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万县贞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13,32(6):1086-1096
对我国木生齿状真菌齿耳属进行了研究,报道了该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阔纤毛齿耳菌Steccherinum ciliolatum、山生齿耳菌S.oreophilum和强壮齿耳菌S.robustius。3个种分别采集自黑龙江、四川和吉林省。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面确定了该属3个种类的分类地位。阔纤毛齿耳菌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奶油色至浅黄色,短齿,边缘呈绒毛状,孢子椭圆形;山生齿耳菌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小,平伏至反卷,菌盖表面光滑,子实层体齿状至孔状,骨架囊状体锥形,孢子窄椭圆形;强壮齿耳菌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至反卷,菌齿浅橘红色至暗黄色,孢子宽椭圆形。分子系统学方面,Steccherinum 3个种类获得了高的支持率,分属不同分支,显著区别于该属的其他种类。根据采集到的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并给出了我国该属已知15种的检索表及每种的简要特征。  相似文献   
972.
2010-2011年对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通过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分析了该地区蜻蜓目昆虫的区系特点、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系数.共采集蜻蜓标本18941号,12科53种,其中以蜻科Liberllulidea最多共13属26种,优势种为黄蜻Pantala flavesens flavesens Fabricius.区系分析结果支持研究地属于东洋界和古北交界过渡地带.结合不同生境物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蜻蜓分布受环境中水域和植被的分布特点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蜻蜓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与周边地区蜻蜓研究的相关结果对比,鹞落坪地区蜻蜓具有物种数多,多样性、均匀度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3.
陶欣  赵宁  李彪  李敏  闫淑珍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21,40(7):1660-1675
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子囊菌,对其分类归属一直存在不同处理意见,主要原因在于形态分类学难以解释其不同的特征表现。为了对竹黄的分类地位做出更接近自然亲缘关系的解释,本研究以自测的S. bambusicola S4201菌株基因组为基础,结合Genome Warehouse(GWH)数据库中公布的S. bambusicola GZAAS2.1243菌株和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Shiraia sp. slf14菌株的基因组数据,选取nrSSU、nrLSU、tef-1αrbp2 4段序列联合分析,与国际真菌生命之树计划(Assembling The Fungal Tree of Life,AFTOL)中的74种子囊菌比较,进行目级归属的系统发育分析;选择ITS、nrLSU和tub2 3段序列联合分析,与GenBank数据库中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的30种真菌比较,进行科级归属的系统发育分析。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推断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了单独建立竹黄科的分类处理,且竹黄科应归于格孢腔菌目,竹黄属中可能有隐存种。  相似文献   
974.
报道了中国鳞叶衣属Pannaria的11个种,其中包括6个中国新记录种:安第斯鳞叶衣P. andina、粒芽鳞叶衣P. elatior、多育鳞叶衣P. prolificans、多枝鳞叶衣P. ramulosa、灰棕鳞叶衣P. subfusca和密芽鳞叶衣P. tavaresii。本文对11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并提供了中国新记录种图片和中国鳞叶衣属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75.
毛黎娟  冯佳威  章初龙 《菌物学报》2021,40(10):2854-2862
根据ITS、LSU、rpb2tef1tu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云南禾本科植物格孢腔菌目的7株内生真菌鉴定归属于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四绺孢球腔菌科Tetraplosphaeriaceae的四绺孢属Tetraploa和假四绺孢属Pseudotetraploa以及该目下的一个未定属genera incertae sedis。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愈创木酚培养基筛选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的2个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而这个未定属的菌株仅具有较弱的纤维素酶活性、无漆酶活性,表明格孢腔菌目的2个内生真菌类群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能力不同。多重对应分析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真菌的属与寄主、分离来源和地理位置有关联,其中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可在活的健康植物作为内生真菌存活,并在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中分离得到,推测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两属为内生和腐生双生态位真菌。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四绺孢球腔菌科内生真菌参与的禾本科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将深化我们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生态学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6.
本文概述了现生襀翅目稚虫的食性,其通常分为腐食-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食性不同,其口器结构差异明显.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保存的口器结构,利用将今论古、形态功能分析等手段推测襀翅目化石稚虫的食性有腐食-植食性、刮食性、肉食性,以及因化石保存等因素导致的食性不确定.此外,选取热河昆虫群中襀翅目昆虫的优势种类Perlidae的一代表化石稚虫,对其保存的口器形态及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推断其食性为捕食性.  相似文献   
977.
[目的]玉米叶蝉缨翅缨小蜂Anagrus dmitrievi Triapitsyn&Hu是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idia eremita Zachvatkin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玉米三点斑叶蝉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该寄生蜂个体微小,通过传统昆虫分类方法难以将其与同类卵寄生蜂准确分类.因此,本研究旨在为玉米叶蝉缨翅缨小蜂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室内,采集玉米三点斑叶蝉卯饲养玉米叶蝉缨翅缨小蜂至成虫.根据玉米叶蝉缨翅缨小蜂成虫的体色、触角、翅等形态特征对标本进行鉴定,并利用无损伤法提取样本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对COⅠ和ITS2基因进行DNA条形码分子标记试验.[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饲养获得的寄生蜂标本为玉米叶蝉缨翅缨小蜂.获得了该寄生蜂COⅠ和ITS2的部分序列,相似比对、遗传距离和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玉米叶蝉缨翅缨小蜂COⅠ和ITS2序列分别与NCBI数据库中的同属其他种的相关基因有较高相似性,但存在一定遗传差异,可明显区分.[结论]获得的玉米缨翅缨小蜂的COⅠ和ITS2基因序列可作为玉米叶蝉缨翅缨小蜂的DNA条形码,为后续该寄生蜂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978.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该虫近几年在石家庄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石家地区的寄主植物、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观察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测试分析了树冠喷施不同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  相似文献   
979.
唐贵明 《蛛形学报》2011,20(2):94-98
记述内蒙古卷叶蛛科Dictynidae蜘蛛6种。其中阿拉善婀蛛Argenna alxasp.nov.为1新种;巾阿卷叶蛛Ajmonia capucina(Schenkel,1936);康古卷叶蛛Archaeodictyna consecuta O.P.Cambridge,1872;芦苇卷叶蛛Dictyna arundinacea(Linnaeus,1758)系本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80.
砂壳纤毛虫隶属于纤毛门、旋毛纲、环毛亚纲、砂壳目.本文总结了自Kofoid和Campbell(1929)以来的分类学资料,参照Lynn(2008)的分类系统,整理成世界砂壳纤毛虫新名录.厘清砂壳纤毛虫共有15科69属954种,其中海洋种为15科69属925种,淡水种为3科5属29种.在所有属中,以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包含物种最多,为137种,其中海洋种为118种.我国水体共记录有13科36属164种,海洋种13科36属144种,淡水种2科3属20种.除杯形铃壳虫(Codonella cratera)、湖泊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lacustris)、蜉蝣筒壳虫(Tintinnidium ephemeridum)、蝌蚪筒壳虫(Tintinnidium ranunculi)、半缘筒壳虫(Tintinnidium semiciliatum)、纺锤拟铃虫(Tintinnopsis fusiformis)、伊利诺拟铃虫(Tintinnopsis illinoisensis)、卵圆拟铃虫(Tintinnopsis ovalis)、圆柱拟铃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这9个种外,其他淡水种在我国都有记录.该名录中,除了已有中文名的159种外,其余的种我们给出了中文译名,并将部分译为似铃虫属(Tintinnopsis)的中文名统一为拟铃虫属,部分译为麻铃虫属(Leprotintinnus)的中文名统一为薄铃虫属,将截短角口虫(Salpingella decurtata)改为截短号角虫,将冰生拟铃壳虫(Codonellopsis glacialis)改为冰生类铃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