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2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64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4 毫秒
981.
【目的】研究鲎源抗菌肽鲎素对大肠杆菌抑杀的作用机理,为防治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提供新的潜在抗菌药物。【方法】利用牛津杯法和微量MH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鲎素对大肠杆菌的结合、分布及杀伤过程,透射电镜观察鲎素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电泳研究其对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和RNA的影响。【结果】鲎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 mg/L和20 mg/L;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鲎素能快速作用于细胞表面,并发生聚集现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能导致细胞膜结构的破坏和细胞内含物的释放;通过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鲎素也能够作用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并呈浓度依赖关系,10 mg/L鲎素对基因组DNA无明显影响,80 mg/L鲎素能导致DNA断裂;凝胶阻滞电泳显示鲎素也能与基因组DNA和RNA发生结合。【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鲎素抑杀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2.
任海  李志安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389-2390
由国际恢复生态学会和美国生态学会联合主办的2007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第18届)和美国生态学会年会(第92届)于2007年8月5—10日在美国的加州圣荷塞市(San Jo-se)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近4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变化世界中基于生态学的恢复(Ecology-based restor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本次会议论文集收录摘要3000多篇,分为专题研讨会24个、有组织的口头报告专题51个、投稿的口头报告163个、培训班24个、特别研讨专题30个、墙报专题72个以及野外考察21次,另有大量会议组织者及非组织者举办的相关活动(如学报编辑对…  相似文献   
983.
长双歧杆菌TTF菌株增强机体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长双岐杆菌TTF活菌、菌体破碎物和发酵上清液3种处理物灌胃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试验发现,长双歧杆菌TTF的3种受试物对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IDMM)3项免疫指标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且在本试验选取的3个剂量范围内基本呈量效关系。B.longum TTF的3种受试物对IDMM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普遍大于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水平低于其对IDMM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且无论活菌、菌体破碎物、发酵上清液均不会改变小鼠自身正常的免疫功能。急性毒性试验表明,B.longum,TTF3种处理物对健康小鼠无急性毒性。就3种处理物来讲,发酵上清液组的效果高于菌体破碎物和活菌。  相似文献   
984.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单菌丝挑取法,从采自3个不同地点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和茎部中分离出16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9株能够抑制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生长,其中4株菌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大于同样条件下拮抗培养的瑞氏木霉的抑菌效果.与苹果腐烂病病原菌进行两点对峙培养,经镜检发现,与拮抗内生菌一起培养的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断裂.可见,银杏中的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5.
水杨酸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最近几年来有关植物体内水杨酸(salicylicacid,SA)水平的调控、SA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SA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的重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6.
作用于H~ —ATP酶复合体质子通道的能量传递抑制剂 TPT、DQCD和 OM能明显抑制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 ATP酶活性,减小恒态ΛpH值,加速ΛpH和515 nm吸收衰减。这种在正常叶绿体加速H_(in)~ 经CF_0外流与在残缺膜中阻塞质子外流不一致。TPT等物质是干扰了CF_0与CF_1的构象连接,使 CF_0的质子传导失去CF_1的控制,H_(in)~ 无效漏失或质子逆向转移受影响,从而抑制与质子传导紧密相关的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987.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薇苷菊(Mikania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杀螨剂哒螨灵的效果.在实验室用0.1、0.2、0.4g·L-13个浓度提取物分别喷布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除了01g·L-1浓度处理对卵没有效果外,该处理幼螨、若螨存活率以及另2个浓度处理3个螨态的存活率都显著下降.在非选择性试验条件下,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处理叶片饲养的桔全爪螨雌螨繁殖量显著减少,寿命也显著缩短.在田间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在20d内连喷2次,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的存活率都低于对照,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518、0.292、0.277,即对种群增长控制的效果分别为4.82%、70.8%、72.3%,比15%哒螨灵乳油2000倍处理更有效控制桔全爪螨的田间种群.田间试验结果还表明,提取物处理的叶片比对照和哒螨灵处理的浓绿,而且对桔全爪螨的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988.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无脊椎动物生物量通常小于土壤生物总生物量的10%,但它们种类丰富,取食行为及生活史策略多种多样,且土壤动物之间,土壤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主要通过取食作用(trophic effect)和非取食作用(non-trophic effect)来实现。原生动物数量大、周转快,故原生动物本身的代谢活动(即取食作用)对碳氮矿化的贡献可以接近甚至超过细菌的贡献;然而大多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本身代谢过程对碳氮矿化的贡献远低于土壤微生物,但它们可以通过取食作用来调节微生物进而影响碳氮的矿化。大型节肢动物中的蜘蛛和地表甲虫等捕食者经常活跃于地表,它们常常会通过级联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蚯蚓、白蚁等大型土壤动物除可以通过取食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非取食作用调控土壤微生物,进而显著影响土壤碳氮过程。土壤动物取食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的非营养关系的存在造就了多维度的土壤食物网,给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介绍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主要的生态功能,并对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关于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89.
目的:分析皮质酮快速抑制高钾诱导PC12细胞内钙升高的机制。方法:使用荧光影像系统,实时检测细胞内钙变化。结果:①在预处理PC12细胞5min后,皮质酮可呈量-效关系抑制高钾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升高。②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的皮质酮(B-BSA)可模拟皮质酮快速抑制高钾诱导PC12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③糖皮质激素的细胞内受体拮抗剂RU38486对皮质酮快速抑制效应无明显拮抗作用。④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预处理细胞3h后,皮质酮对高钾诱导PC12内钙升高仍有较强抑制作用。结论:①皮质酮的作用点位于细胞膜上。②皮质酮的快速作用不直接依赖细胞内蛋白合成和不依赖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③皮质酮对高钾诱导PC12内钙升高的快速抑制作用属非基因组作用。  相似文献   
990.
E83V对扩展青霉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对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PEL)基因作了体外定点突变,获得了最适作用温度有所提高的突变体。含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pPIC3.5K-lip-E83V在Pichia pastoris GS115中表达。对突变体表达产物PEL-E83V-GS与野生型表达产物PEL-GS作了比较:前者最适作用温度为45℃,比野生型提高了5℃;其热稳定性基本不变;突变体在37℃下的表达量为188U/mL,约为野生型的80%。最适作用温度的提高可能是由于83位亲水性的Glu用疏水性的Val取代,增加了脂肪酶表面的疏水作用,使其在高温下更适于与底物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