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埃索美拉唑20 mg 羟氨苄青霉素l g 黄连素300 mg,每日2次,共7 d;B组(45例):奥美拉唑20 mg 羟氨苄青霉素1 g 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共7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和第2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34.6%和59.6%,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7.3%和38.5%(P<0.05 o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和88.5%,Hp根除率分别为88.5%和82.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腹痛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来对水华蓝藻的调查中,确定了我国一水华蓝藻新记录属——拟浮丝藻属Planktothricoides(WoIoszyńska) Suda et Watanabe 2002。文中对该属及该属一个新记录种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相近属浮丝藻属Planktothrix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RT—PCR法检测我国东南沿海凡纳滨对虾的桃拉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引致养殖及野生对虾急性传染病,14d至40d的幼虾极易感。该病毒属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近年来研究者认为应归类为类蟋蟀麻痹病毒属(Cricket paralysis—like viruses),因其基因组特征更接近于前所未分类的昆虫单股RNA病毒,如丙型果蝇病毒。  相似文献   
15.
西藏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垂直带谱的划分与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勇  樊国盛  李乡旺  郑维列 《广西植物》2004,24(2):107-112,106
将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分布划分为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山地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高山寒带疏林、灌丛、草甸带和高山荒漠带。在上述基础上 ,分析了各带谱的区系组成、性质和特有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中国湖南省(虫窒)(虫当)科Ctenizidae拉土蛛属Latouchia 1新种:湖南拉土蛛 Latouchia hunanensis sp. nov..新种与Latouchia cornuta Song, Qiu et Zhang,1983相似,但两者的纳精囊形状明显不同.新种以模式产地而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17.
吉林延边智新盆地大拉子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产自吉林延边地区智新盆地大拉子组上段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计36属91种,另有疑源类化石1属2种,组成以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和与相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应归为早白垩世晚期,根据疑源类和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生长环境,推测在早白恶世晚期吉林延边地区智新镇是一个宁静的湖泊,气候温暖,干燥。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取路线调查、样方套记录、野外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普查分析,为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色季拉山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4科350属647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5属22种,裸子植物2科3属9种,被子植物89科332属616种。草本野生药用植物478种,占总种数的73.88%;木本植物169种,占总种数的26.12%;全草类、根与根茎类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6.21%和30.14%。(2)含1~5种的单种科和寡种科为绝对多数,占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总科数的72.11%,但仅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22.57%;而含种数最多的7科,只占总科数的6.73%,却共含255种之多,占总种数的39.41%,对色季拉山药用植物资源的构建起主导作用。(3)含有1个种的属最多,占总属数的64.00%,色季拉山药用植物没有明显优势的大属,表明属的构成较为复杂多样。(4)清热是色季拉山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共有260种清热药用植物,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0.19%。(5)民族药用植物83科249属360种,占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55.64%。其中,藏药植物在民族药用植物中所占比例最大,共有63科156属235种,占民族药用植物总种数65.28%。研究表明,色季拉山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较高,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药效、民族用药类型丰富,但部分珍稀濒危资源如云南红景天、天麻、西藏八角莲等个体数量极少,建议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加强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原生境的保护,并加强人工繁育研究,针对资源储量制定适度合理的采摘利用量,以期实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汪书丽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8):1534-1541
为了摸清色季拉山蕨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资源特征,为该区蕨类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通过查阅《西藏植物志》和标本,结合色季拉山多年植物调查名录,对该区野生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用途进行了描述。结果显示:(1)色季拉山共有蕨类植物资源29科、57属、19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分别占西藏蕨类植物总科、属、种的65.91%、45.24%、41.70%;优势科为鳞毛蕨科(3属/50种)、水龙骨科(9属/31种)、蹄盖蕨科(7属/22种)、中国蕨科(6属/14种),优势属为鳞毛蕨属(27种)、耳蕨属(19种)。(2)色季拉山蕨类植物的地理成分以热带类型的科和属占优势(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科、属的80.00%、68.18%),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生态分布类型以陆生为主(118种,占60.20%),其次为附生(45种,占22.96%)。(3)色季拉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66种,且以清热药种类最多(30种);观赏蕨类植物共有71种(其中新增加23种);食用蕨类植物共有14种,且多以嫩叶或嫩茎或根状茎为食;少数蕨类还具有指示、工业原料、饲料和绿肥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色季拉山蕨类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在西藏蕨类植物区系中占很大比例,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两端安放了两个“结”,将其牢牢固定在青藏高原上,最西端的“结”是世界第九高峰——海拔8125米的南加帕尔巴特峰,最东端的“结”则是海拔7782米的南伽巴瓦峰,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围绕着两座高峰穿过,都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大拐弯。这两个矗立在高原上的“结”不仅锁住了喜马拉雅山脉,也连接着无穷的神秘,墨脱——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便是这神秘峡谷中一处静谧的高原孤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