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间萍  熊晓莹  王小梅 《蛇志》2009,21(2):159-160
手外伤的发生率较高.且由于手部功能复杂,对外观要求高,因此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手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发展,挖掘出各种皮瓣,为手部创伤的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皮瓣外形美观,吻合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并且血管蒂旋转点远,可达手部较远端创面的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和虎口挛缩的理想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采用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2.
不同风信子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物候期及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荷兰引进的17个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 )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物候期、观赏特性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7个风信子品种的耐寒性较强,出苗期最早在1月下旬,多数品种的出苗期在2月中下旬;绝大多数风信子品种的叶片展开期集中在3月14日至20日;花现色期多为2月底至3月初,第1朵花的开花期在3月中上旬;大部分品种的单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和群体开花持续时间较长,分别达20~22 d和27~31 d.17个风信子品种的花均具有非常浓烈的香味,花蕾与花脉颜色相同,花色从花脉辐射至花瓣边缘并逐渐变淡,花色艳丽, 观赏性强. 少数品种具1个花枝, 多数品种具2个花枝, 花茎长度12.7~21.9 cm, 多数品种的花茎长度在17 cm以上;主花序长度多在11 cm以上,约占整个花茎长度的2/3;单花序花朵数为20~61.各品种的花瓣数和花药数基本一致,多以6为基数;17个风信子品种的花粉均有一定的萌发能力,其中9个品种的花粉萌发率较高,均超过40%.多数品种的叶片数为6或7,叶片长18~29 cm,宽2.2~3.6 cm.除品种'阿姆斯特丹'、'简波斯'和'福特'外,其余品种均可以分生出籽球,其中,品种'蓝星'、'蓝夹克'和'爱丽斯'的籽球分生能力最强,分生率达66%以上;不同风信子品种的籽球直径也各不相同,多数籽球直径较大,为3~5 cm.结果显示,风信子可作为早春花卉在南京进行种植,但具体种植条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共2次,治疗后半年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正常,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994.
UV-B辐射对拟南芥细胞周期G1/S期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蒋磊  王艳  李韶山 《植物学报》2009,44(4):426-433
以同步化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根尖细胞为材料, 研究了UV-B辐射对拟南芥细胞周期G1/S期转变的影响。细胞周期荧光显微图像分析表明, UV-B辐射延缓了拟南芥根尖细胞G1/S期的转变。基因表达的RT-PCR检测表明, 在UV-B辐射下G1/S期转变的标志基因Histone H4和E2Fa的表达受抑制, 而G1/S期转变的抑制因子KRP2基因表达则受诱导上调。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 UV-B辐射引起拟南芥根尖细胞内积累大量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以上结果表明, UV-B辐射抑制植物的生长可能受细胞周期和DNA损伤调控。  相似文献   
995.
张明  蔡景霞 《动物学研究》2006,27(4):344-350
采用split-litter法对仔鼠进行分组和处理,共5组NTS组(未经实验人员抓握和标记),PND2—9TS组和PND10—17TS组(分别在仔鼠出生后的2—9天、10—17天,每天短暂抓握和标记仔鼠),PND2—9MS组和PND10—17MS组(分别在仔鼠出生后的2—9天、10—17天,除了按TS组相同方式抓握并在不同部位标记外,每天把仔鼠与母鼠分离1h)。待雌鼠成年后,进行明/暗箱测试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测试。结果发现与NTS组相比,PND2—9TS组和PND10—17TS组的雌鼠在明/暗箱测试中停留于明室的累计时间明显较长,在被动回避作业中的重测试潜伏期也明显较长,表明新生期的触觉刺激经历减少雌性大鼠成年后在新异环境中的焦虑,并改善情绪记忆。与相应TS组相比,MS处理组的所有行为指标都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短时间母婴分离对雌鼠成年后的焦虑和情绪记忆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新生期的触觉刺激和母婴分离经历对仔鼠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同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996.
2005年6—7月和9月,运用样线法研究了青海省天峻县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该地区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集群类型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混合群及母子群。四种集群类型中,雄性群出现的频次均为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4l%和50%);其次为雌性群(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34%和30%);再次为母子群和混合群。比较集群规模发现,除藏原羚母子群显著大于普氏原羚(P=0.015)外,两个种其余集群类型规模差异不显著。集群规模出现频次:单只出现的频次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21.9%和18.7%);2—8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62.6%和67.6%;大于9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仅占15.5%和13.7%。另外,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平均集群规模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14;藏原羚,P=0.008);在雄性群、混合群规模均较产羔前略有增大的情况下,雌性群的规模却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01;藏原羚,P=0.002),成为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集群规模变小的主要原因。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草青期的集群类型、集群规模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7.
赵英 《蛇志》2006,18(4):328-32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内科常见病,常因多种因素尤其是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加重,重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治疗重点是改善气流受限,恢复可逆部分,纠正低氧血症,消除二氧化碳潴留,现将治疗护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8.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外科技术。总体手术死亡率不到1%,但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渊的死亡率明显增加,我院近6年来共行CAB(;207例,其中70岁以上患者82例,占39%,现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ABG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湖北宜昌大坪奥陶纪阿仑尼克期三叶虫生态组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首次对扬子区奥陶纪大湾组的三叶虫相作了初步分析。在详细研究了湖北宜昌大坪大湾组30种三叶虫的地层和岩相分布的基础上,划分出3个生态组合,即:Asaphid-Pseudocalymene组合,Asaphid-Raphiophorid组合和Trinucleid组合,它们依次指示由浅而深的浅外陆棚环境。研究表明这3个组合在大湾组的交替出现应与阿仑尼克期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观赏蕨类引种栽培及其物候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水韭、福建观音座莲、华南紫萁、西南凤尾蕨、剑叶铁角蕨、翅轴蹄盖蕨、东方荚果蕨、同形鳞毛蕨、圆顶耳蕨等30种蕨类进行了引种栽培和物候期观察.结果表明:(1)引种成活率高;(2)管理粗放;(3)多数种类四季常青,形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够在怀化市安全越冬,值得在亚热带地区开发利用;(4)华南紫萁、小黑桫椤、光蹄盖蕨、长江蹄盖蕨、翅轴蹄盖蕨、三相蕨、同形鳞毛蕨、圆顶耳蕨、镰羽贯众等9种蕨类在展叶时,同时长出孢子囊;(5)多数蕨类的孢子囊在长出后1个月左右发育成熟;(6)在叶开始萌动时引种栽培的蕨类,当年的营养叶萌发期和展叶期都推迟半个月左右,但孢子囊群的出现期和成熟期不受影响;(7)不同蕨类的孢子囊群形成期具有差异性,同种蕨类的孢子囊群形成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依据之一。建议在编写、修订《中国植物志》和地方植物志时增加蕨类孢子囊群形成期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