍冬外,其余3种植物随着花色由白变黄,花粉和花蜜报酬减少、雌雄生殖能力逐渐降低;葱皮忍冬花变色后花蜜量变化不显著,且仍保留较强的雌性生殖能力。变色花的保留被认为是植物的一种生殖策略,通过增大植物的花展示来扩大自身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远距传粉者访花。人为控制白、黄花不同数量比的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传粉者偏向访问白花(变色前的花),且白花提供的报酬量和黄花(变色后的花)数量显著影响传粉者的访花频率,即当花蜜量减少或黄花数量增多时,传粉者访花频率随之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忍冬属4种植物的花色变化可能除了增大植物对远距传粉者的吸引力外,对近距传粉者的访花行为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传粉者接近植株时,变色后的花可能暗示其花蜜(花粉)报酬已经发生变化,并驱使昆虫离开并飞向同株或异株植物新开放的报酬丰富的白花,这既有利于提高传粉者的觅食效率,又能降低植物同株异花授粉的几率,对忍冬属植物及传粉者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植物长期与授粉昆虫相互适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52.
百合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胚胎形成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是诱导雌核产生单倍体的技术之一。以1个野生种和3个杂种系共7个百合(Lilium)基因型为实验材料, 探讨了基础培养基、花蕾取样时期和外源激素等因素对百合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胚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CBM、MS和BDS三种基础培养基均可诱导百合未授粉子房胚胎形成, 但以BDS培养基诱导效果最佳; 开花前1天的花蕾较适于百合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 2 mg·L-1 2,4-D + 2 mg·L-1 6-BA和2 mg·L-1 2,4-D + 2 mg·L-1 KT两种外源激素配方均适用于百合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诱导胚胎形成。在培养过程中, 大多数胚性胚珠中只含有1个胚胎, 位于珠孔端、合子端或极核处, 少数胚性胚珠中含有双胚胎。通过百合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 从5个基因型材料中共获得146株再生植株。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对其中的62株进行了倍性测定, 其中43株与母体植株染色体倍性不同。  相似文献   
53.
中国水果和蔬菜昆虫授粉的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建东  陈文锋 《昆虫学报》2011,54(4):443-450
水果和蔬菜是二大类最主要的虫媒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近几十年来授粉昆虫在多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明确中国主要授粉昆虫的现状以及昆虫授粉在中国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经济地位, 本文分析了1961-2009年间中国主要授粉昆虫蜜蜂的数量动态以及水果和蔬菜种植的变化特征; 并以2008年种植的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44种水果和蔬菜为研究对象, 引入农作物对昆虫授粉的依赖性参数, 应用生物经济学的方法评估了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 1961-2009年的49年之间, 中国主要授粉昆虫蜜蜂蜂群数量增加了161%, 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472%, 产量增加了833%。中国水果和蔬菜中虫媒作物产量的提高, 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密切相关(r=0.995, P<0.01), 也与主要授粉昆虫蜜蜂蜂群数量增加有关(r=0.804, P<0.01)。2008年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为521.7亿美元, 占44种水果和蔬菜总产值的25.5%。水果类对昆虫授粉的依赖程度较高, 授粉产生的经济价值大于蔬菜类。在昆虫授粉的贡献中, 苹果、西瓜、梨、芒果和李占据前5位。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 中国水果和蔬菜对昆虫授粉的依赖程度超过15.9%的全球平均水平。随着中国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 中国需要更多的授粉昆虫为其提供授粉服务。  相似文献   
54.
陈玲玲  高江云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1):1202-1208
芳香石豆兰(Bulbophyllum ambrosia)是分布于我国南方石灰岩山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一种常见附生兰科植物, 附着生长于岩石或树干上, 野外监测发现其自然不结实。对芳香石豆兰繁殖生态学的研究表明, 不同于石豆兰属其他具有蝇类传粉综合征的种类, 其花具有香味和花蜜,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芳香石豆兰唯一的有效传粉者, 具有较高的访问频率, 自然种群中有较高的花粉块移出率和柱头花粉块沉降率, 在中华蜜蜂的传粉过程中, 芳香石豆兰铰链结构的唇瓣起着重要作用。人工授粉试验表明, 芳香石豆兰自交授粉不结实, 异交授粉结实率达90%以上, 芳香石豆兰为自交不亲和的繁育系统。芳香石豆兰具有较强的克隆生长能力, 同一个体花期内有大量的花同时开放, 其传粉者中华蜜蜂平均单次访花(4.29 ± 0.40)朵( n= 66), 造成了严重的同株异花传粉。芳香石豆兰附生于石灰岩山顶岩石或树干上, 种群密度较低, 使得不同个体之间花粉交流困难, 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导致了芳香石豆兰自然不结实。本研究结果为开展芳香石豆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5.
大棚油桃授粉方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5月,研究利用蜜蜂、壁蜂花期传粉及人工授粉技术对大棚油桃艳光和潍甜1号的座果率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潍甜1号的座果率提高幅度最大。上述几种方法中,人工授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6.
生长素与乙烯对兰花授粉后花发育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朵丽蝶兰为材料,对乙烯和生长素调节的授粉后花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切花和植株上的花授粉后,乙烯的产生和发育无明显差异;花瓣的衰老,子房发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受乙烯调节;与切花相比,植株上花的子房内无ACC合酶和ACC氧化酶mRNA的积累。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采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为猕猴桃授粉,研究中蜂对猕猴桃的访花授粉行为规律,以及中蜂授粉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规范猕猴桃中蜂授粉和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蜂既采集雄花又采集雌花,每日的访花活动时间为7:40-19:30,访花的温度区间为18.9...  相似文献   
58.
从未授粉的青稞子房培养出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研究,虽然只在大麦、小麦、水稻、烟草、玉米、百合等几种作物上取得了进展,但近几年已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和育种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继百合之后,又在青稞上开展了此项研究,获得了单倍体植株。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昆虫知识》2009,(5):677-677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一种产自中国海南岛的兰花(Dendrobiumsinense)会释放出一种蜜蜂通常在遇险时才会发出的信息素。这种化学物质能够吸引亚洲大黄蜂—野生的大黄蜂会用蜜蜂喂食自己的幼虫。其他的昆虫并不会上当,但大黄蜂却很容易中招—它会猛扑向兰花,并在这一过程中粘上一部分花粉。  相似文献   
60.
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水稻(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受精前后胚囊内钙调素的分布变化.授粉后,卵细胞、助细胞和中央细胞内的钙调素较授粉前均有所增加.中央细胞内钙调素的增加要比卵细胞中约早2 h,退化助细胞与宿存助细胞之间的钙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授粉到受精期间,钙调素的主要分布形式由分散的单颗粒转变为聚集颗粒,受精完成后再变为分散的单颗粒形式.胚囊壁及珠心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隙中也观察到钙调素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初步讨论了胞内和胞外钙调素在水稻受精与合子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