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4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569篇 |
专业分类
30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56篇 |
1994年 | 165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97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为了明确光周期和遗传因子在稻飞虱翅型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了3种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翅型纯系或近纯系在不同光照时数下的翅型分化比率。【方法】以经过5~45代连续翅型筛选后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长翅型和短翅型纯系或近纯系为材料,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其在长光照(16和20 h)、短光照(4~12 h)和正常光照(14 h) 3类光周期条件下饲养后, 雌、雄成虫中长翅和短翅个体出现的比率及存活率。【结果】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长翅型纯系M♂×M♀或短翅型纯系B♂×B♀在不同光周期下的翅型比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褐飞虱短翅型近纯系B♂×B♀的雌虫短翅率和成虫总短翅率在不同光周期下也无显著差异(P>0.05), 但雄虫短翅率在正常光照14 h和短光照4 h下显著高于长光照20 h下的(P<0.05)。当褐飞虱短翅型达到纯系后, 其后代翅型在6~16 h光照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褐飞虱长翅型近纯系M♂×M♀的后代虽有短翅个体出现, 但是雌虫和雄虫的各自短翅率在不同光周期下无显著差异(P>0.05), 仅总体短翅率在12 h光照条件下的显著高于16 h下的(P<0.05)。褐飞虱长、短翅型杂交筛选品系M♂×B♀的雌虫短翅率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升高; 灰飞虱杂交筛选品系M♂×B♀的短翅雄虫随光照时数的缩短而增多(P<0.05), 但当筛选代次达到45代时, 这种趋势不再显著。3种稻飞虱长翅型和短翅型纯系或近纯系若虫的存活率会稍低于长、短翅型杂交后代的存活率, 但长、短翅型品系的存活率在6~16 h光照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稻飞虱翅型分化对光周期的反应受飞虱本身遗传背景的影响, 翅型纯系后代个体的翅型分化对光周期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992.
海南水域蟹类区系十分丰富,仅玉蟹科就有54种,本文报道了其中发现6新种。 相似文献
993.
994.
记述中国长角枝(螩)亚科1新属及5新种:微翅股(螩) Lopaphus micropterus sp.nov.,广东玛异(螩) Marmessoidea guangdongensis sp.nov.,树椿拟管(螩)Pseudosipyloidea shuchuni gen.et sp.nov.,大明山拟管(螩) Pseudosipyloidea damingshanensis gen.et sp.nov.及刺突臀(螩) Scionecra spinos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上海昆虫博物馆及香港昆虫学会.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小煤炱目生态及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小煤炱目的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及寄主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中国小煤炱目有7属,341种和变种,占世界的15%;优势属是小煤炱属(239种和变种,占70.1%),小光壳炱属(54种和变种,占15.8%)和附丝壳属(22种和变种,6.4%)。中国小煤炱目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76.8%的寄主植物属属于热带成分。种的分布型可分广布成分(0.3%)、泛热带成分(7.3%)、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9.1%)、旧世界热带成分(0.3%)、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成分(2.1%)、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6.1%)、热带亚洲成分(34%)、北温带成分(0.6%)、东亚-北美洲成分(0.3%)、东亚成分(1.7%)、中国特有成分(28.2%)等11种类型;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成分(68.9%)和中国特有成分;在分布上,与东亚、北温带区系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996.
997.
云南青鳉鱼类的分类和分布(鳉形目:青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研究,云南的青鳉鱼类有2种:(1)分布于西双版纳的小青鏘 Oryzias minutillus Smith为中国境内首次记录;(2)另一种是新亚种,定名中华青鳉 Oryzias latipes sinentis subsp.nov.广泛分布于云南及中国其他地区。本新亚种与产自日本的指名亚种日本青鳉 Oryzias latipes latipe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主要区别在于:本新亚种的第一肋骨连接第二而不是第三脊椎骨上;平均脊椎骨数为29.2±0.6而不是30.3±0.5;胸鳍条多数为9而不是多数为10枚;染色体数目2n=46而不是2n=48。这些差异,明显地表示了由于地理隔离而引起的亚种分化。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记述园蛛科肥蛛属两种:华丽肥蛛Larinia eleqans Spassky,1939 和涅氏肥蛛L.nenilini Marusik,1986 为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99.
为了配合中国孢子植物志《团藻目》编志的需要,作者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等地采集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文中报道了团藻目6个属的4个新种,1个新变种和9个中国新记录,其中拟衣藻属Chloromonas和朴罗藻属Provasoliella为我国新记录属,武汉朴罗藻、嗜碱衣藻、多粒衣藻、广西拟衣藻为新种,星状四鞭藻广西变种为新变种。 相似文献
1000.
Cai Wang Gregg Henderson 《Insect Science》2014,21(6):785-795
Although preference and utilization of clay have been studied in many higher termites,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lower termites, especially subterranean termites. The Formosan subterranean termite,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can modify its habitat by using clay to fill tree cavities. Here,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clay on C. formosanus was investigated. Choice tes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ly more termites aggre- gated in chambers where clay blocks were provided, regardless of colony group, observation period, or nutritional condition (fed or starved). No-choice tests showed that clay had no observable effect on survivorship, live or dry biomass, water content, and tunneling activity after 33-35 d. However, clay appeared 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 filter paper consumption (dry weight loss). Active particle (sand, paper, and clay) transport behavior was observed in both choice and no-choice tests. When present, clay was preferentially spread on the substrate, attached to the smooth surfaces of the containers, and used to line sand tunnels.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clay attra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